离子注入技术原理

离子注入技术原理
离子注入是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加速后高速射向材料表面,当离子进入表面,将与固体中的原子碰撞,将其挤进内部,并在其射程前后和侧面激发出一个尾迹。这些撞离原子再与其它原子碰撞,后者再继续下去,大约在10-11s内,材料中将建立一个有数百个间隙原子和空位的区域(如图1所示)。这所谓碰撞级联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为一个热过程,但经常看成是一个热能很集中的峰。一个带有100kev能量的离子通常在其能量耗尽并停留之前,可进入到数百到数千原子层。当材料回复到平衡,大多数原子回到正常的点阵位置,而留下一些“冻结”的空位和间隙原子。这一过程在表面下建立了富集注入元素并具有损伤的表层。离子和损伤的分布大体为高斯分布。
整个阻止过程的时间仅用10-11s,位移原子的停留也是在相近时间内完成的,所以全过程很像发生在长约0.1μm和直径为0.02μm 的圆柱材料总的快速加热与淬火。离子注入处理的这种快速加热-淬火与新原子注入材料中相结合,其结果可产生一些独特的性能。
离子注入的深度是离子能量和质量以及基体原子质量的函数。能量愈高,注入愈深。一般情况下,离子越轻活基体原子越轻,注入越深。
一旦到达表面,离子本身就被中和,并成为材料的整体部分,所以注入层不会像常规那样有可能脱落或剥离。注入的离子能够与固体原子,或者彼此之间,甚至与真空室内的残余气体化合生成常规合金或化合物。
由于注入时高能离子束提供反应后的驱动力,故有可能在注入材料中形成常规热力学方式不能获得的亚稳态或“非平衡态”化合物这就可能使一种元素的添加量远远超过正常热溶解的数量。
用能量为100kev量级的离子束入射到材料中去,离子束与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将发生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相互作用,入射离子逐渐损失能量,最后停留在材料中,并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优化材料表面性能,或获得某些新的优异性能。
离子注入技术是把某种元素的原子电离成离子,并使其在几十至几百千伏的电压下进行加速,在获得较高速度后射入放在真空靶室中的工件材料表面的一种离子束技术。材料经离子注入后,其表面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离子注入系统原理图

AD831的工作原理及内部电路框图
如何用远程协助软件控制对方电脑?
我国传感器产业未来应围绕工艺技术和应用两大方向突破
iPad mini 系列即将退出舞台?
MAX3108 UART的波特率编程
离子注入技术原理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逆势增长,未来前景将会如何
高新兴拟购埃特斯51%股权 完善车联网产品线
7.12最新更新IC电子通信职位
尼康新机S6000 7倍光变 高清动画
超声波塑料焊接工艺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如何使用union来了解内存?
谈中国重化工业发展的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宝马推出新app 使用次数越多越善解人意
基于SG3525的220V逆变器用直流升压电路的设计与特性分析
英特尔8代酷睿处理器亮相 采用14nm工艺性能提升15%
翘首以盼的EMUI9.0也在IFA媒体沟通会上正式亮相
奥地利经济学对竞争性货币和经济体系的看法
总投资1000亿元,华为云数据中心等116个项目开工
智嵌物联ZQWL新品之8路网络IO可编程控制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