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新无线技术的到来会不会取代宽带和Wifi

(文章来源:百家号)
4g时代的网络,带宽和速度有限,只能给手机上网,流量费很贵,基本没有包月服务提供。而5g时代,所有以有线形式连接的网络,都将也应该逐步消失。高通在京举办2018中国技术与合作峰会,联合多家中国厂商共同推出5g领航计划,宣布合作支持5g时代中国智能产业发展。小米、oppo、vivo等厂商均称将第一批推出5g手机。5g下载速度1g每秒,最终可以达到10g!比当前的光纤速度要快,电信100m宽带一个月139块,速度是12.5m秒。
目前,家用宽带基本上都是有线的,不仅需要网线,还需要中转设备,以及人工安装,费用高,还容易出现故障。而5g家用无线网络,只需要到移动运营商营业厅缴费,领取一个5g路由器,放在家中,插入一张sim卡,输入账号和密码即可。当然,也可以不用去移动营业厅缴费,只要用户自行购买一个5g路由器,插入已经开通流量服务的sim卡就可以上网。宽带是不是就没有用了?
大家知道5g无线信号是通过5g基站发射的微波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会随着距离在不断衰减,所以覆盖一定的区域,基站要具有一定的密度或数量。同时,5g微波信号穿透力相对弱,这样就难以满足居家或室内终端设备对5g应用的体验,因此必须打通最后一公里。
怎么打通这最后一公里,5g科技公司开发了一种称为cpe的微型基站,它接收5g基站发射的信号,并转换为wifi信号,实现室内无死角辐射,让人们真正体验高速、稳定的5g生活。但是淘汰wifi的核心也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如果5g时代,流量能做到不要钱,或者大白菜价格,那自然会很多人直接选择手机网络,而非wifi。然而运营商必然要考虑利润问题,不可能将5g免费或者白菜价。
从5g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经济效率以及发展趋势来分析,宽带和wifi依然是5g应用的补充,二者共同发展。不可否认5g的确具有相当快的优势,能为提供低延时的高速下载,但是这种优势依旧没法完全替代普通宽带。首先家庭宽带是不限流量的,你想怎么用都行,比如我现在每天至少下载2部1080p的电影,基本上一天就要消耗10g的流量,一月下来就是整整300g流量,这还不算其他日常应用。
试想一下,目前哪家运营商能每月提供几百g的流量?或许5g普及后有可能每月给几百g,甚至上t的流量。但看看现在运营商的尿性,你觉得他们会给你无限制的流量吗?一定是不会的,否则他们怎么赚钱?所以有流量限制的5g网络根本无法媲美无流量限制的宽带网络!
其次,宽带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组网,家里所有的终端设备可以在同一个内网下,然后相互访问使用。或许你会说未来5g普及后能实现物联网,根本就不需要通过宽带来组网,这种说法我是认可的,未来或许真能实现。
但是,多久后能实现呢?5年?10年?还是更长时间!反正就现在阶段来看,很多家用智能设备(智能电视、空调、摄像头、插座等等)都只能通过无线网络来接入,然后才可以用过通过移动网络来访问。所以,单从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上,宽带也不会就此消失。为了满足5g市场新的需求,2018年10月wwifi联盟也发布了新的wifi技术标准,即wifi6。新的wifi6设备已经问世。
华为、小米、tp-link、华硕等大也纷纷加入新的wifi产品的开发中,并有双频5ghz-wifi和wifi 6上市,充分说明wifi不会被5g网络淘汰的。事实上,wifi6标准吸纳了大量5g关键技术,如ofdma、mu-mimo、1024qam等,优化了设备功耗和覆盖能力,完整适用于支持智慧家庭及各种物联网应用。
随着5g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对wifi6也会有新的技术要求,wifi6技术也会进一步提升。可以预期wifi6技术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wifi充电等等方面起到“智能网关”的作用。可见,wifi不仅在室内具有天然优势,而且在智能物联网方面也将占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选用颗粒专用热值仪化验颗粒燃料发热量,轻松实现零误差
压敏电阻在整流电路中的作用
顺络电子5G基础元器件产品已实现部分批量供货
紫外LED知识汇总
外媒PhoneArena放出了2018年旗舰机续航测试排名
5G新无线技术的到来会不会取代宽带和Wifi
在Linux系统下进行的软PLC设计内容剖析
传华为Mate X2折叠屏新机入网
Nexperia硅锗(SiGe)整流器的新解决方案解析
2日:AMD与IBM合作再延3年 开发22纳米芯片
“新基建”下,5G模组风口已来
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是否在线路接成后就确定了?
苹果的下一个增长点是智能手表,你怎么看?
TRUMPF将和全球自动化专家Jungheinrich合作,提供内部物流方案
关于光照培养箱替代自然环境的使用说明
深度解析imec 晶体管和工艺节点路线图
iOS11最新消息:iOS11第二个开发者版本来了,iOS11beta2四个功能更新率先看!
电容断裂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原理
存储单元四个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