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驱动工作原理 ,基于51单片机LCD底层时序程序该如何编写?

led驱动原理方式解析: (1)被动矩阵lcd技术 高信息密度显示技术中首先商品化的是被动矩阵显示技术,它得名于控制液晶单元的开和关的简单设计。被动矩阵液晶显示的驱动方式是由垂直与水平方向的电极所构成的,且将单独的液晶单元夹在彼此垂直的电极中间。因此,任何一组电极的驱动就会在特定的单元中引起电流通过。
被动矩阵显示画面的原理是用输入的信号依次去驱动每一排的电极,于是当某一排被选定的时候,列向上的电极将被触发用于打开位于排和列交叉上的那些像素。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对液晶屏幕成本的增加也不多。不过其存在的缺点是:如果有太大的电流通过某个单元,附近的单元都会受到影响,会引起虚影;如果电流太小,单元的开和关就会变得迟缓,会降低对比度和丢失移动画面的细节。
早期的被动矩阵板依赖于扭转向列的设计。其上层和下层的偏光板的偏振光方向呈90°,因此中间的液晶以90°进行扭转。这样制造的液晶板对比度很低,响应时间也很慢。这种方式运用在低信息量显示时效果很好,但不适合计算机显示。
超扭转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方法是通过改变液晶材料的化学成分,使液晶分子发生不止一次的扭转,使光线扭转达到180°到270°,这样便可大大地改善画面的显示品质。20波纪80年代初期,stn技术一度非常流行,至今它还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如pda、移动电话中使用。虽然stn技术提高了显示的对比度,但它会引起光线的色彩偏差,尤其是在屏幕偏离主轴的位置上。这就是为什么早期的笔记本计算机屏幕总是偏蓝和偏黄的原因。
双层超扭曲向列型显示技术(dstn)具有两层扭转方向相对的lcd层,第二层使得第一层遗留的色偏问题得以解决。当然它的制造工艺比前两种方式要复杂得多。
后来人们发现了比dstn更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在底层和顶层的外表面加上补偿膜,来改善stn技术中所产生的特定波段光线的散射和反射现象,这就是补偿膜超扭转向列(film-compensated stn,fstn)显示技术。fstn的显示效果和dstn相当,但其价格和工艺难度都大大降低了,所以现在大多数被动式lcd都采用了fstn技术。
为了改善采用fstn技术的lcd显示效果,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了双扫描概念。所谓双扫描,就是将面板水平对等地分为两部分,对顶端和底端相对应的部分同时进行扫描,这就大大提高了扫描的频率。双扫描解决了小电流、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常常产生的鬼影现象。和主动矩阵显示相比,它显著提高了对比度、画质,并缩短了响应时间,所以现在还广为低价位的笔记本计算机所采用。
(2)主动矩阵lcd技术 采用被动矩阵lcd技术的最大问题是难以快速地控制单独的液晶单元,并以足够大的电流保证来获得好的对比度、足够的灰阶和较快的响应时间,从而影响了动态影像的显示效果。主动矩阵lcd通过单独地控制每个单元,有效地解决了上面的问题。
与被动矩阵lcd相似,主动矩阵(activematrix)lcd的上、下表层也纵横有序地排列着用铟锡氧化物做成的透明电极。所不同的是在每个单元中都加入了很小的晶体管,由晶体管来控制每个单元回路的开和关。晶体管电极是利用薄膜技术做成的,薄膜晶体管lcd(tft-lcd)也因此得名。
晶体管可以迅速地控制每个单元,由于单元之间的电干扰很小,所以可以使用大电流,而不会有鬼影和拖尾现象,更大的电流会提供更好的对比度、更锐利的和更明亮的图像。
单片机如何根据lcd时序图来写底层驱动:
单片机如何根据lcd时序图来写底层驱动
一般来说,lcd 模块的控制都是通过 mcu 对 lcd 模块的内部寄存器、显存进行操作来最终完成的;在此我们设计了三个基本的时序控制程序,分别是:
(1)写寄存器函数(lcd_regwrite) (2)数据写函数(lcd_datawrite) (3) 数据读函数(lcd_dataread) 这三个函数需要严格的按照 lcd 所要求的时序来编写,下面可以看看 mzl02 模块时序图:
图 3.2 mzl02 模块的 6800 时序示意
注意:上图是该模块的控制 ic 资料中的原版时序图,其实有些示意不是太稳妥(少标出了rw 线信号的要求),或者说是不太严谨,不过这些不作讨论,请看分析即可;而 ep 的有效触发沿在图中很有可能示意有误,实测为上升沿。图中 cs1b(cs2)的信号即为片选 cs,rs 即为数据/寄存器的选择端口 a0 信号,e 为 ep;当作写入寄存器数据操作时,首先要将 a0 置低,以通知 lcd 模块即将进行的是对寄存器的操作;而 rw 线需要置低,以示即将要进行的是写入的操作;然后片选 cs 信号置低,装载数据至总线,然后在 ep 线上产生一个上升沿以触发 lcd 模块将总线上的数据最终载入;在前面的操作完成后一般都会将各个信号线的状态恢复。而数据(显存)写入、数据读出的操作时序也比较类似,这里就不多作介绍,直接参考例程即可。
//=======================================================
// 函数: void lcd_regwrite(unsigned char command)
// 描述: 写一个字节的数据至 lcd 中的控制寄存器当中
// 参数: command 写入的数据,低八位有效(byte)
// 返回: 无
//======================================================
void lcd_regwrite(unsigned char command)
{
lcd_a0 = 0; //a0 置低,示意进行寄存器操作
lcd_rw = 0; //rw 置低,示意进行写入操作
lcd_ep = 0; //ep 先置低,以便后面产生跳变沿
lcd_cs = 0; //片选 cs 置低
dat_port = command; //装载数据置总线
lcd_ep = 1; //产生有效的跳变沿
lcd_cs = 1; //片选置高
}
数据写入以及读出的函数源码如下:
//==========================================================
// 函数: void lcd_datawrite(unsigned char dat)
// 描述: 写一个字节的显示数据至 lcd 中的显示缓冲 ram 当中
// 参数: data 写入的数据
// 返回: 无
//==========================================================
void lcd_datawrite(unsigned char dat)
{
lcd_a0 = 1; //a0 置高,示意进行显存数据操作
lcd_rw = 0; //rw 置低,示意进行写入操作
lcd_ep = 0; //ep 先置低,以便后面产生跳变沿
lcd_cs = 0; //片选 cs 置低
dat_port = dat; //装载数据置总线
lcd_ep = 1; //产生有效的跳变沿
lcd_cs = 1; //片选置高
}
//=========================================================
// 函数: unsigned char lcd_dataread(void)
// 描述: 从 lcd 中的显示缓冲 ram 当中读一个字节的显示数据
// 参数: 无
// 返回: 读出的数据,
//==========================================================
unsigned char lcd_dataread(void)
{
unsigned char read_data;
dat_port = 0xff; //51 的端口想要输入前,要先给端口全置 1
lcd_a0 = 1; //a0 置高,示意进行显存数据操作
lcd_rw = 1; //rw 置高,示意进行读出操作
lcd_ep = 0; //ep 先置低,以便后面产生跳变沿
lcd_cs = 0; //片选 cs 置低
lcd_ep = 1; //产生有效的跳变沿
lcd_ep = 0;
read_data = dat_port; //读出数据
lcd_cs = 1; //片选置高
return read_data; //返回读到的数据
}
以上便是要介绍的最基本的时序操作程序,它们几乎是整个 lcd 驱动程序当中与底层硬件打交道的代码了,这样的话,当要改变驱动 lcd 的 mcu 端口时或者换用别的 mcu 来驱动 lcd 时,基本上只需要在这些代码里作一下修改即可。
关于读lcd状态 而在一般的 lcd 模块当中,还有一个功能同样重要,就是读 lcd 状态;可以通过此操作获取当前 lcd 模块的忙状态以及一些相关的状态信息,当 lcd 模块正处于忙状态时,则不宜对它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出操作(有很多较老式的 lcd 控制器规定在忙的状态下时不允许写入或读出数据)。
所以在很多 lcd 的驱动程序当中,会在寄存器写入、数据写入/读出的操作前加入读取 lcd状态并判别忙状态的代码;这点可以参考网上流传的很多 lcd 驱动程序。不过,对于 mzl02这样的较新出的 lcd 控制器来说,已经对忙状态不是很在乎了,或者说影响已经很小甚至没有了;所以我们在前面的代码当中并没有加入这样的代码。至于有没有必要加读状态判忙的代码,要视具体的 lcd 控制器而定。
关于时序的时间要求 时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就是类似上图中标出的tas88之类的时间长短要求,只是上图中并没有标出它们的具体最大最小值要求而已;但在编写这类的时序接口程序时它们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要看 mcu 的端口操作速度以及 mcu 的指令执行速度。打个比方,有的时序里就会有要求某些信号的电平保持最小宽度,而如果 mcu 的指令执行速度以及端口操作速度非常快的话,就需要酌情在连续操作端口的代码之间加入适量的延时(通用用空操作来代替,具体多少个多少时长视具体的 mcu 以及 lcd 控制器而定)以保证该信号的脉冲宽度满足要求。
在本文的所列出的源代码当中,并没有如前所述的为时序的要求而插入空操作或延时处理,因为 mcu 的速度并不是非常快,况且现在的 lcd 控制器的总线速度都挺快的了,没有必要加入而已。

满足了调光市场需求的LED电源芯片SM2213EA
你对被动元件参数感到过纠结吗?
苹果ios15描述文件是什么 ios15描述文件怎么下载
Atmel推出用于低频率标签的RFID芯片
续航一辈子,无需电池的手机已经初具雏形
LCD驱动工作原理 ,基于51单片机LCD底层时序程序该如何编写?
AI批改作文哪家强?英语老师亲测讯飞智能学习机更高效
那些你不知道的无线路由器功能
焊锡膏和松香有什么区别
基于STM32设计的指针式电子钟与日历
正威集团金寨5G新材料产业园投产
线束外观检测评估的应用案例
并联型功率优化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并用单开关拓扑实现
STA+UDP相关配置指令 STA+UDP模式配置函数设计
为什么电容的大小是定义为Q/U,而不是U/Q?
机器视觉入门经典书籍推荐
一款新型的环形导轨输送线,其优点是什么
电瓶修复技术:电池串联均衡是否会影响寿命
轨道飞行器首次通过近日点,距离太阳7700万公里
如何区分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