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OLED产业大战

苹果7000万订单、google 8.8亿投资。oled屏,这个大众并不一定熟悉的名词,2017年频频被推到聚光灯前。
此时,距离三星第一块amoled屏量产,已整整十年。
过去这十年,是智能手机飞速普及的十年,也是屏幕面板厂商幕后角力的十年。十年之后,不知不觉中,oled屏不仅开启了一场全球智能手机厂商间的明争与暗战,解锁了中日韩之间的产业较量与博弈,还左右着资本市场的走向。或许不久之后,它在洗牌屏幕面板产业链的同时,还将带来一场下游的应用之战。
一、面板厂商十年角力
苹果下单7000万三星oled屏,google 8.8亿投资lg oled产线。oled屏幕一时风光无限。
但聚光灯的背后,却是oled屏幕在手机行业艰难上位的十年。左右oled屏幕近十年来命运的,与其说是竞品,倒不如说是量产它、提升它的三星。oled屏幕的十年背后更是一部三星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史。
2007年,三星量产第一块amoled屏,恰逢智能手机行业起航之时。当年1月,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正式发布第一代iphone,揭开了苹果十年高歌勐进的大幕,也成为改变oled屏幕与lcd屏幕角力的重要力量。
那时候,不少手机厂商也考虑过三星amoled屏,只是在智能手机时代刚刚起步没多久的三星,诸如安卓手机galaxy i7500 (2009年10月),也因为通话质量不佳、实体按键操作不佳等原因不温不火,品牌远不像今天这么有影响力。amoled屏幕作为可圈可点的亮点,早期三星自然不愿意放货给手机大厂。
2010年,当时风光无限的htc发布安卓旗舰手机htc desire (g7) ,本来就采用了三星 amoled屏。但眼见对方销量威胁到了自家旗舰机型 galaxy s, 三星不惜直接中止合约。临时换屏的htc desire ,也因此遭受了不少麻烦和难题。此后,htc就很少再用三星的屏幕。
手机厂商们对amoled屏幕又爱又恨。爱的自然是amoled出色的表现,恨的则是三星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htc的教训在前,可又找不到更好的替代产品,用和不用是个艰难的选择。
同样是在2010年,苹果iphone4问世、热销,搭载了ips屏,后者可视角度宽、色彩还原真实、动态图像表现出色、触摸无拖影,ips屏脱颖而出。少了三星的钳制,公平竞争市场里的ips屏成了不少手机厂商的首选,而三星amoled屏几乎全部的客户就是三星电子。
2011年,三星凭借galaxy s2一跃成为2011年最佳android设备制造商。2012年的galaxy s3两周订单就超900万,是史上销售最快的手机之一,也基本奠定了三星智能手机市场的王者地位。有底气的三星,也开始策略性的向小厂商供屏。
2013年,老搭档诺基亚、moto成了策略的受益者,也成为amoled屏幕的强力助攻者。已经转向wp阵营的诺基亚,这一年推出了lumia 925、lumia 1020,两款拍照神器搭载wp系统,内有大量黑色色块,恰恰发挥了amoled屏幕的优势。同年,另一款关注度极高的手机motox ,主打可定制后盖,也搭载了amoled屏幕,推广作用不容小觑。
凭借大屏攻势,三星继续高歌勐进。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04亿部,三星就占到了三分之一。三星也开始向大一些的手机厂商供应两代前的oled屏。
2014年开始,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在中国,小米压制下的国产手机厂商开始狂刷机身厚度,手机厚度也从5.55mm(金立s5.5)一路降至5.15mm(金立s5.1)、4.85mm(oppo r5)、4.7mm(vivo x5 max)。这背后,可以自发光、减少了背光材料的oled屏幕,功不可没。
现在,不把手机机身厚度做到5mm以内,似乎都不好意思跟人说在做手机。oled屏随之走红。2015年,酷派、努比亚、华为纷纷推出搭载amoled屏幕的手机新品,充分发挥oled屏色彩艳丽的特性之外,还科普了其省电的优势。
oled屏幕的好运气似乎才刚刚开始。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vr炙手可热。国内又遇上了资本热捧,几乎手机厂商都以“安迪-比尔定律”之名,推出或者计划推出vr硬件产品。要解决vr眩晕的问题,就必须提高屏幕的刷新率,三星手机配gear vr的优秀体验,又让行业关注到了oled屏相应速度快的优点。早期的google daydream也因此将oled屏作为了硬性标准之一。
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lcd屏高歌勐进,苹果功不可没。现在似乎连苹果也开始倒戈。去年开始,供应链就传闻,苹果已向三星下了大笔oled屏幕订单。如今基本已经得到实锤,只待新款iphone发货。
果粉们可能要捏把汗,担心新款iphone会步htc desire 后尘。其实,苹果一直是三星的大客户,近年来三星手机的进步,与知道苹果的方向和进展不无关系。而严苛的苹果,对于三星提升工艺,也不无帮助。当然,这或许还是建立在三星的优势地位之上,过去两年,三星依然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最大的厂商,销量领先苹果。而在供应链颇有心得的苹果,也已经开始寻找第二、第三供应商。
这场因为苹果逆转的屏幕之争,似乎并不会结束,还会继续下去,只是主要参战者换成了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
二、手机厂商夺屏大战
苹果入局,过去两年三受益于oled的智能手机厂商们,却不得不开启一场三星amoled夺屏大战。
手机大屏化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市场调研显示,2015年开始,5.0英寸以上的新款手机同比、环比都呈现增速。4.7、5.0、5.2和5.5英寸几乎成为行业主流屏幕尺寸。即使iphone se发布,也没有带动小屏手机回暖。
但大尺寸的oled屏幕却只有三星一家,供不应求。2016年,三星amoled面板产能约3.7亿片,其中柔性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0.6亿片,几乎占到了amoled屏幕面板出货量的99%。2017年,全球amoled屏幕产能约5.7亿片,其中三星产能有望达到5.5亿片,仍然是垄断级表现。
oled屏粥少,但手机厂商僧多。中国手机厂商在这场屏幕争夺中最“受伤”。
若以目前的订单估算,2017年苹果和三星将消耗近68%的amoled屏幕产能,只余下约32%的产能,留给中国手机厂商竞夺。
三星电子一直是amoled屏幕面板的最大客户,2016年吃掉了68%的amoled产能,2017年即使占比降至50%,也有约2.2亿片订单。苹果向三星显示抛出每年1亿片的大单,根据外媒的各种传言,很可能在6000-1.6亿片订单。若以1.6亿片订单计算,amoled面板资源在2017年的存量或仅有不足2亿片。
这就不难解释,去年开始,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主流旗舰机型纷纷缺货。以华为为例,因为oled屏缺货,不仅去年推迟了mate9系列上市时间,今年曲面屏mate 9 pro和保时捷版mate 9也一直供应不足。
在智能手机的赛场上,手握oled屏幕,三星既是运动员,还是裁判员,像华为一样遭遇的手机厂商不在少数。比如,htc 手机最辉煌的时代,恰逢三星推出galaxy系列,此后三星就“战略性地减少”对htc 的屏幕的供应。
风头正劲的国产手机也未能逃过此劫。在解释华为mate 9 pro 缺货原因时,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手机和电子行业分析师潘九堂就一针见血指出,“ 这几年两家互视为对手,华为能不用三星尽量不用(cmos sensor/屏/内存),三星当然能坑就坑,据说去年华为从三星买一些内存价格比其他厂商还高,害得华为在现货市场买“,而“mate9 pro 缺货的真正原因是三星不给华为太多oled屏”。
手机厂商们,往往不得不临时转向其他屏幕。比如,2016年8月,oppo临时引进新的屏幕供应商jdi,以解决r9因为oled屏幕缺货的问题。
苹果入局,国产手机厂商的危机感随之加重。oled屏幕消耗大户——华为、oppo、vivo不得不组建了oled产业联盟,以求解屏幕之困。
国产屏幕面板厂商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也表示,“京东方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主厂房已封顶,目前来谈合作的手机厂商非常多”,“大家都期盼着生产线能够早日投产。”
但事实是,2017年,这可能还是一个无解题。
目前大尺寸amoled屏幕只能在5.5代线、6代线、8代线产线上生产,但拥有产线且已投产的供应商却只有三星一家。目前除16条 5.5代线外,三星6代线也有部分投产,未来8代线有可能在研发的基础上转成量产线。
早年与三星一起做oled屏的,其实还有不少公司,但碰上08、09年全球经济危机,不少厂商纷纷推出,到现在基本只剩下lg。不过,lg采用的是与三星不同的白光路线,主打极大和极小尺寸,主攻电视、穿戴市场。虽然有计划再建一条与三星相同技术路线的6代线,但短时间内还很难量产。
国内的屏幕厂商,此前也主要以lcd屏幕面板为主。oled屏幕面板厂商主要有国显光电、天马、和辉光电几家,但都不在投产状态。
国显光电(维信诺)总裁助理卢峰分析,到2016年6月时,到2016年6月时,“ 国显光电目前已投产一条5.5代线,目前正在规划6代;上海和辉拥有一条4.5代线,在规划6代;台湾友达有一条3.5代线,在新加坡将收购一条5.5代线;japan display有一条6代线“, 但短期内都很难推出量产的oled屏幕。
如要具体到柔性amoled屏幕,情况或许还要更严峻。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柔性amoled屏幕进展方面,京东方进展较快。2015年第四季度,这家公司的首条量产amoled 5.5代线即已进入量产阶段,首期产能约为4千片。随着京东方绵阳第6代amoled生产线封顶,每月产能可达4.8万片,但预计也要到2019年实现量产。
三、中日韩oled产业大战
amoled屏幕争夺战,三星一枝独秀。但下游需求预期乐观,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繁荣。
与很多行业不同, 屏幕面板行业产业链长、前期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也往往呈现出地域集群性。20世纪80年代初,东亚就成为了产业推动的重要力量,日本、韩国、台湾先后成为屏幕面板强势地区。
而现在,中日韩oled产业暗战也已如火如荼展开。紧随韩企路线,投入巨资的中国大陆玩家,被认为是产业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在oled屏幕面板技术路线上,先行者日本、韩国早已分道扬镳。中信证券研究发展部分析,当时日本主张研发柔性lcd技术,同时布局oled产业,希望实现柔性lcd和oled双重布局;而韩国则坚持柔性oled技术路线。
虽然lcd理论上可以实现柔性,但工艺繁琐复杂,并不比oled简单。即使量产,同自发光的oled相比,led背光还会导致lcd显示视角偏小,对比度较差等等问题。
左右日韩战局的,除了技术,还有资本。回顾lcd历史,lg在1995年破局前,持续8年亏损,每年亏损约5000万美元;三星在1997年盈利前曾连续亏损7年,每年约1亿美元。到了oled时代,成本还在不断飙升。有业内人士预计,为了建oled产业,京东方投资总额很可能达到400多亿,天马在武汉的产线花费也可能在120亿左右。为了守住优势地位,三星计划投入90亿美元扩大产能。而为了扶植三星之外的玩家,google也向lg注资8.8亿美元。
对比之下,资金匮乏的日本,无力在oled产线大量投入,这场oled面板的战役,几乎已没有任何优势。紧随韩企技术方向,有巨资投入的中国大陆,则被外界认为是强有力的替代者。
大陆主要屏幕厂商纷纷跟进,摩拳擦掌。主要的屏幕厂商基本都已经规划、筹备5.5代线、6代线。京东方、国显光电、天马、和辉光电、惠州信利等厂商均已布局。
面对韩企竞争,中国厂商们押注6代线,试图弯道超车。行业预计,三星将会在2018年投产6代线,主要的厂商也纷纷推出6代线产线。业内分析预测,如果在6代线上生产4.7寸面板,成本可降低60%左右。除京东方、天马、华星、国显光电外,台湾友达也很可能将6代线选址在苏州。
不过,阶段性的问题显而易见。但即使从技术上解决了柔性amoled屏幕的问题,实现高良品率量产并不容易。行业数据显示,目前三星的良率已经在90%以上,但国内良品率普遍只有60%左右。这也使得目前国产厂商的竞争力并不强。以三星为例,2016年,屏幕价格降至与液晶屏相当,国内厂商目前还很难做到。
拆分amoled成本结构,有机材料成本占比最高可以达到10%,芯片、fpc、玻璃基板、有机胶紧随其后。有机材料颇受资本青睐。
但这场中日韩产业大战中,不被看好的日本依然掌握有上游重要利器。
卢峰分析,amoled上游设备包括tft(阵列)设备、封装、模组设备。因为oled产线是定制的、非标准化的,封装等设备定制化程度高,虽然国内高端设备正在追赶,主要玩家仍是日韩厂商,其中则以日本厂商技术最为先进。
制约oled屏幕量产良品率的最大问题就是蒸镀技术——将oled材料需要蒸镀到面板上,且不能有超过3个点不亮。目前,全球蒸镀设备几乎全部来自于日本tokki公司,后者2018年销售额可达1000亿日元。
四、战场之外的战事
这场悄然进行的产业链暗战,还牵动着不少场外的观战者,他们深受战局影响,或投入重金赢取空间,或投入技术与智慧寻求时间。
vr是这场oled产业红利的幕后推手之一,现在整个行业却焦急等待着这场战役的结局。他们中,有人和手机厂商一样,觊觎着大尺寸amoled屏,这是做vr头显的必选项;他们中,有人和面板厂商一样,期待厂商订购、拿到更多amoled屏,这决定着未来他们的内容是否能有更有的体验;他们中,有人和上游产业链一样,期待着苹果订单拉动整个行业的繁荣……
这些观战者中,也有些不甘心只做一个看客,比如科技巨头google。就在本周,韩媒称,google打算向韩国lg display公司投资至少1万亿韩元(约合8.8亿美元),用于提oled屏幕的产能,以提供稳定的柔性oled屏供应。
对google来说,8.8亿美元要买的或许不仅仅是自家手机屏幕,还有时间与未来移动vr的大愿景。2016年推出google daydream, 已是晚于三星gear vr两年。本被寄予厚望,但却因大尺寸amoled屏幕缺货推进缓慢,最后甚至不得不将oled屏幕的硬性要求从daydream标准中去掉,最后的体验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而如果未来google想要切入vr一体机领域,amoled屏幕或许会成为三星牵制google强有力的武器。恐怕只有扶植起一家足以抗衡三星的公司,google这样体量的大厂才能稍稍安心。
相比于能够依靠丰厚资本掌控自己命运的,还有不少厂商焦急关注着整个产业的走势。当大尺寸屏幕成为整个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当手机可能向着更大屏幕或者全屏幕发展,屏幕面板厂商或许还会纵向延伸,整合手机周边其它光学器件,甚至涉足 odm 业务。
光学指纹公司oxi创始人、原天马cto顾铁预测,“将来显示、触控、生物识别(指纹、掌纹及静脉)以及光学扫描将四合一,全集成在一个显示屏上,也就是说这些功能将来会全部被一张屏所取代,显示屏厂才是未来高科技的主宰者”。
而这些,或都将在无形中洗牌产业链……


携号转网时代用户与运营商还会有哪些刚需
HAC的射频电场辐射和射频磁场辐射介绍
科普丨OTP语音芯片与FLASH语音芯片的不同之处
vivo通信研究院飞:手机厂商应站在客户角度去开发5G应用
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日韩OLED产业大战
Xilinx平台Aurora IP介绍(三)Aurora配置及接口
用于万用表直观测量的电桥放大电路
鹿晗同款vivo X20旗舰版上市,这个专属配色让我欲罢不能
主动性维护,降低机房TCO的新途径
Mozilla Firefox 70.0 Beta在性能方面做出改进和引入了新图标
澳大利亚大规模的虚拟发电厂已部署持续发展
忍无可忍,希望医械生产企业购买检测仪器时擦亮眼睛
Pure Storage推出FlashArray系列全新高端型号,以无与伦比的简易性赋予企业强大性能和规模
iphone8什么时候上市?iphone8最新消息:iphone 8外观基本确认!与iphone7系列区别不止一点,首批供货不足,全靠抢?
宏和函数应该怎么选
Bourns微型断路器在医疗设备的技术应用
Microchip推可配置单片机CEC1736信任盾系列产品
常见的8种PCB标记你知道多少?
创新技术展 智能设计与用户体验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