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和MOS管的异常现象与根本原因分析

1、现象、问题描述:
板在环境试验低温存储后(机框下电,-40°存储24h,恢复到常温25°,在25°条件下保持2h)上电,发现有4块单板未正常启动。监控单板电源,发现所有问题单板的5v电源异常(测试值为2.6v),而3v3、3v3_stby、5v_stby等电压输出正常;过了20分钟后(未对问题单板进行插拔),问题单板都恢复正常。
下图中5v异常,q44没有充分导通。
我们在低温实验之后,一直没有找到规律。在实验室复现的时候,喷上液氮模拟低温,总觉得这个现象,时有时无。很难琢磨。后来郁闷至极,跟同事讨论说:你觉不觉得跟天气有关?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这个现象?
情急之下,用手指抹了一下口水涂抹在三极管封装表面。然后喷上液氮,问题复现了。
一个奇怪的跟天气有关电路:
2、关键过程、根本原因分析:
图1  5v&3v3控制电路
分析过程:
单板故障时,5v_stby输出正常,而5v输出只有2.6v,分析图1电路的mos管q44(15060203)可知,此时该mos管的vgs小于导通阀值vgs(th)(查看器件手册,低温下vgs(th)大概为2.3v,见图2),处于未完全导通状态。要使5v输出正常,则q44的g点电压vg(即ven_5v_3v3)必须大于7.3v(5v+2.3v);反之,单板出现故障时,ven_5v_3v3 2.3v;ven_5v_3v3>5.6v(3v3+2.3v)。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ven_5v_3v3处于5.6v~7.3v之间,导致单板5v输出异常,3v输出正常。以下对ven_5v_3v3输出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图3为分析过程。
图2 mos管q44(15060203)vgs曲线图
图3ven_5v_3v3输出降低原因分析过程
2.1 排除q15(15050026)三极管处于放大区
理论分析:
当单板启动时,slp_s3会输出3v3电平,此时q14的ib=(3.3-0.7)/2k=1.3ma;按三极管处于放大区时hfe=100计算,ic=100*1.3ma=130ma,已经超过了ic的饱和电流1.2ma(12v/10k),因此,q15的b点电压应接近于0v,三极管应该处于关闭状态,不可能处于放大区。而根据三极管的温度特性(见图4),温度越低,三极管开启电压阀值越高,更不容易开启。因此,理论分析,此时三极管q15不是处于放大区。
实测结果:
单板故障复现时,实测q15的b点电压只有12mv,因此,三极管q15不可能处于放大区。
图4 三极管q15(15050026)ic电流曲线图
2.2 排除三极管q15的ce漏电流或mos管q1、q44的gs漏电流导致
查看mos管(15060203)数据手册可知,mos管的gs漏电流最大只有100na(见图5)。
图5 mos管(15060203)gs漏电流
查看三极管q15(15050026)的ce漏电流最大为100na(见图6)。
图6 三极管q15(15060203)ce漏电流
从上可知,三极管q15的ce漏电流或mos管q1、q44的gs漏电流,最多使ven_5v_3v3的电压下降3mv(100na*3*10k),所以也不是故障产生的根因。
2.3 确认漏电流往三极管q15方向流
单板故障时,r382上有大概0.5ma(5v/10k)的电流流过,流往的方向只有两个:i1或i2方向,如图7所示。通过下面操作来确认漏电流流向。
操作方式如下:
1、用液氮对q15降温操作,故障复现,ven_5v_3v3逐渐降低时,检测到的电流i2逐渐增大,而电流i1始终为0。
2、用液氮对q1、q44降温操作,多次降温,未发现ven_5v_3v3输出降低。检测到的i1 、i2电流都为0。
由此可以知道,三极管对低温敏感,造成单板故障。且单板故障时,r382上的电流都是往三极管q15上流的。
图7 i1 、i2电流检测
2.4 分析三极管q15产生漏电流的原因
1、怀疑三极管q15上拉的电压(12v)过高;
2、三极管封装封装杂质;
3、怀疑是三极管本身的特性造成,改用相同封装的mos管代替。
造成单板故障是三极管q15在低温下引起,且r382上产生的电流都是流向q15。因此为排查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单板上的电路做如图8处理:断开后级的q1和q44(去掉100欧姆电阻);将q15b点的直接拉地。
2.4.1排除三极管q15上拉的电压(12v)过高;
为了验证该问题是否是q15的c点上拉电压过高引起,因此将上拉电压从12v改为5v,用液氮对q15进行降温处理。
图8 上拉电压更换为5v
结果:ven_5v_3v3仍然会出现下降,因此,可以排除三极管q15上拉的电压过高因素
2.4.2排除三极管封装杂质因素
此前其他产品线出现过mos管器件内部污染导致漏电流超标的问题,但此类问题属于批次问题。将q15更换为不同批次和不同厂家的三极管(15050026)进行测试,发现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排查三极管封装杂质因素。
2.4.3怀疑三极管自身特性造成
其他单板类似电路在q15处用mos管(相同封装)代替,因此,怀疑是否是三极管自身的特性引起,于是用相同封装的mos进行代替,并进行液氮降温测试。
图9 将q15更换为同封装的mos管
故障仍然存在,ven_5v_3v3在低温下,从5v开始跌落,最低跌落到2v以下,且保持时间超过15分钟以上。排除三极管自身特性造成。
图10 ven_5v_3v3 在低温下下降到1.44v
2.4.4确认是sot23封装的三极管和mos管在低温下阻抗减小导致
测试故障单板上mos管q15的ds阻值,发现只有7k;而单板正常时测试到的ds阻值为41k,因此怀疑是低温导致sot23封装的mos管ds阻值、三极管ce的阻抗变小,和上拉的10k电阻产生分压,导致输出ven_5v_3v3降低。
为验证在低温下sot23封装的mos管ds阻抗、三极管ce阻抗会变小,取多个三极管、mos管器件(sot23封装,未焊在板上),用液氮进行降温,测试三极管ce、mos管ds的阻抗。
降温前,测试到的阻抗为无穷大(100m欧以上);降温后,测试到的阻抗会降低,测试到的最小阻抗只有10k。
因此,可以确认是sot23封装的三极管和mos管在低温下阻抗减小,和上拉的10k电阻产生分压,导致输出ven_5v_3v3降低。
厂家已承认有这种问题,在低温、高湿度的环境下,sot23封装的三极管和mos管的阻抗会减小。
3 结论、解决方案及效果:
结论:在低温、高湿度情况下,sot23这类小封装的三极管(或者mos管)会呈现低阻抗特征,和上拉的10k电阻产生分压,导致ven_5v_3v3输出变低。当三极管q15的ce阻抗降低到小于14k时,由于分压,ven_5v_3v3输出会小于7v,使5vmos管的vgs电压小于mos管的导通要求,导致5v输出变低。
图13  5v输出变低过程
解决方案:
减小q15三极管c点的上拉电阻,改为1k。减小封装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楼电流,影响输出端电压。
改为1k之后,q15完全导通时电流比较大。要注意电阻的封装、额定功率。
4、经验总结、预防措施和规范建议
sot23封装的mos管、三极管在低温+高湿度的条件下,三极管的rce、mos管的rds呈现低阻抗特征,如果选用此类器件来控制开关/使能信号,建议上拉的电阻不要太大,保证输出电压满足后级开启要求,同时需要注意上拉电阻的降额要求。
原文标题:天气不好就会异常的三极管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硬件攻城狮】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电报到5G 从甚低频到太赫兹 带你深入:细数无线电频谱发展史
首批正式搭载钠电池的汽车来了!
失调电压与开环增益 他们是表亲戚关系
iQOO Neo5或将采用硬件级独立显示芯片
跳表概念以及跳表增删查规则
三极管和MOS管的异常现象与根本原因分析
贸泽电子祝贺董荷斌夺得亚洲勒芒系列赛冠军
哪个牌子的无线运动耳机好、运动达人力荐的六款运动耳机
VR体验系统能够提高体验者的消防意识与应急逃生能力
笔记本电池使用的三大争议
动力电池未来发展形势仍有诸多变数
展锐助力中兴通讯发布5G工业模组ZM9010
罗德与施瓦茨2021 SAECCE完美收官
开启企业数字化转型新篇章,华为云 828 企业节来了
机器人智能化背后的力量:高可靠防水连接器承担无损高速传输
2022年BLDC市场行情分析及趋势
新推18W Type-c PD 3.0多协议快充充电器可提供更精准电压
从LCD电极读数的单片机接口技术分析
电池的内阻与容量,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拍照用什么手机好?iPhone7plus还你唯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