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5g时代万物互联的多场景、差异化需求,5g的承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承载网络和技术的颠覆性变革也将势在必行。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对于5g承载网络,除了大带宽技术,同时要考虑业务端到端、流量物理隔离、低时延、网络保护等电信网络需求。针对5g网络的承载需求,中兴通讯创新性地提出了flexhaul解决方案。flexhaul是全新一代面向5g承载的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基于sdn的从l3到l0的完整技术体系,架构如下图1所示。flexhaul方案在l3支持l2/l3vpn业务,在l2支持sr/mpls技术,l1支持flexe技术,并在标准的flexe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和扩展,实现了l1层的端到端隧道flexe tunnel,提供l1的交换、oam和保护; 在l0支持dwdm技术,提供了网络的良好扩展性,确保了后续的平滑演进。
图1. 中兴通讯5g flexhaul承载方案架构
flexhaul支持扁平化的网络架构,基于flexe 技术实现多波长、多链路的带宽绑定,可灵活的扩展组网容量,极大地增强了带宽的扩展性。为了满足5g urllc低时延业务,中兴通讯创新的flexe tunnel技术将flexe从接口级扩展到网络级技术,并提供基于flexe tunnel的网络分片,满足低时延高可靠性的需求。如下图2所示,flexhaul可基于flexe tunnel将网络资源(包括带宽、时延处理功能、cpu、vpn等)切分出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每个网络切片在转发面、控制面、管理面上实现逻辑隔离,适配各种类型服务并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基于flexe tunnel技术的保护倒换能做到1ms以内,把电信级保护提升到了工业控制级。针对urllc业务, 采用flexe tunnel技术,解决了波长穿通方案业务颗粒度过大、承载效率偏低的问题,软切片技术时延偏大、无法物理隔离的问题。
图2. 基于flexe tunnel的网络切片
下面我们来重点解析5g flexhaul承载解决方案的创新技术-flexe tunnel。
一、flexe起源--业务速率和物理端口的解耦
2011年1月,oif(optical interconnection forum)成立灵活以太网研究小组,2015年7月发布草案,2016年3月发布灵活以太网(flexe)的1.0标准内容(oif-flexe-01.0),目前正在起草2.0标准内容。flexe 技术在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业务速率和物理通道速率的解耦,物理接口速率不必再等于客户业务速率,可以是灵活的其他速率(比如客户业务速率是400ge,但物理通道phy 的速率是100ge 或其他速率)。客户业务不一定在一个物理通道上传递,而是由多个物理通道捆绑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逻辑通道来传递。业务速率和物理通道速率解耦后,客户业务速度可以是多样的,物理通道的速率也是多种速率,相互独立,这样大带宽的客户业务可以用标准的25ge/100ge速率接口,通过端口捆绑和时隙交叉技术轻松实现业务带宽25g->50g->100g->200g->400g->xt的逐步演进,解决了高速物理通道性价比不高的问题。
图3. flexe技术实现灵活速率
二、flexe tunnel技术--flexe的端到端网络级扩展
flexe技术起初只是为了解决大带宽传输问题,在标准制定时重点考虑点到点的应用场景,所以目前的标准flexe 技术是一种物理接口的技术,在组网应用、端到端承载、业务保护上缺少考虑。中兴通讯在现有flexe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扩展和完善工作,除了提供大带宽扩展技术之外,业界首家基于flexe提出系列革命性技术-flexe tunnel。flexe tunnel 是一条超低时延、物理隔离、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管道,根据客户带宽需求在flexe 通道层建立,可以根据客户带宽的动态需求灵活调整。通过flexe时隙交换、oam扩展、超快保护倒换技术,将flexe从点对点接口技术拓展为端到端组网技术flexe tunnel,为5g承载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采用中兴通讯扩展的端到端flexe tunnel解决方案能够为运营商提供以下优势:
设备级超低时延转发技术
flexe技术通过时隙交叉技术实现基于物理层的用户业务流转发,用户报文在网络中间节点无须解析,业务流转发过程近乎实时完成,实现单跳设备转发时延小于0.5?s,为承载超低时延业务奠定了基础。
图4. flexe交换实现超低时延转发
l1端到端oam和快速保护
flexe tunnel技术也做了相应的开销扩展,实现端到端的误码检测和性能监控。在flexe tunnel中有oam 信息进行端到端监控,oam 信息包括:cc/cv、lm、dm、rdi、lb、lt、lck、tst、aps 等。
在flexe tunnel提供保护功能,提高客户业务传输的可靠性。当客户业务在一条tunnel 中出现故障时,快速将客户业务倒换到另外一条tunnel 中进行传输。保护方式分为1+1 保护和1:1 保护。由于flexe tunnel的保护切换在物理层实现,保护倒换时间大大降低至不到1ms。
任意子速率分片,物理隔离,实现端到端硬管道
融合flexe子管道特性和物理层时隙交叉特性,承载网络上可以构建跨网元的端到端flexe tunnel刚性管道,中间节点无需解析业务报文,形成严格的物理层业务隔离。示例如下,ne1和ne4之间业务建立端到端flexe tunnel 1,中间节点ne2/ne3设备直接采用物理层交叉转发,形成从ne1到ne4的一跳直达硬通道。
图5. 物理层隔离的flexe tunnel
三、flexe tunnel实践与合作
2017年6月,世界移动大会(上海)期间,中兴通讯首次现场演示了关键技术flexe tunnel,展示内容包括:业务隔离、超低时延转发、端到端oam、快速保护倒换等。本次现场演示采用三台5gflexhaul承载预商用设备zxctn 609与测试仪表(数据测试仪 ixia xm2型号)连接,设备之间通过100ge链路组网。
图6. 上海展演示组网拓扑
本次演示验证了中兴通讯革命性的flexe技术可提供:
flexe tunnel业务端到端隔离方案
小于1ms级别业务保护倒换技术方案
小于0.5?s的单跳设备时延技术方案
基于验证的性能数据,中兴通讯认为flexe技术在实现超低时延转发和安全隔离的网络切片上有天然的优势,是5g承载转发技术的最佳选择。
2017年8月,中兴通讯携手telefonica集团在西班牙马德里完成5g承载第一期测试,完美验证了基于flexe tunnel的5g flexhaul方案在cpri/ecpri统一承载,超低时延,快速倒换的优异性能。
2017年9月,中兴通讯成功通过中国移动5g承载spn(slicing packet network)原型设备实验第一阶段测试,各项测试指标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特别是单节点转发时延小于0.5?s,为5g商用的加速打下坚实基础和有力技术支撑。
随着5g无线标准研究的深入,5g承载的标准研究工作也在逐步展开。中兴通讯积极参与各标准组织推动5g承载标准的研究。在itu-t标准推进中,中兴通讯除了与中国移动等单位联合提交两篇5g承载需求架构及标准差距分析相关提案外,还独立贡献了三篇有关5g承载需求及解决方案的提案。其中《flexe层网络模型(flexe layer network model)》在业界首次提出基于flexe(flexible ethernet)的层网络模型架构,创新性地将当前仅限于链路的flexe技术扩展为网络技术,为基于flexe技术的5g承载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兴通讯是业界首家完备的5g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持续全方位推进5g承载解决方案的落地与试点,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了5g承载领域的探讨与合作,其中包括中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标杆运营商。
5g的发展是技术不断刷新的过程,作为5g时代的引领者,中兴通讯将在5g承载的技术、方案和设备研制上持续创新,为运营商提供有竞争力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5g建设,承载先行,中兴通讯已准备好迎接5g时代全新的发展机遇!
以上是关于网络通信中-以太网的5g蜕变:flexe tunnel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传感器在哪三个领域中有着广大作用?
物联网和区块链合力,打造良性循环生态产业圈
3D芯片/封装/ PCB协同设计优化系统怎样操作
介绍redistributor的相关知识
placeholder属性和value属性的差别
以太网的5G蜕变:FlexE Tunnel
温度传感器探头长度要求 pt100温度传感器探头分析
荣耀9、小米6对比评测:这对难兄难弟,外观、价格也都差不多该如何抉择
帕加尼Huayra敞篷版日内瓦车展首秀
联想全栈智能产品支持国际重大赛事的成功举办
我们该如何提升汽车继电器运行的稳定性
基于鸿蒙OS的多源数据融合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无锡华润微电子突发火灾 原因仍在调查中
简述全电压灯丝灯方案设计
国内外固态电池进展及布局情况分析
影响到晶振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设备中的PLC故障点解析以及处理方法
高清超窄边广告机的优势
工业一体机是全自动化丝网印刷机应用的助力点
物联网平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