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运放应该使用靠近运放供电管脚的退耦电容,对吗?但为什么要使用这个退耦电容呢?举个例子,如果没有合适的退耦,运放会更容易产生振荡。了解使用退耦电容的原因能够增加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知。
电源抑制比是运放抑制供电发生变化的能力。如图1所示,在低频段,运放的电源抑制比是非常高的,但是随着频率的增加,电源抑制比会减小。在高频段,较小的电源抑制比可能会导致运放振荡。
我们经常认为,外部的供电噪声会影响运放。但是,运放自身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负载电流来源于运放的供电。如果没有合适的退耦,运放的供电端的阻抗就会非常大。这会导致负载的ac电流在供电端产生一个ac电压,从而构成了一条无意的,不可控的反馈回路。供电端的电感能够放大该ac电压。在高频段,运放的电源抑制比比较低,这条无意的反馈回路能够引起振荡。
当然,运放内部电路也会带来一些影响。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供电,内部电路的节点之间也可能会产生反馈回路。内部电路的设计是为了使运放工作得更稳定,供电端有较低的电阻。如果没有稳定的低阻抗的电源供电,运放的工作可能变得特别异常且不可预测。
给运放的输入端加一个干净的正弦波,较差的退耦产生的反馈回路上可能是一个失真的正弦波。如图2 所示,在供电端的信号电流经常是失真的,因为它仅仅是正弦信号的一半。如果正端供电和负端供电的电源抑制比不相同,也会使输出波形失真。
如果负载电流很大,该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电抗性负载会产生相位,使负载电流产生相移,这可能会加剧这个问题。容性负载在反馈回路上会产生额外的相移,很有可能会产生振荡。为了消除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较大容值的钽电容作为退耦电容,并且需要特别注意该电容的布局,应直接连接在供电引脚上,且越近越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低质量的退耦都会使运放产生振荡。如果没有足够的正向反馈,或者相移并不是很大,并不会使运放振荡。但是,运放的性能会大大下降。较大的过冲,较长的建立时间会影响频率响应和脉冲响应。
在以前的博客中曾经讨论过,tina或者其它的spice仿真工具不能很好地仿真出这些现象。***,不会随着负载电流而产生变化。要想仿真出实际的供电阻抗非常难,并且结果是不准确的。电源抑制比的值用我们最好的模型macro来仿真,但是,反馈回路上的相位关系不可能完全准确。一般情况下,仿真是很有用的,但并不能准确地预测出上述现象。
你不应该成为一个偏执狂------没有必要对退耦太过要求。对一些特别敏感的情况和潜在的问题提高警惕就可以了。适当的理解和认知会使模拟设计变得更好。
讯飞智能录音笔SR702新功能获认可,录音转写再创新
薄膜瑕疵在线检测设备的检测优势是什么
半导体行业发展预测 3D传感增长最快也存在潜在风险
电路中耦合的作用是什么
ERP管理屡不见效?记住这些秘诀助企业拨云见日
运放应该使用靠近运放供电管脚的退耦电容
线型滑轨在行业中的应用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装备技术发展趋势
国星光电LED器件封装及其应用产品项目最新进展
Nginx目录结构有哪些
预计电力和天然气需求将会出现更大的反弹
英特尔杨叙:产业链垂直整合 计算力主导智能手机未来
逆变器的种类及选型技巧
倒带终止指示器电路图讲解
中兴第二代量产屏下摄像技术,首发屏下 3D 结构光
半导体代工产业悄然变化 联电表示压力很大
物联网MCU的功耗,TI认为需达到μA等级
0glasses推出全球第一款搭载ToF深度引擎的轻量化MR眼镜
在FPGA+DSP结构的雷达导引头信号处理系统中FPGA的问题解决方案
基于FPGA-NIOS的多功能留言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