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谢谢。
未完善,持续更新中
目录
一、type-c简介以及历史
二、type-c port的data role、power role
三、type-c的data/power role识别协商/alt mode
四、如何进行数据链路的切换
五、相关参数/名词解释
六、pd协议简介
七、行业相关信息
一、type-c简介以及历史
自1998年以来,usb发布至今,usb已经走过20个年头有余了。在这20年间,usb-if组织发布n种接口状态,包括a口、b口、mini-a、mini-b、micro-a、micro-b等等接口形态,由于各家产品的喜好不同,不同产品使用不同类型的插座,因此悲剧来了,我们也要常备n中不明用途的接口转接线材。
图1 usb协议发布时间节点
而对于type-c来说,看起来usb标准化组织也是意识到统一和标准化问题,在定义标准时,除了硬件接口定义上,还增加了一部分“个性化”特点。分别是什么呢?
1.1 定义了全新的接口形态
接口大小跟micro usb相近,约为8.3mm x 2.5mm,支持正反插,同时也规范了对应的线材,接口定义如下(线材端只有一对usb2.0 data):
在插座定义上,定义了如下两种插座:
a)全功能的type-c插座,可以用于支持usb2.0、usb3.1、等特性的平台和设备。
b)usb 2.0 type-c插座,只可以用在支持usb2.0的平台和设备上。
在插头定义上,定义了如下三种插头:
a)全功能的type-c插头,可以用于支持usb2.0、usb3.1、等特性的平台和设备。
b)usb 2.0 type-c插头,只可以用在支持usb2.0的平台和设备上。
c)usb type-c power-only插头,用在那些只需要供电设备上(如充电器)。
在线缆定义上,定义了如下三种线缆:
a)两端都是全功能type-c插头的全功能type-c线缆。
b)两端都是usb 2.0 type-c插头的usb 2.0 type-c线缆。
c)只有一端是type-c插头(全功能type-c插头或者usb 2.0 type-c插头)的线缆。
还定义了n种为了兼容旧设备的线缆:
a)一种线缆,一端是全功能的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3.1 type-a插头。
b)一种线缆,一端是usb 2.0 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2.0 type-a插头。
c)一种线缆,一端是全功能的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3.1 type-b插头。
d)一种线缆,一端是usb 2.0 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2.0 type-b插头。
e)一种线缆,一端是usb 2.0 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2.0 mini-b插头。
f)一种线缆,一端是全功能的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3.1 micro-b插头。
g)一种线缆,一端是usb 2.0 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2.0 micro-b插头。
h)一种适配器,一端是全功能的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3.1 type-a插座。
i)一种适配器,一端是usb 2.0 type-c插头,另一端是usb 2.0 micro-b插座。
以上这些线材,我们知道,type-a接的是host,所以转接线中,cc引脚需要接上拉电阻。type-b接的是device,因此cc引脚需要接下拉电阻。
其中,具备全功能的type-c应该具备e-marker功能,由于具备e-marker,线缆能够被读到其带电流的能力、特性、线材id等等。e-marker的供电电源来自于vconn,如何知道线缆需要vconn呢?线缆会通过下拉的电阻ra,source检测到之后会提供vconn。
1.2传输速率,供电效能
最大传输速度10gb/s,即是usb 3.1 gen2标准,也支持4 lane dp模式,传输高清图像,在供电部分,最大可以支持100w(20v/5a)
1.3 “个性化”协商机制
由于端口一致,线材两端接口也一直,为了能够区分两端usb设备的角色(host/device),必须有一套协商机制,便于进行角色确认,这部分通过cc(configuration channel)管脚进行设置。后面随着pd规范的面世,cc脚开始被用来做简单的半双工通信,用来完成power供给的协商
1.4 强悍的一统天下的态势
由于type-c的扩展功能(sbu1/sbu2),大部分配件诸如耳机、视频接口、debug接口等等都可以实现兼容设计,成功逆袭以往所有的usb标准,成功上位!
二、type-c port的data role、power role
2.1 type-c的 data role
在usb2.0端口,usb根据数据传输的方向定义了host/device/otg三种角色,其中otg即可作为host,也可作为device,在type-c中,也有类似的定义,只是名字有了些许修改。如下所示:
(1)dfp(downstream facing port):
下行端口,可以理解为host或者是hub,dfp提供vbus、vconn,可以接收数据。在协议规范中dfp特指数据的下行传输,笼统意义上指的是数据下行和对外提供电源的设备。
(2)ufp(upstream facing port):
上行端口,可以理解为device,ufp从vbus中取电,并可提供数据。典型设备是u盘,移动硬盘。
(3)drp(dual role port):
双角色端口,类似于以前的otg,drp既可以做dfp(host),也可以做ufp(device),也可以在dfp与ufp间动态切换。典型的drp设备是笔记本电脑。设备刚连接时作为哪一种角色,由端口的power role(参考后面的介绍)决定;后续也可以通过switch过程更改(如果支持usb pd协议的话)。
2.2 type-c的power role
根据usb port的供电(或者受电)情况,usb type-c将port划分为source、sink等power角色
如下图显示常用设备的data role和power role
power role 详细可以分为:
a)source only
b)默认source,但是偶尔能够通过pd swap切换为sink模式
c)sink only
d)默认sink,但是偶尔能够通过pd swap切换为source模式
e)source/sink 轮换
f)sourcing device (能供电的device,显示器)
g)sinking host(吃电的host,笔记本电脑)
三、type-c的data/power role识别协商/alt mode
usb type-c的插座中有两个cc脚,以下的角色检测,都是通过cc脚进行的,但是对于插头、或者线缆正常只有一个cc引脚,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之后,只存在一个cc引脚连接,通过检测哪一个cc有连接,就可以判断连接的方向。如果usb线缆中有需供电的器件,其中一个cc引脚将作为vconn供电。
3.1 cc引脚有如下作用:
a)检测usb type-c端口的插入,如source接入到sink
b)用于判断插入方向,翻转数据链路
c)在两个连接的port之间,建立对应的data role
d)配置vbus,通过下拉电阻判断规格,在pd协商中使用,为半双工模式
e)配置vconn
f)检测还有配置其他可选的配置模式,如耳机或者其他模式
3.2 连接方向、data role、power role角色检测
3.2.1 sourcesink connection
如图所示,source端cc引脚为上拉,sink端cc引脚为下拉。握手过程为接入后检测到有效连接(即一端为host一端为device),随后检测线材供电能力,再进行usb枚举。
如下图指示了source端,在连接sink之前,cc1和cc2的框图模型:
a)source端使用一个mosfet去控制电源,初始状态下,fet为关闭状态
b)source端cc1/cc2均上拉至高电平,同时检测是否有sink插入,当检测到有rd下拉电阻时,说明sink被检测到。rp的阻值表明host能够提供的功率水平。
c)source端根据cable中哪一个cc引脚为rd下拉,去翻转usb的数据链路,同时决定另外一个cc引脚为vconn
d)在此之后,source打开vbus,同时vconn供电
e)source可以动态调整rp的值,去表示给sink的电流发送变化,告知sink最大可以使用的电流
f)source会持续检测rd的存在,一旦连接断开,电源将会被关闭
g)如果source支持高级功能(pd或者alternate mode),将通过cc引脚进行通信
如下图指示了sink端cc1和cc2框架:
a)sink的两个cc引脚均通道rd下拉到gnd
b)sink通过检测vbus,来判断source的连接与否
c)sink通过cc引脚上拉的特性,来检测目前的usb通信链路(翻转)
d)sink可选地去检测rp的值,去判断source可提供的电流。同时管理自身的功耗,保证不超过source提供的最大范围
e)同样的,如果支持高级功能,通过cc引脚进行通信。
如下图指示drp的cc引脚在链接之前的架构:
a)当作为source存在的时候,drp使用mosfet控制vbus供电与否
b)drp使用switch去切换自身身份作为source,或者是sink
c)drp存在一套机制,分三种情况,去决定自身是sink或者是source,去建立两者间彼此的角色。
情况1:不使用pd swap,随机变成source/sink中的任意一个,cc脚波形为方波
情况2:自身倾向于作为source,执行try.src,问对面能不能做sink呀,我做source
情况3:与情况2相反,自身倾向作为sink,执行try.snk,你做source,我做小弟
当然还存在source&source,sink&sink这种搞基模式,唯一的结果就是一直停留在unattached.snk/unattached.src,无法终成眷属。
3.3 type-c的其他模式
3.3.1 display port alternate mode
系统会通过usb pd协议中vdms的信息通信(cc引脚通信),去告知支持display port模式。在这个模式当中,usb superspeed 信号允许部分传输usb,部分传输dp信号。
3.3.2 audio adapter accessory mode
如下图,为3.5mm音频输入口转type-c端口,usb2.0链路被用来传输模拟音频信号,若带mic,mic信号则连接在sbu引脚上,在这个模式当中,电源可以提供到500ma电流。
host端如何识别到音频模式呢?把cc引脚和vcon连接,并且下拉电阻小于ra/2(则小于400ohm),或者分别对地,下拉电阻小于ra(小于800ohm),则host会识别为音频模式。
3.3.3 debug accessory mode (dam)
在dam下,连接软体和硬体提供可视化调试和控制的系统,使用较少。
四、如何进行数据链路的切换
4.1 纯usb3.0
以tusb546(dfp),tusb564(ufp)为例子
前者的使用例子如笔记本电脑、后者的使用例子如monitor
如下图,两端设备会根据插入方向,切换数据链路。图x插入连接为cc1,因此tusb564切换到tx1/rx1
如图插入连接为cc2,因此tusb564切换到tx2/rx2,也就是根据cc引脚插入,识别插入方向
4.2 usb3.1和2 lane of displayport
切换原理如上,需要注意的是,dp信号是使用sbux进行传输
4.3 纯dp模式 4 lane
问题思考:如何确定是dp 4 lane模式或者是dp 2 lane+usb3.0 模式?
通过cc引脚,利用pd协议沟通,协商,pd controler 发起请求,并得到回应
五、相关参数/名词解释
5.1 上拉电阻rp
rp有6个参数(5v档位和3.3v档位各3个),指示着不同的供电能力。
5.2 下拉电阻rd
都是5.1k电阻下地,能否检测电源供电能力,取决于电阻的精度。
5.3 线材中的下拉电阻ra
最小值800 ohm,最大值1.2k
5.4 名词解释
六、pd协议简介
pd协议的通信编码为bi-phase mark coded (bmc),通过cc脚进行通信。
cc引脚在source和sink的大致波形
七、行业相关信息
苹果公司多项新专利被公布
SL16系列射频同轴连接器参数介绍
微功率死区发生器电路图
苹果高通行动处理器芯片专利战在开启
vivox7plus报价汇总及参数详解
【原创】细谈Type-C、PD原理
热电偶是什么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分析
恒温晶振(OCXO)的技术特点、关键参数及应用趋势
美国推三项措施阻止中国公司购买光学材料和半导体等
完整的PCB工程创建及相关文档输出
互联网鄙视链的演化史 话说你在哪一层
工信部:RFID成物联网市场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笔记本电池一些基础知识
电路板的地直接与外壳地相连好不好?
轴承总是发响怎么办?轴承发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8芯光纤和12芯光纤的对比与应用
阿里云市场份额达42.5%,成中国视频云市场第一大厂商
AR技术和新零售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富士康成立特别工作组,严防立讯杀入iPhone代工业务?
工程师电子制作故事:炫丽彩灯球DIY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