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了,你敢用吗?

自从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来后,也陆续出来过一些智能设备。比如,1997年5月,ibm公司研制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而今年google的alphago战胜李世石都体现了人类在人工智能的长足发展。
而今年我们也看到国内某品牌公司推出了人工智能机顶盒。通过产品+大数据+机器学习,对用户进行画像,打造具有人工智能系统的patchwall拼图墙。
而另外国内一家品牌公司则是推出了人工智能手机。虽然有些功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
■ 感知主人
此外,智能识别主人,在锁屏界面,当有新消息时,只有手机的主人能看到消息详情;对于他人,则智慧地将信息进行隐藏。
■ 感知环境
除了对人的感知外,还可以感知环境亮度。深夜回家,难免会路过一些光线昏暗的道路。此时,将自动推送手电筒按钮开关至锁屏界面,你只需轻轻一划,即可瞬间开启光明。
但是有些功能,可能也会让有些人眼前一亮,比如:
■ auto驾驶模式
电影票买好了,在出发去电影院的路上,感知到你在开车出行,将提示你切换为auto驾驶模式,自动为你导航至你的目的地。
■ 信息随需而现
如果你想打车出行,会为你定位影院智能叫车,并在锁屏界面显示车牌信息。而当你到达影院时,会识别出影院位置自动弹出取票卡,真正做到了一条龙式服务。
虽然这两个,的确会给用户带来不少便利。但是若想实现类似这两个功能,就需要将用户个人的数据如短信,电话,各种个人账号都会提供给手机,甚至会被手机上传到网络服务器上,然后交由手机或者网络服务器进行大数据分析,了解你每天的所作所为,从而进行下一步动作的判断。可这样做,一方面提供此服务的供应商是否能做到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得而知,另一方面这也给黑客带来更多的便利。
其实小编认为人工智能是个双刃剑。若数据库太少,你会认为它就是一个人工智障。但你若希望他什么都能帮你分析好,就得牺牲你很多的个人隐私。而个人隐私的保护非常难做到。而手机做为目前最贴近用户的电子设备,拿来做人工智能也是最容易收集大数据的产品,但也最容易暴露隐私的产品。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场景:某天你只是打了一通电话后,手机就会自动给你弹出一条消息:鉴于你老婆不愿意来深圳陪你,您的手机助理推测您的老板会劝你这样的老婆不要也罢。
而这样的智能手机,你敢用吗?

华为拟投入100亿美元用于技术研发 抢占全球市场
高通独霸的时代宣告结束,华为成为5G时代领航人!
智能化零售体验,让实体商店焕发活力
BOB示波器输入信号上升时间的测量
还记得那年情书吗?《夏日x午后》穿越回90年代
人工智能来了,你敢用吗?
智能驾驶线控底盘领导者格陆博OneBox产线即将投产
自动化仪表常见故障诊断
智慧家庭发展规律探寻及当前瓶颈解读
LED行业发展格局分析
高端受挫,固守中端未能变成现实!联发科今年的日子将更艰难
混合云平台可通过简化大型容器化应用程序集群的管理发挥核心作用
工业能耗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行易道毫米波雷达产品再次实现与头部汽车品牌的定点合作
Uber Technologies Inc.面临两方面的考验,以重新获得其伦敦许可证
外媒发文质疑苹果不附赠充电器,怒批省钱而已
OculusQuest2评测_值不值得买看了就知道
TSN工业交换机成智慧交通系统的时钟同步与流量调度利器
红外传感器定义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如何检查交流发电机的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