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新机发布潮再次佐证了一个事实,全面屏终于大行其道,智能手机彻底进入“看脸”的时代。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爆发之前,“颜值牌”或许是赢得用户青睐的首要因素。
不过,在时尚路线上顺风顺水的oppo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不久前的oppo媒体沟通会上,除了外界期待许久的oppor15,与商汤联合打造的oppo ar开发者平台成为整场发布会的另一亮点。
在苹果高调推出ar功能之后,确实在手机市场掀起了一股ar热,但大多手机厂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oppo在ar领域的发力实际上是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的,也从侧面向外界传递出了这样一个消息:oppo正在科技路线上加速扩张。
布局ar或是oppo在技术上秀肌肉的开始
尽管ar的关注度已经让位于人工智能,可手机厂商及互联网巨头对于ar的暧昧态度早就有迹可循。
苹果ceo库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ar将会是智能手机的未来;在ar概念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候,谷歌也曾大力推广所打造的ar平台tango;微信、支付宝已经将ar技术应用于春节红包当中,百度更是将ar视为下一代营销利器;同样是手机阵营中,雷军在小米mix2s的发布会上刻意安排了一场ar游戏秀……
oppo自然也深知ar将是改变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一项关键技术,只不过大环境仍在探讨ar与手机该如何结合,距离ar技术的真正落地似乎仍然差临门一脚。与商汤科技在ar布局上的合作,或是oppo在技术上秀肌肉的开始,比如双方在ar领域的三大突破:
1、制定ar硬件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当前制约ar普及的诱因无外乎ar设备和ar应用,前者似乎已经有了解决之策,至少ai芯片在智能手机上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后者的瓶颈恰恰在于硬件标准和api接口标准的缺失。
oppo和商汤科技的聪明之处在于,相关标准的制定弥补了国内ar开发标准的空白,为开发者提供更适合中国市场的sdk、应用工具等,此举有利于推动ar应用的普及,甚至打造出中国的ar生态圈,oppo和商汤科技也将顺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2、建立开放兼容的平台,为开发者提供跨平台支持。就安卓市场来看,最为知名的ar开发平台大抵就是谷歌的arcore,也是谷歌应对苹果arkit的反击。相比于arcore,以商汤科技sensear平台为引擎打造的oppo ar开发者平台,提供了一致的调用接口,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快速移植应用,具有算法可定制优化、支持在线更新、快速响应等,并在兼容性上适配了绝大多数的高中低端手机。
言外之意,较于苹果arkit的封闭,谷歌arcore对硬件配置的苛刻要求,oppo ar开发者平台极大地降低了适用门槛。而开发者通过oppoar开发者平台开发的应用,可以快速地移植到ios甚至是windows、mac平台,同时兼容不同配置的终端产品,大大降低了开发者的开发成本。
3、部分ar功能率先落地,国内或将出现首款爆款ar应用。上一轮ar热得益于pokemongo的火爆,而为了让更多用户体验到ar应用的全新体验,oppo ar开发者平台吸纳了王者荣耀、京东等明星开发者入驻。尤其是当下最火热游戏之一的王者荣耀,拥有非常数亿级别的用户基数,将在很大程度上掀起ar游戏的新旋风。
由于种种原因,pokemongo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近几年国内也相继出现了诸多ar的实验案例,可终究缺少大范围的用户体验基础,oppo和王者荣耀的合作无非想要打破ar应用以“说教”为主的现实。同时oppo和京东家居的合作也进一步深化了ar的应用场景,比如让用户通过ar更直观的感受家装效果。
按照oppo的规划,预计到2018年底的时候,将有1亿台oppo终端支持ar应用,在新技术上如此大胆的“豪赌”,无疑释放出了oppo加码技术研发的信号。要知道,oppo以往给外界的印象更多的是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和用户体验上的成功,如今似乎有意向外界展示出自身的技术气质。
技术扬长背后,oppo创新布局的进阶
假若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为国内手机厂商分门别类的话,华为扮演了耀眼的明星派,而oppo的标签应该是“低调的实力派”,且这种实力在两个维度上正在逐渐凸显。
一个是专利数量。专利一直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标尺,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都会公布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名单,oppo早已和华为、中兴一道,成为发明专利榜单上的常客。2016年oppo以3778年的专利申请排名国内前五,2017年再度跻身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前十,也是唯一一家纯手机终端的厂商。
其实早在2014年的时候,oppo在专利申请方面就已经硕果累累,那时候的oppo还没有在销量上冲向金字塔的顶端,也没如今这般的超高曝光度,但oppo彼时的专利数量已经形成了对一些竞争品牌碾压式的超越。这种低调为oppo换来的正是惊人的爆发力,家喻户晓的vooc闪充,销量担当的拍照技术等无不是例证。
另一个是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标榜研发中心的数量一直是国内手机厂商秀肌肉的惯例,但外界对oppo知晓最多的只有位于东莞的研发和制造中心。很多人所不熟悉的是,oppo在成都、重庆、印度、印尼雅加达以及阿尔及利亚都建设了生产基地,并在北京、东莞、深圳、上海、日本横滨、美国硅谷等科技前沿地带设立了研究中心,已然是国内研发中心数量最为庞大的厂商之一。
在新一轮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研发能力也已关系到手机厂商的生死存亡,htc在美国市场的败北,小米在印度一度被禁售等不乏其例。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内手机厂商的海外扩张已成定局,在战略上伴随着全球性的人才体系、针对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调整等等,研发上的重投入早已不可或缺。
值得一提的是,oppo的技术创新似乎并没有盲目“烧钱”,同样体现了“稳准狠”的风格。
比如以消费者需求为漏斗的聚焦式创新。技术研发的目的是“投资未来”,现实的说法就是依靠技术研发来提振销量,保障利润。在这一点上乐视就是典型的负面案例,2016年乐视的专利申请名列国内前三,如此多的专利却未能改写乐视消亡的悲剧。反观oppo的技术创新,在快充、拍照等领域硕果颇丰,并先后成为主打的卖点。
究其根本,技术研发的深度要比广度更有价值,为oppo的研发驱动是以用户需求为漏斗的,并非是为了炫技需要。以oppo主打的拍照为例,早在2012年就开始自主研发极致美颜功能,将拍照作为最重要的技术突破点。犹记得在2017年初的mwc上没有发布新品,而是重磅展示了基于双摄像头和潜望式镜头的5 倍无损变焦技术。此外,与索尼联合开发imx398、与商汤科技挖掘ai在美颜方面的应用,不一而足。
再比如对手机产业未来趋势的精准把脉。技术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很多突破都是循序渐进的结果。同时手机市场的风向标变化的又是如此之快,前两年手机行业流行所谓的“黑科技”,在发布会上极尽溢美之词,又相继成为试错的经验教训。在技术创新这件事上,手机厂商需要脚踏实地也需要仰望星空。
如果说快充、拍照等是oppo的“脚踏实地”,那么5g、ar、全面屏等就是oppo“仰望星空”的表现。从2015年开始,oppo就成立了5g研究团队,同纽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发,在国际知名标准组织3gpp中,oppo提交的文稿数量位居全球终端企业前列。全面屏手机在很多人眼中是去年出现的新物种,而oppo在2016年就申请了异形屏,以及旋转、弹出摄像头等相关专利。
结语
在4g之后,5g、ai、iot等到来之前,手机市场正迎来红利的真空期,市场由增量转向存量,元器件成本逐渐上涨,野蛮生长的情况或将不复存在。对于手机厂商而言,解题之道在于加大研发投入,策略上稳中求进,避免与变幻莫测的未来失之交臂。而oppo对技术创新一如既往的重视,无疑是中国手机厂商面对市场竞争的最佳形态。
TC-PMBOX系列10G相位调制仪
芯擎科技7nm车规级芯片实现量产
华为Mate9和华为P10对比评测,区别对比哪个好?
人工智能只是手段 人脸识别将高能冲击地产行业
CH552打样烧录,先点灯试试
OPPO:布局AR技术科技路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可编程器件在以太网集线器中的应用
ams推出具有卓越数据管理和能量管理功能的NFC接口标签芯片
视频矩阵技术原理与应用
小米5s高清拆解图集
SpaceX 星舰计划下月进行第三次试飞
全球与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增长趋势、竞争格局与前景展望
预计智能手机品牌将增加屏下指纹传感器的使用
5G是大势所趋,4G降速趋势同样不可逆转
SD-WAN 组网技术探讨:vCPE技术
新能源汽车胶粘剂单车用量数据分析
了解自举电容首次充电电路分析和搭建
利用滤波器减少电磁炉的EMI
锂电池UPS不间断电源在空间占据上有几种放置方式?
物联网时代,芯片企业靠什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