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 2024-CAM增加功能简介(三)

一.2.5 轴特征向导中岛屿的终止条件
您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定义2.5 轴特征的岛屿高度。
在以前的版本中,solidworks cam 自动确定从岛屿面顶端到特征底部的岛屿高度。如果岛屿表面的高度与特征的顶面不同,则形成的岛屿比特征高度短。您不能在另一方向增加岛屿高度来匹配特征高度。
在2.5轴特征:岛屿实体 propertymanager中,您可以在终止条件—方向2下确定岛屿高度。您 可以在z+ 和 z- 方向定义高度。与终止条件—方向2关联的方向,与岛屿特征的底部轮廓相反。
二.链接轮廓铣削操作的切入引导和切出引导参数
对于链接轮廓铣削操作,您可以确定一个选项,将头一个轮廓铣削操作的切入引导和切出引导参数复制到其他链接操作。
在操作参数对话框中的切入引导选项卡上,选择应用切入/切出引导到所有。solidworks cam 不 会链接这些操作参数,因为它们特定于特征:
• 切入/切出引导点
• 之间链接下的所有参数
三.螺纹铣削操作的小孔直径
您可以确定螺纹铣削操作的小孔直径。在以前的版本中,此参数为只读。
在工艺数据库(techdb) 的铣刀工具选项卡上,选择螺纹加工工具并确定小孔直径。
此外,您还可以转至操作参数对话框上的工具选项卡,然后单击螺纹铣削刀具次要选项卡,在刀具尺寸下方确定小孔直径。操作参数对话框中的更改不会保存到techdb 中。
四.后置处理器路径
您可以在技术数据库(techdb) 的设置选项卡上确定后置处理器所在文件夹的默认位置。在常规下, 确定后置处理器路径。您不需要为每个零件或装配体重新选择后处理器。
如果您更改后置处理器所在文件夹的位置并在solidworks cam中打开先前编程的零件或装配
体,则将发生以下情况:
1. solidworks cam确定后置处理器文件在活动后置处理器的文件夹中是否可用。 如果该文件夹不可用,则软件将加载后置处理器路径。
2. solidworks cam会在后置处理器路径中搜索后置处理器文件。
3. 当solidworks cam找到后置处理器文件时,它会在活动后置处理器的后置处理器选项卡上 的机器对话框中显示后置处理器文件的文件路径。
五.探测周期
solidworks cam 包括额外的探测周期来校准并测量基准面和轴。
探测周期包括:
• 三点基准面
• 角度测量(x 轴)
• 角度测量(y 轴)
• 第 4 轴测量(x 轴)
• 第 4 轴测量(y 轴)
您可以在探测选项卡的操作参数对话框中的探测周期下访问探测周期。
1.通过三点
在三点基准面探测周期中,solidworks cam 使用该曲面上的三个点测量选定曲面。由探测点建
立一个基准面。
如果您选择三点基准面,solidworks cam 会将三个点定位在默认偏移值处。您可以修改偏移值
并探测所需位置的点。
2.角度测量(x/y 轴)
角度测量(x 轴)和角度测量(y 轴)探测周期会探测所选曲面上的两个点,并分别计算相对于 x 轴
或y 轴的面角度。
solidworks cam 会将两个点对称地定位在所选面的质心周围。转至操作参数对话框中的探测选
项卡,在探测周期下,您可以在x 位置和 y 位置的增量距离中确定各个点之间的距离。
所选平面的法线须与插入探测的设置的z 轴垂直。
3.第 4 轴测量(x/y 轴)
此探测周期测量所选曲面相对于第4 轴的两个点之间的斜率。
所选曲面须能够在x 或 y 轴上测量探测点之间的斜率。您可以使用结果值来补偿旋转轴。
曲面质心的x 和 y 坐标是工具路径的起点。solidworks cam 根据两个探测点之间确定的距离,
围绕此起点对称地定位探测点。
探测移动与轴平行。solidworks cam 测量与曲面上的参考点之间的间隙距离。对于探测移动,
间隙距离可以大于或小于定义的距离。


Vim为什么仍旧如此受欢迎?
虹科AR助力汽车产业降本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无人机黑飞如何监管
《科技在你我之间》播客|绿色储能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中)
楼宇自动化和电网自动化领域应用智能边缘计算来提高生产力
SOLIDWORKS 2024-CAM增加功能简介(三)
全球PC市场回暖,AI PC市场新机浮现
电磁阀控制气缸原理图
可白嫖的4家免费CDN,并测试其网络加速情况(2023版)
3D影像成蓝海南韩半导体抢进手机布局
家用影音网络发展趋势与解决方案
2.4g无线模块和蓝牙模块会互相干扰吗?
中兴数字星云平台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海康机器人推出新品ID3050/5050智能读码器
玉米单穗脱粒机的应用可有效提升育种工作效率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原理、参数及应用
安兔兔发布跑分排行榜,vivo两款机型位列榜单的冠亚军
双向直流电源变换电路可以降压吗?
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引领下一轮的创新热潮,带动人类与技术交互
ARM体系结构的基本特性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