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单片机上实现TCP/IP协议栈的移植?

随着嵌入式设备与网络的日益结合,在单片机系统中引入tcp/ip协议栈,以支持单片机接入网络,成为嵌入式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此对基于sst89e516rd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方法给予讨论。选用sst89e516rd单片机实现了在线仿真和编程的功能,大大节约了开发成本。采用vb 6.0语言与window 98/2000/xp等为软件开发平台,对系统进行了测试。经过几个月的软硬件测试表明:系统设计合理、稳定可靠,已基本实现了最初的设计目标。对其他类似系统移植该项技术奠定了基础,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 系统硬件实现 整个系统以sst89e516rd单片机为核心,通过rtl8019as以太网控制芯片实现远程通信。串口完成网卡参数的修改、在线仿真,在系统中还使用x5045作为外部扩展的e2prom,用来存储ip地址、物理地址以及网卡的其他配置信息,同时x5045还具有电压监控、看门狗定时器、上电复位三种功能,使用x5045监控系统的运行过程,当系统不稳定时可以进行有效地复位。图1为系统硬件结构图。
2 系统软件实现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软件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
(1)rtl8019as的初始化和驱动程序的设计;
(2)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子程序;
(3)tcp/ip协议栈程序的设计;
(4)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的设计;
(5)x5045看门狗和e2prom程序的设计。
系统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系统首先完成对单片机定时器、串口、网卡芯片和以太网等部分的初始化,然后进入以太网处理部分的主程序,通过定时器中断进行网口数据的超时出错处理,并完成tcp定时器保活和arp表生存时间的更新。
2.1 系统初始化 所谓初始化和驱动程序是指实模式下一组硬件芯片的驱动子程序,它们屏蔽了底层硬件处理细节,同时向上层软件提供与硬件无关的接口。主要包括定时器初始化,初始化ping表、arp表,初始化tcp,rtl8019as的初始化等。rtl8019as的初始化主要包括网卡的复位和网卡寄存器的初始化。rtl8019as的初始化主要包括网卡的复位和网卡寄存器的初始化。rtl8019as内部寄存器有4页,与ne2000兼容的有3页,第4页不用。页选择由cr寄存器的psl,ps0位确定。在零页寄存器中可以设置接收、发送状态配置以及发送缓存区的起始页与接收缓存区起止页地址等;在1页寄存器中可以设置以太网接口的mac地址和组播地址。对网卡的初始化就是对相关寄存器初始化,这些寄存器包括cr,rcr,tc-r,pstart,pstop,bnry,tpsr,isr,dcr,imr,curr,pago~pag5,mar0~mar5等。初始化过程如下:
(1)cr=0x21,选择页零的寄存器同时使芯片处于停止模式,不会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2)rcr=oxe0,设置接收结构寄存器,monitor方式,所有数据包都被拒绝;
(3)tcr=oxe2,设置发送配置寄存器,工作在内部lookback模式;
(4)pstart=0x4c,接收缓冲区开始页面地址;
(5)pstop=0x80,接收缓冲区中止页面地址;
(6)bnry=0x4c,接收缓冲区最后页面指针;
(7)tpsr=0x40,发送页的起始页地址,初始化为指向第一个发送缓冲区的页即0x40;
(8)isr=0xff,清除所有中断标志;
(9)dcr=oxc8,设置数据配置寄存器,使用fifo缓存,普通模式,8位数据dma;
(10)imr=ox00,设置中断屏蔽寄存器;屏蔽所有中断;
(11)cr=ox61,选择页一的寄存器;
(12)curr=ox4d,网卡写内存的指针,指向当前正在写的页的下一页,初始化时指和0x4c+1=0x4d;
(13)设置多址寄存器mar0~mar5,均设置为ox00;
(14)cr=0x22,使网卡芯片开始工作;
(15)设置网卡地址寄存器par0~par5;
(16)cr=ox21,选择页零的寄存器;
(17)rcr=oxcc,设置接收结构寄存器,设置为使用接收缓冲区,跟外部网络连接;
(18)tcr=0xe0,设置发送配置寄存器,启用crc自动生成和自动校验,工作在正常模式;
(19)cr=0x22,使网卡芯片开始工作;
(20)isr=0xff,清除所有中断标志;
2.2 tcp/ip协议栈的移植 以太网帧的发送与接收属于协议层中的最底层。发送前的协议封装和接收时的协议分解都非常简单。封装时,只需在上层封装数据前面添加14 b的以太网首部就可以了;接收到数据帧之后,根据头信息中的帧类型字段判断是否属于ip包或arp包,若是就继续相应的协议分解,否则将被丢弃,不予处理。帧的接收工作由网卡自动完成,只需对相关的寄存器如pstart,p8top,curr和bnry进行适当的初始化即可。以太网帧的发送过程如下:
(1)初始化命令寄存器cr,启动rtl8019as;
(2)设置数据配置寄存器dcr,以字节方式通信;
(3)设置发送配置寄存器tcr,选择rtl8019as数据发送的工作方式;
(4)设置远程开始地址寄存器rsar0(低位),rsarl(高位),指明远程dma操作时所传送数据的起始地址;
(5)设置远程字节计数寄存器rbcr0(低位),rbcrl(高位),指明远程dma操作时所传送的数据的字节数;
(6)设置命令寄存器cr,开始远程dma写操作。rtl8019as自动将数据i/o端口的数据写入其缓冲区中;
(7)开始向数据i/o端口传送需要发送的数据;
(8)数据传送完毕后,设置发送页起始地址寄存器tbcr,指明待发送数据的起始地址;
(9)设置发送字节计数寄存器tbcr0(低位),tbcrl(高位),指明待发送数据的字节数;
(10)设置命令寄存器cr,启动本地dma操作。把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到网络上;
(11)结束。
需要指出的是,数据在发送前必须先由上到下进行层层封装才能正确地发送出去,同时,接收到的数据包还必须自下而上层层解包才能为用户所识别,即协议分解。在协议编程实现中,数据封装与协议分解互为逆过程。这就是说,必须在数据采集子系统中实现嵌入式tcp/ip协议才能完成数据的tcp/ip处理。
2.3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的设计 分别设计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适应于不同的工作场合。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中,服务器和客户机开始通信之前必须首先建立连接。在连接之前,服务器程序必须正在运行并处于监听模式,等待客户端的连接。tcp的连接是通过3次握手协议来完成的。首先,客户端发送1个syn标志位的tcp段给服务器,其带有所选择段的初始序号。服务器端收到该报文段后,以1个带有syn标志的段作为应答,其中也给出根据本身情况选择的初始序号,并包含对客户端的确认。
而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应答后,再次送回1个报文段,其中带有对服务器端syn的确认。这样双方的连接就建立了,以后就能开始传送数据。同样终止1条tcp连接实际上也需3次握手过程。
3 应用系统实现 为了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应用vb开发了接口程序,构建了软硬件测试平台,用来设置网卡的配置参数并实现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所有配置参数包括(本地ip地址、服务器端ip地址、端口号、网卡物理地址、ping的ip地址、串口号等)都能通过串口动态地更改。系统能实现ping的功能,以方便检查以太网的状态。
3.1 参数设置界面 用串口线将测试板(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模块,下同)与计算机连接起来,选择好串口号,然后按“连接单片机”按钮,连接状态工具栏里出现“已经连接”,说明测试板与计算机已经连接上,然后就可以修改配置参数了。在参数设置栏中填写正确的参数值后,按“设定”按钮,接收状态栏中会提示参数设置成功,然后按测试板上的复位键,网卡的参数配置就被写到了x5045中。参数设置界面如图3所示。
3.2 数据收发测试界面 分别测试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软件通信是否正常。
(1)服务器端程序的测试
打开客户端测试界面,如图4所示,设置连接ip地址为192.168.o.44(该地址必须与服务器端的ip地址一致),设置连接端口号为3330(该端口号必须与服务器端端口号一致)。将作为服务器端的程序烧入到测试板的微处理器中,通过图3修改配置界面,将服务器端需要的参数写入x5045,参数配置包括;“单片机ip地址”(指的是测试板自身的ip地址)为192.168.o.44,“服务器端ip地址”可以不用设置(因为测试板本身就即服务器端);如果是新网卡芯片,还需要设置mac地址,这里设为121314151617(一般选择任意的12位数即可);“服务器端口号”设为3330(必须与客户端一致);网关设为192.168.o.1(要与上位机保持在同一个网段内)。设置好所有参数后,可以进行数据的收发了。
(2)客户端程序的测试
打开服务器端测试界面,如图5所示。
设置连接ip地址为192.168.0.44(该地址指的是上位机自身的ip,必须与客户端设置的“服务器端ip地址”一致),设置连接端口号为3330(该端口号须与客户端设置的“服务器端口号”一致)。将作为客户端的程序烧人到系统的微处理器中,参数配置:“服务器ip地址”(指的是上位机的ip地址)为192.168.0.44,“单片机ip地址”可以不用设置(因为系统仅作为客户端),“服务器端口号”设为3330(必须与客户端一致),网关设为192.168.0.1(要与上位机保持在同一个网段内)。设置好所有参数之后,即可进行数据收发。服务器端的数据可以被发送到串口,同样,数据也可以从串口发送到服务器端。测试表明:上位机通过以太网与系统之间的通信正常。
4 结语 在此实现了tcp/ip协议栈在单片机上的移植,完成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和相关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应用vb开发了上位机修改参数界面,通过串口完成对网卡等参数的配置和修改,解决了数据包的超时重发、定时保活、参数配置、硬件看门狗复位等一系列问题。实验表明,整套程序比较稳定,收发数据正常,tcp超时重传效果很好。经过近1个月的测试,没有出现任何丢包和堵塞的现象。

Microchip新推两款数字增强型电源模拟控制器,专为新LED照明应用设计
如何让CRM系统与ERP系统一体化?
FPGA、PLD、CPLD之间的杂乱关系
长江存储未来发展解析
高智能食品安全检测仪的功能特点
怎样在单片机上实现TCP/IP协议栈的移植?
研华科技推出新一代嵌入式无风扇工业电脑UNO-2184G
数字货币支付常遇问题分析
电机绝缘测试一原理及影响因素
信息安全成通信网络一大瓶颈,量子通信自带4大安全光环
LabVIEW实时控制器担任着中央系统控制器的角色?
ROS软件平台对服务机器人的运算与控制
同步多火花模块(SMSM)的电子点火装置(Eid)
火炬气超声波流量计用于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的流量测量
Linux bash中的printf命令详解
阻抗板的要素分别是什么
到底是什么导致:摩托罗拉无限期推迟智能手表项目
扩声系统设备的检修方法_扩声系统中设备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质量管理内生动力,突破核心研发瓶颈
使用AutoCAD绘制电路图规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