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C产业进入成长期 培育龙头企业正逢其时

最近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应邀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汇报,着实鼓舞了产业人,说明国家层面的领导人开始关注这个产业。其实早在2014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集成电路产业被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就体现了国家对这个行业的一个郑重期待。
集成电路产业之所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相对落后,缺少能够在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产生影响的龙头企业。要改变这个现实,必须加快培育我们本土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二八”现象
2013年全球排名前25家设计公司中,有14家总部位于美国,5家在***,只有2家在中国大陆(ic insights)。在这25家ic设计公司中,有14家公司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这25家供应商占了全球ic设计公司销售额的81%。
榜上有名的两家大陆公司是海思(排名12)和展讯(排名14),展讯以48%的成绩排名成长率第一。2012年大陆前10大ic设计公司总产值不到高通一家的三分之一。缺少以内资为主体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龙头企业是一大主因。2015年全球ic设计公司排行榜海思排第6位、展讯进入前10,应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013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为808.8亿元,其中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有124家,这124家的销售额达到707.71亿元,占到全行业销售额的80%多。说明了龙头企业的重要性,也符合管理学的二八定律,即20%的企业决定了整个行业80%的规模。
当然超过1亿元的公司还不能称之为龙头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衡量的尺度也是不同的。2016年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有很大的进步,设计企业由2015年的736家大幅增加到1362家,数量几乎翻番。全行业销售额1518.52亿元,约228.35亿美元,增长23.04%。全行业中680家公司的销售额占到总额的86%,其余700余家只占到16%。又是一个二八定律。
培育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刻不容缓
怎样培育本土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江苏半导体协会秘书长于燮康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呼吁“推动本土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培育刻不容缓”。于总用封测产业创新联盟成立以来的实践说明了一个观点:让国家的扶助资金更多地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是培养行业龙头企业的关键。
集成电路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不论是研发、工艺提升,还是产能扩充,都需要有长期的、连续的、大规模的资金支持。
回顾我们产业的发展史,恰恰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够,在2008~2013年的6年间,我国ic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400亿美元左右,而英特尔2013一年投资就达130亿美元。这6年间有3年还是负增长,投资总量明显下降。
一方面是投资不足影响了ic企业的研发和技术能力,使本土企业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中与国际企业差距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是集成电路市场份额加速向龙头企业集中,使得最具有创新冲动的中小企业研发资金越发不足,创新动能大打折扣。
欣喜的是最近几年国家层面频频有大动作,首先是国家大基金的推出,北京、上海、深圳政府也相应出台新的产业政策,重点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其次是处于二线城市的重庆、武汉、厦门、合肥、长沙等地也在集成电路投入上频频作为,出台更加灵活的政策吸引外商建厂建线,甚至连盐城这类的中小城市也开始兴建集成电路生产线。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这些政策统统落地,钱的问题解决了,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好钢”是否被用在了刀刃上?
以平板行业为例,在深圳的平板oem市场,全志和瑞芯微两家国产芯片商占据了绝对优势,2010年在平板电脑市场的早期,瑞芯微和全志科技在平板芯片市场的总额只有0.3%,三年之后增加到了27%,目前已经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水平。但是如果继续做大做强,需要资金连续地投入,这两家企业是否具备这种投入能力,还要靠实践来检验。
我们也许可以借鉴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经验,过去10年我国液晶平板产业从无到有,现在占到了全球10%的份额,这和作为液晶面板的龙头企业京东方连续不断的大投入不能不说是密切相关。
龙头企业的培育,除了靠自身实力投入以外,通过资本运作整合也是一条“捷径”。
看看这几年全球通信芯片产业的整合案例,英特尔以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业务,marvell用6亿美元收购英特尔通信处理器业务,意法半导体以 1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无线业务。高通先后收购wifi芯片供应商atheros、电源管理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供应商 summit microelectronics、无晶圆厂mems显示器新创公司pixtronix等。这些成功案例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图:2015年全球前10大ic设计商排行与销售额(ic insights)
培育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正逢其时
魏少军教授在最近召开的设计分会年会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出现-5.8%的回调,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上半年则维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是全球产业不可多得的亮点。并用四句话概括:“产业高速增长、经营不断改善、产品有所突破、环境持续优化”。
对行业的高速增长,魏少军教授总结了几个主要原因:一是国家政策的利好,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各地出台鼓励政策,引发新一轮设计企业的创业潮;二是海归回国创业,带动一批初创型设计企业;三是海外并购的企业成功回归后,其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也壮大了设计行业的队伍。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的前十大设计企业平均增长率比行业平均增长率(23.5%)高出了6.5个百分点。十大设计企业的销售总和达到700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总和的46.11%。说明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相对于美国的接近90%和***地区超过80%的集中度,我们的比例还是偏低的。所以说培育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大有潜力的。
另一个特点是产业并购潮加速了龙头企业培育的脚步。
紫光并购展讯锐迪科以及同方国芯,使得紫光一举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芯片设计企业。武岳峰资本收购芯成半导体,清芯华创收购豪威科技,建广资本收购荷兰恩智浦的射频功率以及标准产品业务部门等,这些并购案例为我们培育龙头企业的产业提速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基础。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的投资落地,更是对培育我国集成电路设计的龙头企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基金在成功投资紫光后,又持续投入珠海艾派克、湖南国科、北斗星通、中兴微电子、硅谷数模等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家大基金的资助下,都有可能成就为未来的本土设计企业龙头。
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的培育之路探讨:三驾马车理论
要成就为像英特尔 、高通、英飞凌、瑞萨那样的全球性龙头企业,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从资金投入到产品创新,我们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是后进者,还属于“小字辈”。但是,路总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即使再艰难崎岖,我们奋斗的决心是矢志不渝的。
著名产业评论家莫大康最近在谈到“中国半导体业崛起为何如此艰辛”时的一段话很发人深省:“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不可能复制别人已经成功的经验,注定要立足自身努力来闯出一条新路。”
这条新路是什么呢?莫大康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研发、兼并、合资及合作,即:“三驾马车”理论。
兼并、合资合作是相对容易实现的,最难驾驭的是研发这驾马车。
因为先进的技术是用钱买不到的,即使是合资的项目别人在技术方面也是首先要保住自己的底线的。自己研发既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又有保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这实在是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功德行为”,没有企业家胸怀的ceo谁会愿意蹚这个“浑水”呢?
正如莫大康所指出的,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企业中能够主动承担研发责任,加以足够重视的企业虽然有,但不普遍。绝大多数企业首先考虑的还是要“解决生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研发投入比例大小与企业的先进性成“正比”。越是竞争力强的企业,研发投入会越多,将来成就为龙头企业的可能性也越大。
中国ic产业已走出萌芽状态,进入成长阶段。在这个跳跃性的成长中,对研发投入的标准会越来越高,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只有当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而加大研发时,产业与企业利益之间才会形成良性的互动,企业的竞争力才会得到提高。也许到那时,一大批本土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龙头就会大量涌现。

一些价格低于1000卢比的最佳车载充电器
谷歌DeepMind科学家在巴黎集资2亿欧元
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近期开业 碳酸锂需求量预估达3.5万吨
基于Xilinx(赛灵思) CPLD的看门狗电路设计
小米6可折叠手机专利已定,虽领先,却不实用
中国IC产业进入成长期 培育龙头企业正逢其时
OPPOR17/一加6T/坚果R1/努比亚Z18/诺基亚X7对比评测 哪个最好
小项目,大影响!超小型开源项目成黑客注入恶意代码的重灾区
【世说芯品】兆易创新GD25WDxxK6 SPI NOR Flash产品系列问世,“超小尺寸、超轻薄、宽电压”持续领跑市场
华为mate10什么时候上市?华为mate10最新消息:高颜值+高配置,售价很良心,还买什么iPhone8?
零感散热到底有多厉害
关于LCD单色液晶屏的基本分类介绍
一汽东风叫上阿里腾讯投了90多亿做网约车
PCB布线产生的寄生电感对DC-DC效率的影响
芯片制造发展是否存在新路径
高仿耳机到底靠不靠谱
7纳米制程生产的AMD Zen2 架构处理器将在2018年底前成功亮相
万润科技现已形成以“LED+广告传媒”的双主业经营模式 未来将提升LED板块的整体利润率
led背光是什么屏幕_LED背光与OLED的区别
磁栅尺的工作原理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