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技术在医学界已有数十年历史。皮肤是人类的自然保护层,通常我们能接受穿戴在皮肤表面的设备,比如智能手表、腕带等等。但要在皮肤内植入穿戴设备真是难以想象。病人在重病情况下不得已才会考虑植入穿戴医疗设备。但随着医学植入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植入手法相继问世。期间,越来越多的科技狂热者在研发新的人体应用设备,挑战着我们对“人类”一词的传统定义。医学植入的目的是通过修复受损功能来维持身体运作,因此,医学植入领域的尖端技术人员们希望利用科技来提高人类身体的各种机能。
医学领域的穿戴设备植入
在外科手术中,起搏器的应用是最常见的植入技术,是目前为止治疗心动过缓的唯一手段。与除颤仪结合使用,不仅能保证病人的心跳稳定,还能防止心搏停止。起搏器除了在心脏上应用之外,还能在受损的脑区域中刺激、调节神经元。这种名为“深度脑刺激”技术能缓解癫痫症和帕金森症病人的痛苦,提高运动能力。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关于其它应用的脑部植入,来治疗诸如抑郁症这样的疾病。
耳蜗植入技术已经应用数十年,帮助了因感觉毛细胞受损导致的失聪或听力严重受损患者。与普通的助听设备不同,它不是简单地扩音,而是直接与听觉神经相连。虽然耳蜗传声不能完全代替自然听力,但对于听力受损严重者是莫大的福音。而恢复视觉却异常复杂艰难,因此相应的植入技术对视觉受损者用处不大。argus 2是全球首款仿生眼球,已经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许可。argus 2有内置摄像头,一对镜片,能向视觉神经直接输送信号。
如今,健康的人也能利用植入技术,带来全新体验。新的医学植入目的并非像以往那样取代弥补人体功能,而是进行改善和管理,让身体运作得更加协调有序。比如,在心血管病人皮肤表层下植入心电图监测仪,进行长期观察。监测数据每晚会自动传送至医生处,从而作出相应的诊断和建议。这种植入设备的预防手段在未来会越来越受欢迎。据bitkom研究机构表明,65岁及以上的德国人中,有31%表示愿意接受植入设备,帮助他们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
可穿戴植入会成为主流吗?
生物科技狂热者们希望通过新的植入手段为人类带来全新的认知体验。在超人类主义的启发下,人们期待体验电子机械设备带来的快感,比如在指尖植入磁铁来感受电磁场的存在。
健康的人穿戴植入耳蜗会不会听到其它频率的声音呢?或能否在我们的视觉中加入红外光谱功能,拥有夜视能力呢?能否植入指南设备,从而能自我分辨方向呢?简言之,提高感知能力,也就是扩大整个视野,获得全新的认知和体验。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做出这样的改变也许会反主流,但会带来革命性的升华。一块细小的近距离通信芯片在手,就能轻松掌控你的房子、汽车、手机等等。曾在2001年,艺术家奥格鲁瓦佐就提出过“语音牙齿”概念,当时引起热烈讨论。他的初衷是通过植入“语音牙齿”,作为麦克风或者对讲机来使用。这在当今世界中可能有望实现。
当下iwatch即将上市,但苹果还迟迟未发布iimplant。新的计算机平台如智能手表中有各种活动跟踪应用,那么未来的植入设备会不会成为下一代新的计算机平台呢?如果测试成功,植入设备带来巨大价值的话,做一个“半机械人”会是不错的选择。
浪潮存储打造智能驾驶地图服务平台
纬创因关税问题评估赴美设厂 笔电产线迁往菲律宾
怎样制作USB-C至MMCX耳机线
什么是双面打印单元
沃达丰决定通过规模部署开放式RAN引入设备供应商
植入式可穿戴医疗设备,挑战人类心里防线
雷军回应:小米5C至少要卖3000元才能回本!
视频图像处理及大数据企业中科通达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
Linux引发争议,贡献者能否删除上传的代码?
台积电:10nm制程研发顺利 Q1流片
中国工程院发布14大技术挑战:传感器及精密仪器亟需突破
单声道音频D类功放芯片WT8302概述及特点
基于嵌入式开发板的医疗监护仪器板卡方案
未来的我们每一人拥有机器人数量是1台,还是10台?
腾讯这项业务成新增长引擎,关于它不得不说的四件事
单相半波整流滤波电路原理图
小米移动电源3USB-C双向快充版开售 单口输出达18W售价129元
浅谈无线预付费电表系统设计及应用
投入式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安装须知
明纬电源|150W单组输出LED开关电源LPC-150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