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负载线约束了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什么是负载线? 负载线是连接三极管两个极端状态的线,即饱和与截止。
基于如下理解,我绘制了这么一张图
一,器件的datasheet会约束ic,vce的极限值,就是下图中橙黄色的虚线所围起来的框(边界1),这是雷池,不可越半步!!!
二,电路设计一旦完成,就能计算出ic(sat)和vcc值,即图中的ab两点形成的蓝色负载线,同时构成图中红色边框(边界2),这是电路设计的理想边界。
注1:边界1和边界2之间的区域,我称之为安全冗余区,或者叫潜力区。
三,工作点在负载线上移动(非ab两点),能看到所构成的放大区、饱和区的面积都会随之变化,如图中蓝色虚线边框,可沿负载线移动。 在边界2内,如果增大ib,即可对应q点升高(ic增加),放大区、饱和区均变大,截止区不变; 同理,如果减小ib,可对应q点下降(ic减小),区域跟随减小。
四,当三极管的实际伏安特性曲线达到红色边框时,此时无论怎么增加ib,ic值都不会变化,因为已经到了极限。
综上:在电路设计的既定负载线框架下,三极管实际饱和区和放大区都是动态变化的。 所以,如果工作点发生变化,很有可能落入动态的饱和区内。
那么如何判断三极管是否进入饱和区呢? 请移步系列文章的下一篇(bjt2)
2. 静态工作点为什么不是“静态”的?
网上很多图片都类似于下图,很容易误解成静态工作点都落在放大区,但实际上静态工作点q是ic和vce坐标所构成的点,它沿着负载线上下滑动,而三极管实际的伏安特性曲线是受各种参数影响实时变化的。
即,只要ic和vce发生变化,其和负载线的交点就会变化,产生不同的q点。
比如,由于电流增益受温度的影响浮动变化比较大,这对基极电流没有影响,但确会直接影响到ic,进而影响vce,导致静态工作点从q1移动到q2(电流增益减小),如下图所示。
再比如,受集电极电阻、三极管温漂的影响,ic.sat的值不一定是理想的,即前文边界2也在变化。 假如ic.sat的值变小了,就会导致边界2缩小,而原本的放大区、饱和区的面积没有改变,这很有可能出现静态工作点落在饱和区的情况。 即如上图所示,ic值由a点变为c点,会导致静态工作点从q1变化为q3。
综上所述,静态工作点是衡量电路工作的一个平衡点,并不是完全静止的。
90后可以通过哪一些形式来抓住互联网的好机遇
系统封装图文教程(精华)
从八个步骤分析无人驾驶系统安全
军工芯片产业链:设计为主导,先发优势明显
芯盾时代为客户构建账户风控系统 保障客户的业务运营安全
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分析
三星Exynos 1080芯片将由vivo X60系列首发
转型不忘初心 高端存储厂商才能谋求真正属于自己的新未来
创意手机设计集锦
简述Duplicate Net Names的解决方法
什么是电子增材制造?|一种得益于新材料的加成法电子制造工艺
闻亭数字成为TI DLP中国区分销商
不同种类液位计在液LV储罐液位测量中的应用
蜂巢能源携手华友钴业在锂电新能源电池循环回收方面展开合作
三星显示高刷新率OLED笔记本电脑将首次亮相
华米科技Amazfit智能运动手表3星球大战版强势来袭
运营商Sprint也将启动无人机网络计划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设计数据与经验参考
同茂线性马达谈Winter Olympics奖牌
OpenHarmony系统如何使用gdb调试i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