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 flash存储器是flash存储器的一种,其内部采用非线性宏单元模式,为固态大容量内存的实现提供了高性价比、高性能的解决方案。nand flash存储器具有容量较大、改写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存储,因而在业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则将为大家介绍nand flash的工作原理和自身的特性。
一、nand flash wafer、pkg及ssd
nand flash die 是从wafer身上切割出来,一个wafer有很多个die。之后再进行封装,变成一个颗粒。像图1所示,一个封装可以放1/2/4/8/16个die,分别叫做sdp/ddp/qdp/odp/hdp。将颗粒和主控、ddr,电阻、电容等一起焊到pcb板上,就形成了ssd产品。
图1
二、nand 的历史
自1991年全球首个4mb nand闪存问世,此后12mb nand闪存、1gb nand闪存、1gb mlc nand闪存也相继推出,直至2007年nand闪存正式从2d进入3d时代。
国际存储厂商们发布了10年的路标,未来10年介质将持续演进。综合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以及原厂长期路标来看,预计3d nand堆叠层数可达500层以上(~2030年)。在未来3年,预计介质存储密度(gb/mm2)增加一倍,单位成本($/gb)降低50%+,因此,搭载最新的介质来打造ssd产品可以充分享受介质技术进步的红利。
三、nand flash 2d to 3d
闪存的技术从2d演变到了3d。2d nand主流技术是floating gate(fg) , 通过减小特征尺((e.g. 20nm到16nm) 提高存储密度;3d nand主流技术是charge trap(ct),通过提高堆叠层数(e.g. 64l到96l)提高存储密度,现在主流的存储介质都是基于charge trap技术的3d nand。
图2
3d nand的演进趋势
- multi-stack
通过multi-stack技术解决3d堆叠工艺挑战,但stack之间会产生额外可靠性问题。不同layer间参数不同,可能导致单block内rber/tprog/tr差异加剧。
- cna到cua/puc
闪存的die里面分为存储阵列和外围控制电路,原来并排分布的,即cmos near array(cna)。后来随着尺寸越来越小,外围电路占的面积越来越大,不利于成本降低,因此把存储阵列放在了电路下面,即cmos under array(cua)。
图3
- tlc到qlc到plc
随着存储密度不断增加,3d tlc (3bits/cell)成为主流存储介质,3d qlc (4bits/cell)蓄势待发。但是随着密度的增加,可靠性会随之降低,所以在应用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现在plc(5bits/cell)处于实验室技术预研阶段,将持续提高存储密度。
图4
- iob/interface chip
随着介质接口的速度越来越高,nand引入了接口芯片。现在主流nand的接口速率是2.4gbps左右,并快速向3.6/4.8gbps演进。当产品对介质速率有要求、并且负载较重时,需要io buffer(即iob)来提升介质总线速率。
四、介质持续演进带来的技术挑战
介质将会持续演进,随之带来的是在硬盘产品设计上的挑战,当介质随着层数增加,block会越来越大。未来一个block可能将从现在的20-30mb一直扩大到100+mb,而一旦block受到损坏,将导致100+mb容量空间中的内容直接丢失,这是对系统管理的一大挑战。同时,多次堆叠形成的3d介质,其读写的时延和出错率的一致性,特别是边界上介质的可靠性,都需要特别关注。
下一期将继续为大家分享关于nand flash原理和应用的内容。
长按识别关注更多忆联资讯
了解更多:
pcie标准演进历史
什么是pcie?
忆联ssd端到端数据保护技术——企业关键业务的“守护者”
原文标题:nand flash 原理深度解析(上)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unionmemory忆联】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基于74LS161的扭环形计数器自启动设计
最新专利深入“轻量化”!华为这样做?
全志D1和t113对比
什么样的电机最好?
如何延长智能工厂无线信标的使用寿命
NAND Flash 原理深度解析(上)
银行业场景或将为虹膜识别技术接下来主要的市场增长点
你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电线?
如何操作业余RC:升级您的汽车和电池
DEKRA德凯上海可再生能源测试中心满足企业所需的测试与认证需求
三星电视15年冠军路:科技塑造美好,绿色守护未来
基于晶体管的30瓦放大器电路
浅谈接地电阻测试仪是什么及其作用是什么
关于协作机器人Bin-picking的应用方案
12v汽车电瓶充电器电路图
德州仪器6核DSP力助Dapco工业公司大幅加强设施的安全性
银行人员被AI抢饭碗了吗
美国国防创新委员会制定了人工智能使用原则
STK392-110引脚功能的电压资料参数
物联网产业将开启万亿美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