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类寄存器2种实现方式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一些可配置的寄存器,用于控制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如果各类处理信号的使能信号,还有功能模块的特定控制信号。
例如:在eth处理过程中,有数据流使能控制,最大包长度控制信号。
例如:在pcie中,存在bus master enable信号,max payload size等控制信号。
那么这类可配置的控制类寄存器是如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呢?有哪些实现方式呢?
下图所示,data_in为输入数据,data_out是处理后的数据,处理过程中data_proc_a/b/c需要用到控制寄存器对处理进行处理,client_id表示data的用户id号,模块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处理不同id的data。
2.实现方式1: 寄存器信号线输出:
通过寄存器信号线的方式输出给需要的模块,如图方式1,cfg module把所有的控制信号都暴露出来,送给需要的模块data_proc_a/b/c,data有效时,根据client_id选择需要的控制信号。
优点:
此类设计简单,容易理解与实现。
此设计限制小,可以用于各类情况下的设计
缺点:
控制信号线较多,高频设计不利于布局布线
不利于规模扩展,例如client_id数量从8增加到800时,寄存器的数量会大量增加,且800选1的逻辑延时较大。
3.实现方式2: 逻辑通过类ram接口主动获取
此设计中,控制寄存器以ram(或者类似)的方式实现,数据处理模块data_proc_a主动读取控制信号,当有效数据来临时,以client_id作为rdaddr读取,一次读取处理流程中所需的控制信号(rdata),进行数据处理,并且将控制信号(rdata)进行pipe与data对齐,提供给后期模块data_proc_b/c
优点:
规模扩展方便,例如client_id数量从8增加到800,仅仅需要修改cfg_ram的规模,重新定义一下cfg_ram读地址位宽,data_proc_a/b/c仅仅需要修改client_id位宽参数。
控制信号线较少,有利于时序优化和布局布线
缺点:
此设计适用于数据的pipeline处理,并且ram读出存在一定的读延时,存在一定限制。
配电网堪称电力传输“最后10公里” 配电网和能源互联网建设将全面提速
用晶体管设计电路使太阳能电板白天充电
解读分析亚洲各个国家的5G发展现状及对比
集电极和发射极的判别
星型结构拓扑的优缺点有哪些?
控制类寄存器的两种实现方式
华为禁令生效后中芯国际会给华为供货
深度解析数据存储技术发展趋势
蓝牙耳机推荐,目前最值得入手的蓝牙耳机
中科亿海微亮相CCIG 2023 中国图象图形大会
加密货币网络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指标介绍
三星新型OLED显示屏可降低16%能耗
Systemverilog event的示例
泰克示波器和电流探头评估高速DCDC转换器电感
dsp音频处理器的作用
RS232转profinet网关扫码枪自由口与1500程序对比
影响软包锂电池热封工艺的因素有哪些?
U5141-C28885-500PA压力传感器正确安装方式
半导体业:B值回升至0.95 下游补库存需求待确认
维护速度快如风,激光切割设备远程维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