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过冲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往往不是标准的矩形波信号,尤其在高速信号中,保证信号的完整性是十分重要的,影响信号完整性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阻抗不匹配,通常表现在传输线上,而阻抗不匹配直接导致信号的反射,反射信号与原始信号叠加,就会产生过冲、回沟、台阶等信号完整性问题。本文将主要对因传输线阻抗不匹配导致信号产生过冲(上冲overshoot、下冲undershoot)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部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过冲的定义
过冲是振铃的一部分,信号电平发生跳变后,第一个峰值电压或谷值电压超过设定的标准电压,主要表现为一个尖端脉冲。
一般描述过冲的影响,主要考虑:过冲的最大幅值、过冲的持续时间、过冲的发生频率这三个要素。
二、过冲和振铃的危害
1、当过冲幅值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能回导致电路元器件的失效;
2、振铃产生的电压波动,可能回多次跨越逻辑电平的电压阈值,造成接收端的误判
三、过冲产生原因
本质原因是:传输线阻抗不匹配造成信号的反射,多个反射信号和原信号叠加导致过冲和振铃。
1、反射及反射系数
如下图所示,设区域1阻抗为z1,区域2阻抗为z2,信号经过两个阻抗不同的区域,在交界处a处,电压和电流不能产生突变(若电压不连续,将产生无穷大的电场;若电流不连续,将产生无穷大的磁场)。
若z1 ≠ z2,则关系式 v1 =i1 ×z1 ;  v2 =i2 ×z2   无法同时满足电压和电流连续的条件v1 = v2,i1 = i2 ,故只能从电磁波反射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下所示。
信号由区域1往区域2传输的过程中,入射(incident)信号、反射信号(reflect)、传输信号(transfer)分别如下图表示:
分界面两侧的电压相等,有 vinc + vref = vtra  ;
分界面两侧的电流相等,有iinc - iref = itra     ;
再有     iinc  × z1 = vinc    ;
                    iref  × z1 = vref    ;
                    itra × z1 = vtra    ;
由以上5个等式可以推导得出:
2、建立传输模型
一般理想情况下,末端接收端的输入阻抗无穷大,源端输出端的输出阻抗趋近于0。设源端串接的匹配电阻阻抗为rs,传输线(即pcb走线)阻抗为rz。
信号在线上由a往b传送时,在b点信号的反射系数为1,即全反射;
由b往a传送时,在a点信号的反射系数为 (rs-rz)/(rs+rz)。
3、展开时间轴,计算实时反射波形
下面举个栗子
设传输线阻抗rz=30ω,源端串接的匹配电阻rs=10ω,则传输线左端a点反射系数为 (10 - 30)/(10 + 30) = -0.5,右端b点反射系数为 (+∞ - 30)/(+∞ + 30) = 1。
设初始状态都为低电平0.0v,t0时刻源端跳变为3.3v,发送逻辑高电平信号,末端b点的电压变化如下。
t1时刻,由于电阻分压,传输线左端a点电压为3.3*30/(10+40)=2.475v,抽象理解为t1时刻有一个+2.475v的信号在传输线上向b点传播;
t2时刻,该信号在b点产生全反射(反射系数为1),t2时刻b点电压为原始信号、入射信号、反射信号的叠加,即0+2.475+2.475 = 4.95v;
t3时刻,末端的一次反射信号到达a点,由于阻抗不匹配,反射电压为2.475 * (-0.5)=-1.2375v,此时a点电压也为原始信号、入射信号、反射信号的叠加;
t4时刻,源端的一次反射信号到达b点,同理计算末端b点电压为4.95-1.2375-1.2375 = 2.475v;
t5时刻,末端的二次反射信号到达a点........
t6时刻,源端的二次反射信号达到b点,如上图所示计算b点电压为 3.7125v
.......................................................................
在理想情况(无损传输)下,信号会在传输线a、b两端无休止的反射振荡,反射电压的幅值越来越趋近于0,在实际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有衰减,最终趋于稳态。
下面我计算了约50多个数据,反应末端b点的电压变化,如下图所示:(左图为理论数据计算作图,右图为示波器测得实际波形)
由以上理论推导和数据可知,当源端信号发生跳变后,由于阻抗不匹配,末端会产生多个超过或低于期望电平的脉冲,这就是振铃现象,第一个脉冲就是过冲。
在下写了一小段c语言代码用于生成数据,copy到excel绘制散点图,代码如下:
#include #define datanum 100 //100个数据模拟波形#define startnum 30 //30个起始数据,方便对比int main(){ //系统初始条件,参数可改 float sourceres=10.0;//源端电阻 float lineres=30.0;//传输线电阻 float startvoltage=0.0;//初始电平 float tailvoltage=3.3;//跳变后电平 float reflecttail = 1.0;//末端反射系数, 假设接收端输入阻抗无穷大,为全反射 float reflectsource;//源端反射系数 float starttransfervoltage; float voltagereflectsource; float outputdata[datanum]={0}; int i,j; reflectsource = (sourceres-lineres)/(sourceres+lineres);//计算源端反射系数 voltagereflectsource = (tailvoltage-startvoltage)*lineres/(sourceres+lineres);//计算传输线起始端电压 for(i=0;i 4、改变阻抗匹配条件对比分析波形
通过改变源端匹配电阻 rs 的阻值,得到如下一部分模拟数据
可以发现,当源端电阻小于传输线电阻时,信号变化比较快(上升时间较短),但是会伴随着过冲的产生,影响信号的完整性;
当源端电阻大于传输线电阻时,信号上升相对比较平缓,能有效解决过冲问题,但是增大了上升时间,限制了信号的传输速度;
只有当源端电阻和传输线电阻相等时(即阻抗匹配状态),信号质量最接近理想状态。
注:当源端电平发生由1到0的负跳变时,分析方法同上,这里不再重复阐述,用于生成模拟数据的代码仍然可用
四、解决方案
1、减小驱动端的输出电流
2、端接电阻进行阻抗匹配,本质上是消除信号路径端点的阻抗突变
大多数情况下在源端串联一个匹配电阻,使传输线阻抗与源端阻抗匹配,在pcb走线时,该电阻尽可能靠近源端器件的输出管脚;
也有部分情况在末端并联一个匹配电阻到电源或地,以消除信号在末端的一次反射,但这种方式增大了电路的功耗,一般不建议采用;
3、增加tvs二极管限制峰值


机器人产业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直线电机模组激光打标技术在手机SIM卡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太阳能逆变器中的功率电子器件
工业互联网当前面临的挑战将给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小米6评测:性能怪兽进击中的妥协
信号过冲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如何通过物联网数据采集网关实现对泵房的远程监控?
KFC将推非接触无人售卖的自动驾驶送餐小车
面对亚洲供应商低成本的强有力竞争,美国政府的芯片补贴政策能奏效吗?
思必驰:汽车正演变为“软硬一体化”的智能化终端
欧司朗的Oslon为新概念提升了HX 将驾驶员辅助系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无功功率中的无功的含义
定价2499的小米6为何能给定价3499元的荣耀v9构成威胁?小米6和荣耀v9评测对比
人脸识别考勤机优缺点分析
如何训练这些神经网络来解决问题?
中国领先全球的远不止5G和神舟飞船
苹果iPhone 11 Pro未公布相机得分是因为在等待Deep Fusion功能上线
对冲基金大佬重仓豪赌半导体股 押注美光科技获暴利
光伏太阳能电池前景可观,未来将成为重要替代能源
新疆电信联合华为发布全屋Wi-Fi套餐,为用户提供极致体验的家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