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刘昌胜院士/陈曦副教授在《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organ-on-a-chip platforms for accelerating the evaluation of nanomedicine”的综述文章。
目前新药的研发周期平均在12.5年左右,且据fda的数据报告显示,经过动物实验验证安全有效的药物中,90%以上都会在人体临床试验中失效,而高投入低产出是药物(包括纳米药物)研究领域的现状。主要原因是用于新药研究的静态二维细胞培养模型(如培养皿或孔板),难以真实反映人体内组织/器官的三维结构和动态存在状态。
而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器官芯片是一种极有可能的用于纳米药物研究的新型工具。器官芯片是一种多通道且包含连续可灌流腔室的三维细胞培养装置,主要由芯片中为模拟实体器官而培养的细胞和芯片周边模拟的微环境两部分组成。
该综述系统地回顾了用于纳米药物评估的器官芯片及其最新进展,并提出器官芯片在纳米药物评估中所面临的挑战。作者首先讨论纳米药物在器官芯片上的研究结果,接着分析这些器官芯片在纳米药物评估上的局限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法。最后作者提出展望:未来,器官芯片将主要应用于疾病检测、药物筛选及个性化医疗等方面,同时将继续为纳米医学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昌胜院士和陈曦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鑫平为第三作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yu shrike zhang教授合作参与。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actmat.2020.09.022
原文标题: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器官芯片,助力加速纳米药物评估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新时代的智慧医院,利用云计算实现数据进行精准分析
2017华为OV米的国产手机崛起,苹果三星你们怕了吗?2018年将会是什么情况呢?期待吗?
英伟达将从软银手中收购ARM_交易价值400亿美元
NB-IoT在2020年接连迎来“里程碑式”发展
智能手持PDA的定义及应用
极有可能用于纳米药物研究的工具: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器官芯片
Meta开源Rust编写的高性能构建系统Buck2
东风日产郑州工厂,推动工厂发展迈上了新平台,展示了东风勇于拼搏的精气神
物联网设计四大独特挑战的解决方案
电源模块该如何选择,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怎么快速找到EMI问题源头 怎么完善系统化设计流程
宁德时代MBT技术落地 重卡及工程机械电动化大势所趋
自动驾驶摄像头与工业相机中的短波红外新秀
国六关于催化器氧传感器OBD监测的解决方案
晶体管与继电器输出的PLC有什么不同点
操作系统的核心内容,怎样学操作系统
欧洲的5G战争正在拉开帷幕
瑞能半导体关于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思量
我国将与各国进行机器人领域的合作发展推动全球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
t610与天玑700参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