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一种人造突触 精确控制流过的电流强度

人脑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神经元通过100万亿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空间)传递指令,使大脑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识别图案,完成记忆并执行其它学习任务。新兴领域“神经形态计算”的研究人员试图设计出像人脑一样工作的计算机芯片,通过模拟信号工作,类似于神经元。通过这种方式,小型神经形态芯片可以像大脑一样有效地处理数以百万计的并行计算,而目前只有大型超级计算机才可能实现。这种便携式人工智能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神经突触。
日前,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设计了一种人造突触,能够精确地控制流过它的电流强度,类似于离子在神经元之间流动的方式,并已利用硅锗制成人造突触芯片。该芯片及其突触在模拟研究中可用于识别手写样本,准确率高达95%。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期刊上,标志着人类向便携式,低功耗神经形态芯片迈出了重要一步。
研究人员利用硅锗制成人造突触组成的神经形态芯片,每个芯片由“输入/隐藏/输出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通过基于细丝的人造突触连接到其它“神经元”。每个突触约25纳米,且之间离子流的差异仅为4%,是目前实验室能达到的最一致的装置,也是演示人工神经网络的关键。随后研究人员进行人造神经网络的计算机模拟,识别手写样本,其准确率达到了95%,而现有软件算法的精度为97%。
该团队正在模拟基础上制作真正可执行识别手写任务的神经形态芯片,并期望利用其人工突触设计制造更小型、便携式的神经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复杂计算,最终实现利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代替超级计算机。

首届Drive on Horizon 自动驾驶快闪月于上海开幕
纳特通信受邀参加“2022江宁开发区企业明星产品发布周”,精彩不容错过!
刷脸支付将给我带来什么样的体验?“靠脸吃饭”距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基于RFID技术的资产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NCP718 LDO线性稳压器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一种人造突触 精确控制流过的电流强度
电磁式振棒料位开关应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几经波折的兆易创新并购案终于步入最后阶段
Qualcomm宣布业界领先企业将打造骁龙支持的Windows 10 PC
差分晶振电路图如何制作 影响差分晶振价格的原因
无人机航拍入门技巧 无人机使用技巧必备
pcb短路分析改善报告
魅族Flyme6杀手级功能重回江湖,去应用化再进一步
DC-DC电源设计要点
DRAM的工作原理 DRAM存储数据和读取数据过程说明
餐饮油烟在线监测仪有哪些好处
数字技术如何更好地守护自然
2025年,汽车行业价值链将如何重构?
3110系列直流电子负载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拉卡拉跨界手环体验 实现各种功能的操作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