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半导体材料宠儿——SiC(碳化硅)

前  言  
1824年,一种全新的材料被瑞典科学家,贝采里乌斯合成出来,这是一种名为碳化硅的黑色粉末,平平无奇的样子,仿佛是随处可见的灰烬,也许谁也没能想到,就是这一小撮杂质般的黑色颗粒,将会在近200年后,在其之上长出绚烂的花朵,帮助人类突破半导体的瓶颈。
在人类半导体产业的起步初期,基于硅(si)芯片的技术发展速度卓越,无论是成本还是性能都达到了完美的平衡,自然对于碳化硅(sic)没有过多的注意。直到20世纪90年代,si基电力电子装置出现了性能瓶颈,再次激发了相关机构对sic材料的研究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si材料,sic优势主要有以下六点:
1 更高的额定电压,无论是单极性还是双极型器件,sic基器件的额定电压远高于si基同类型器件;
2 更低的导通电阻,在1kv电压等级下,sic基单极性器件的导通电阻是si基器件的1/60;
3 更高开关频率,设定最大结温在175°c、10kv条件下,sic基器件仍能达到33khz的最大开关频率;
4 更低热阻,sic基热导率是si的3倍,期间内部更易散热,减小器件过温失效风险,提高可靠性;
5 理论上,sic基器件极限工作结温能达到600°c,远高于si基器件,但是受限于封装材料;
6 具备极强抗辐射性,过量辐射不会导致sic器件出现性能衰退,在航空领域应用较广。
sic的优势
sic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巨大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堪称恐怖,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675万辆,同比增长1.08倍,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到8%左右。而在我国,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52万辆,占全球销量的近一半,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60万辆,同比增长1.2倍,同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而在可以遇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是势不可挡的。根据市场的预期: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未来5年至10年继续保持较高15-35%规模的增速。预计到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万辆,保持约35%的年均增长率。而对于sic需求最大的领域,恰恰就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其中所使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成倍增加,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传统燃油车的车均半导体用量为338美元,而功率半导体仅占21%,为71美元。混合动力汽车新增的半导体中76%是功率半导体,车均增量达到283美元,功率半导体价值为传统汽车的4倍,纯电动汽车中的功率半导体价值量则比混合动力汽车中更多。
新能源汽车中各类半导体占比
上文提到,sic拥有更高的热导性能和电子性能,因此,sic的化学特性使其特别擅长处理高频、高功率和高温负载的使用场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机驱动系统通常要求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且能忍受恶劣的工况,而sic恰恰具备高性能尺寸比、耐高温和耐辐射,可帮助系统减少尺寸、降低重量提高系统可靠性,这是提高电动汽车效率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对于车载逆变器,sic也是目前的最优解,以著名新能源汽车厂商特斯拉为例,在2018年,特斯拉将model 3车型的主驱动逆变器中已经使用了sic mosfet,将si igbt替换为sic器件后,新能源汽车逆变器效率可以大幅提升,相同续航下对电池容量需求降低,以及实现系统冷却体积和重量的优化,有效降低sic器件本身带来的成本增加。
si 模块,sic混合模块和全sic模块方案三相逆变器损耗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其配套的充电桩自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据麦肯锡统计及预测,2020年中美欧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约为180亿千瓦时,预计到2030年,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将高达2710亿千瓦时。
中美欧2020-2030年充电桩数量(单位:百万座)
但是,就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充电桩的增长速度远没有新能源汽车来得快。从新能源汽车增量与公共充电桩增量角度看,车桩比在2020年为4.7:1,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车桩比均超过10:1。导致目前这种“车多桩少”的情况。笔者认为是充电桩越来越多地建在交通便利,但地段昂贵的商业城区,同时还要面对恶劣的工况。因此,充电桩的设计方向是追求高密度、高电压、高功率和高可靠。还是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核心零部件,sic的有关特性又让它成了绕不开的材料。三安集团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就陈东坡认为,sic凭借耐高压、耐高温、更高频率的优势,性能非常优越,前景明朗。虽然现在对于sic快速充电桩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未来随着需求的大幅增加,sic一定会被大量应用。
结  论  
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对于5g基站的通信电源,大数据中心或工业互联网的服务器电源,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的电力电子装置都能看到sic这种材料的应用前景。随着sic市场前景的逐步明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投入对于sic材料的研发和制造中来。
作为sic生产的基石,衬底的尺寸直接影响了sic生产的成本,目前全球sic市场6英寸量产线正走向成熟,领先公司已进军8英寸市场,包括罗姆、ii-vi、wolfspeed已具备成熟6英寸sic衬底产线,正在向8英寸市场进行开拓,而我国国内,包括泰科天润、华润微、三安光电等厂商也在积极探索,虽然目前还是以4英寸产线为主,逐步在探索6英寸,但我国独有的巨大经济规模很可能会加速sic研发,逐步追上甚至领跑sic领域也绝不是痴人说梦。
从4英寸、6英寸到8英寸的芯片数量
笔者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sic功率器件出现,让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功耗更低,体积更小,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sic材料,来服务我们未来的科技生活。

钱包被掏空,三星S8定价完爆iPhone 7
李在镕结束日本出差后,回国召开紧急会议应对长期战争
海尔P机心彩电个别台无色的对策
联发科卡位五大商机:2014挑战,看三关卡
如何更好地在云计算中调试微服务?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半导体材料宠儿——SiC(碳化硅)
自研处理器性能创新高,Mac系列将成苹果的转折点
喇叭/扬声器如何进行防水检测
AI强势来袭 开始解放金融服务人力
一文入门CAN总线协议
美国公布301征税清单,对中国电子产业影响有限
拼多多发布2022年Q1财报,研发投入增加20%
半导体对物联网两者是怎样的关系
物联网为IT和OT的融合搭建起了桥梁,给制造业带来新机遇
电池组价格下跌 由于市场猛增,2019年市场平均价格为$156/kWh
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市场规模情况
冬季电线电缆容易受到损伤,该如何有效预防
关于交互式教学在智慧课堂中的作用和发展
影响导热硅胶片起气泡的因素有哪些呢?
完成4.5亿元股权融资!易控智驾跑出矿山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