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si硬盘接口图:
硬盘接口
目前硬盘接口类型不算多,主要有ide、scsi、sata三种。ide许多时候以ultra ata代替,很多人习惯将ultra ata硬盘称为ide硬盘,但需要说明的是ide的概念要大于ata——原则上所有硬盘驱动器集成控制器的设计都属于ide,scsi也不例外。当然,以ide指代ata已经形成很大的惯性,sata开始将ide与ata区别开来。成熟廉价的是ide,最新兴的是sata,稳定价高的scsi。最早出现的是ide接口,后来出现scsi接口,主要面向服务器。如果仔细观察,你可以发现,最近电脑业界的系统总线都是朝串行发展,硬盘的接口总线sata是个代表,包括今后的将要顶替agp接口的图形接口标准pci-express,都朝着串行方向发展。
1. ide接口:(提示:xseries 拥有唯一一款120gb ide硬盘)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盘接口,包括光储类的主要接口。它经过数年的发展变得很成熟、廉价、稳定。ide接口使用一根40芯或80芯的扁平电缆连接硬盘与主板,每条线最多连接2个ide设备(硬盘或者光储)。早期的是用ide多功能卡插在主板上,再连接ide线,这功能卡已经淘汰;目前主板全部提供2个ide接口,相比ide多功能卡,它显得价格便宜和易于安装。ide接口又分为udma/33,udma/66,udma/100,udma/133。1996年底,昆腾和英特尔公司宣布共同开发了ultra dma/33的新型eide接口,因其数据传输率为33mb/s,故称udma/33,后面的udma/66,udma/100,udma/133命名同上。ultra dma把时钟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均用作选通信号,即每半个时钟周期传输一次数据,这就使得最大外部传输速率从16.6mb/s倍增至33.3mb/s。另外,ultra dma采用总线控制方式,在硬盘上有直接内存通道控制器,可大大降低硬盘在读写时对cpu的占用率,可将对cpu的占用率从92%降至52%,这也是ultra dma的一个重要作用。当然,要实现ultra dma功能,还需要支持ultra dma规格的主板和相应的驱动程序。所有的ide硬盘接口都使用相同的40针连接器,如下图所示:
2.scsi接口(提示:xseries 拥有业界所有规格的scsi硬盘)
scsi英文全称: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它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来的ide接口的硬盘转速太慢,传输速率太低,因此高速的scsi硬盘出现。其实scsi并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总线型接口。由于独立于系统总线工作,所以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系统占用率极低,不过转速快,传输率高的scsi接口硬盘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价格高、安装不便、还需要设置及其安装驱动程序,因此这种接口的硬盘大多用于服务器等高端应用场合。它是使用一根50芯的扁平电缆,转速在万转以上,不过随着ide技术的发展,如今ide接口的硬盘在容量和速度上已与scsi接口硬盘相差无几,不久将来,它可能不会存在了。所有scsi接口都使用下面3种连接器中的1种,如下图所示:
3.sata接口(提示:xseries 拥有80gb和160gb两款sata硬盘)
sata的英文全称是:serial-ata(串行),ide系列属于parallel-ata(并行),sata是最近颁布的新标准,具有更快的外部接口传输速度,数据校验措施更为完善,初步的传输速率已经达到了150mb/s,比ide最高的udma/133还高不少。由于改用线路相互之间干扰较小的串行线路进行信号传输,因此相比原来的并行总线,sata的工作频率得意大大提升。虽然总线位宽较小,但sata 1.0标准仍可达到150mb/s,未来的sata 2.0/3.0更可提升到300以至600mb/s。并且s-ata具有更简洁方便的布局连线方式,在有限的机箱内,更有利于散热,并且简洁的连接方式,使内部电磁干扰降低很多。相信最后存在的是sata接口,scsi及ide接口硬盘今后都会采用sata接口标准。我们知道sata接口与ide硬盘接口不兼容,供电接口方式也不相同,下图是与并行ata的传输线比较:
左边是串行数据传输线,右边是并行数据传输线
电源的输入接口也与原来的4pin电源不同,需要经过转换。
纵观三种硬盘接口,pata逐步被sata取代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剩下的只是个时间问题。而scsi因为其自身的优势,恐怕地位一时间难以动摇。同时scsi的倡导厂商也开始着手制定串行scsi标准,或许到时候串行scsi全面取代scsi接口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
电容电抗器是什么,它的功能都有哪些
基于8031单片机的晶闸管触发电路设计
基于蓝牙技术的LED点阵屏设计方案
英特尔以凌动E3900驱动智能安防产业转型
由INA126构成的差分电压
scsi硬盘接口图
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产品获得大量数据_用这些数据来推动业务发展
DS28EL25 DeepCover嵌入式安全解决方案
智能电动车体验先锋:威马董事长沈晖
原来的物联网应该是怎样的
无线话筒怎么用
使用LSRB算法解决迷宫的线迷宫机器人
CCBN2021松下展区有哪些看点不容错过
由深入浅讲解示波器的发展史
中国联通下半年将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感受到5G速度
汽车内饰外饰等离子表面处理清洗方案 表面活化 增加粘接力
分析HT-10系列移传感器的故障模拟试验
芯片级尺寸的MCU如何适应可穿戴设计中的尺寸限制?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讲解
2025年前全球约半数的工作将由机器完成,并催生新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