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隔离式ADC架构在电力监测方面的应用

传统三相电表使用电流互感器(ct)检测相电流和零线电流。ct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在数百伏的电力线与电表地(通常连接到零线)之间提供固有的电隔离。ct可以实现良好的线性度;通过调整匝数比和负载电阻,可以灵活地测量各种类型的电流。然而,ct用于电表时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外部直流磁场可能会使ct的磁芯饱和。现在,非常强大的稀土直流磁体很容易为普通民众所获得并应用于窃电。其次,电源电子设备也能使ct饱和,例如用于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的直连逆变器,它在线路上产生直流电流。制造商可以通过屏蔽和使用直流兼容ct来克服这两种影响,但这会增加成本。有人说,无论是何种ct,都可以找到一个永磁体来干扰它。第三,ct会引入一个与线电流频率相关的测量相位延迟。如果应用仅关注线电流的基波成分,那么补偿此延迟相对容易。然而,测量谐波成分日益变得重要,而要补偿基波和所有谐波的总延迟则非常困难。
其它电流传感器在三相电表应用中使用较少,包括罗氏线圈等di/dt传感器或霍尔效应传感器。虽然这些传感器在某些应用中具有优势,但也存在特殊的困难。例如,罗氏线圈具有出色的线性度,可以检测非常高的电流,但难以制造,而且难以实现良好的抗扰度,不适合精确的低电流测量。在防窃电方面,罗氏线圈也容易受交流磁场干扰。霍尔效应传感器要求对温度失调进行主动补偿,而且本身很容易受磁场影响。
分流电阻与三相电能计量
近年来,在成本、磁场抗扰度和尺寸等因素的推动下,分流电阻在单相电表中的使用迅速增加。许多情况下,单相电表以线电压为基准,因而无需额外的隔离。在三相电表中,必须在各分流电阻与电表内核之间提供一个隔离栅,这是严重的挑战。热量也是一个问题,迫使分流电阻一般只能用于最大电流不超过120 a的电表。我们先考虑一个三相系统的a相及其负载。假设利用分流电阻来检测相电流(图1)。
我们先考虑一个三相系统的a相及其负载。假设利用分流电阻来检测相电流(图1)。
这恰好是一个单相电表配置:分流电阻位于电力线上,一个分压器检测相至零线电压。分流电阻和分压器上的电压由一个模数转换器(adc)检测。地为分流电阻与分压器共用的极点。单相电表大部分用于住宅,其最大电流一般低于120 a。这一限制加上低成本要求,使得分流电阻成为单相电能计量中使用最广泛的电流传感器。
所有三相都复制这一方案,各adc有其自己的地(图2)。
管理所有活动的微控制器(mcu)与零线处于相同的电位,为了在adc与mcu之间进行通信,必须隔离数据通道。这样,每个adc都有其自己的隔离电源(图3)。
这种电表架构已在使用:双通道adc利用光耦合器或芯片级变压器,跨越隔离栅将信息串行传输到mcu。隔离电源利用独立器件或采用芯片级变压器的隔离dc-dc转换器来构建。
理想情况下,所有相电流和电压都应同步采样,以便利用瞬时值进行全面的三相分析。但是,各相的adc读数完全独立,因为不存在adc同步。这是这种架构的第一个局限。使用电流互感器或罗氏线圈的电表则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它们可以使用一个计量模拟前端(afe)来同时读取所有相电流和电压。
这种架构的另一个问题是高器件数:一个mcu、三个adc、三个多通道数据隔离器以及四个电源。使用ct的电表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电路板通常具有一个mcu、一个计量afe和一个电源。
那么,如何构建一款具有分流电阻的优势,器件数对于这种架构而言最少(即一个mcu、一个电源和三个adc),并且能对所有相电流和电压同步采样的电表呢?
隔离式adc架构
答案是构建一种集成至少两个adc、一个隔离式dc-dc转换器和数据隔离器,并能使属于不同芯片的adc同步采样数据的芯片(图4)。mcu的电源vdd也为此芯片供电。采用芯片级变压器技术的隔离式dc-dc转换器为adc的第一级提供隔离电源。一个adc检测分流电阻上的电压,另一个adc利用分压器检测相至零线电压。由分流电阻极点之一所确定的地就是芯片隔离侧的地。adc为sigma-delta型,仅第一级放在芯片的隔离侧。第一级输出的位流经过芯片级变压器,后者是隔离数据通信通道的一部分。芯片的非隔离侧收到位流,滤波后将其变为24位字,然后通过spi串行端口提供给外部。
芯片级变压器技术对这种新型adc架构的贡献最大。与光耦合器相比,adi公司获得专利的icoupler®数字隔离器更可靠、尺寸更小、功耗更低、通信速度更快、时序精度更佳。但这还不够。隔离式sigma-delta调制器上市已久,采用光耦合器或芯片级变压器。芯片级变压器技术的最重要贡献是伴随isopower®隔离式dc-dc转换器,它可以与adc、数字模块、隔离数据通道一同集成到一个表贴薄型封装中。
芯片级变压器的核心是空气,因此icoupler数字隔离器和isopower隔离式dc-dc转换器根本不受永磁体的影响,使得电表这一侧完全不受直流磁场干扰。这种变压器对交流磁场同样具有高抗扰度。线圈面积非常小,要影响isopower线圈运行,必须产生一个10 khz、2.8 t的磁场。换言之,为了影响芯片级变压器的行为,必须让69 ka的10 khz电流通过一根导线,并让该导线与芯片相隔5 mm。
信息利用极高频pwm脉冲传输到隔离栅另一侧。由此产生的高频电流会在电路板中传播,引起边沿和偶极子辐射。隔离式dc-dc转换器的负载仅由sigma-delta adc的第一级构成,其幅度是已知的。因此,线圈是针对已知负载进行设计,从而可以降低一般与dc-dc转换器相关的辐射,并且无需四层电路板。使用这种架构的ic时,电表制造商可以使用两层电路板,并通过所需的cispr 22 class b标准。
为使与mcu的接口尽可能简单,芯片的数字模块对来自第一级的位流进行滤波,并通过简单的从机spi串行端口提供24位adc输出。电表每一相都有一个隔离式adc,因此获得一致adc输出的挑战仍未解决。如果采用同一时钟工作,则所有相上的adc第一级可以在同一时刻采样。如果图4中的clkin信号产生自mcu,则这很容易实现。另一个方案是使用一个晶振为一个芯片产生时钟,然后利用缓冲clkout信号为所有其它隔离式adc提供时钟。控制所有隔离式adc以在同一时刻产生adc输出。现在,电表就能利用分流电阻检测电流,执行精确、全面的三相分析。
图5显示一款采用三个隔离式adc的三相电表。该电表仅有一个电源为mcu和隔离式adc供电。mcu利用spi接口从各ic读取adc输出。
上面的说明假设利用外部mcu执行计量计算。对于希望解决方案包括计量计算的电表制造商,可以将隔离式adc耦合到一个ic以执行所有计量计算,如图6所示。
基于此架构的新产品
此架构已被adi公司的一系列新产品采用:ade7913、ade7912、ade7933和ade7932。图7显示了ade7913的框图。它与图4非常相似,但有一个额外adc通道用于检测与温度传感器复用的辅助电压。该辅助电压可以是断路器上的电压,温度传感器可用于校正分流电阻的温度变化。ade7912是一个变体,无辅助电压测量功能,但有温度传感器。
ade7933和ade7932将spi接口替换为位流接口,其余特性分别与ade7913和ade7912相同。它们就是图6所示的隔离式adc。图中的计量ic已通过ade7978实现。
结束语
本文说明了一种新型隔离式adc架构。它包含一个isopower隔离式dc-dc转换器,利用mcu电源为隔离栅另一侧的多通道sigma delta adc第一级供电。adc输出的位流经过icoupler数据隔离器,由数字模块接收。此模块对其进行滤波,产生24位adc输出,可利用简单的spi接口读取。一个adc可以测量经过一个分流电阻的电流,第二个adc可以利用分压器测量相至零线电压,第三个adc可以测量辅助电压或温度传感器。它支持三相电表使用分流电阻,确保完全不受直流和交流磁场干扰,执行电流检测时不会产生任何相移,同时可降低系统总成本。小尺寸解决方案确保电路板非常小,只需安装非常少的器件。集成式isopower芯片级变压器针对已知adc负载而设计,辐射降至最低,并通过测试,利用两层电路板即可达到cispr 22 class b标准。
当然,使用分流电阻的电流检测并不局限于电能计量应用,电能质量监控、太阳能逆变器、过程监控和保护设备均可受益于这种新型adc架构。

微软简化Visual Studio 非程序员也能开发软件
g80和骁龙768g对比
富士胶片LTO数据流磁带参展BIRTV 同合作伙伴构建数据存储新方案
合理运用智能型断路器,让家庭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工业互联网将如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新型隔离式ADC架构在电力监测方面的应用
优步科技即将发布的重要技术Uber Elevate在巴基斯坦具有发展潜力
康普开发简化的光纤平台帮助数据中心进行多次网络升级
华硕ROGSTRIXGTX1660TiO6GGAMING高清拆解图赏
压敏电阻有没有正负极 如何判断压敏电阻器的好坏?
高通WPA3安全协议芯片今夏推出 WiFi网络将有保障
印度推出的牛粪芯片隔屏幕都闻到那味了
全球竞争激烈 西澳锂产量将强劲增长
基于RENESAS半导体的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表设计[图]
如何避免未来服务器/PC性能“躺平”的技术
光刻胶是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圣泉集团实现了
什么是数字电源 基本概念概括
丹麦突围欧洲杯,iQOO奇袭安卓市场,两大黑马实力抢镜!
怎样用测试光电开关的管脚和性能的好坏
关于太阳能杀虫灯设计原理的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