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1950年说起。这一年,有一个叫microwave associates(微波联合公司)的美国企业诞生了。它的首创产品是磁控管,用于微波雷达。在随后的四十多年中,它先后推出了真空管、高功率pin二极管/晶体管和移相器、gaas开关ic等产品。总之,这家微波、射频技术公司曾经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品牌知名度颇高。
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经营不善,microwave associates终于在1995年被amp公司收购。之后,tyco又收购了amp,这样m/a-com就成了tyco旗下几乎被人淡忘了的小品牌,不久又被转卖给了英国军工零部件供应商cobham。
故事的另一头是一个叫john ocampo的人,他在1984年与人合伙创立了sirenza微波设备公司,经营射频半导体器件。2007年,上市公司sirenza被rfmd收购(后来rfmd与triquint合并后成为了现在的qorvo公司),这样john ocampo手里就拥有了大量的现金。随后,john ocampo与他人合伙组建了一家私人投资基金,叫gaas labs,专门针对通信半导体市场进行投资。
2009年,上面的两个故事发生了一次重要的交合:ocampo先生从cobham公司手里收购了macom的民用产品部门。随后,重获独立的macom公司推出了首个gan功率器件,又先后收购了微波和射频公司mimix和高速光通信公司optomai。最终,2011年,macom在纳斯达克上市,代码mtsi(macom technology solutions holdings的缩写)。
上市之后的macom募得了充足的资金,财务能力更强。于是在随后的几年中,macom展开了大规模收购行动,不断扩展公司的产品线和市场,成为了射频、微波和光通信领域的重要厂商。先后被macom收购的厂商包括:射频和微波领域的mimix、nitronex、ike micro和aeroflex,光学和光子领域的optomai、mindspeed、binoptics、fibest和applied micro等公司。
本文接下来介绍macom的氮化镓(gan)技术及应用。
据macom公司无线产品中心资深总监成钢先生介绍,macom的gan技术源自它所收购的nitronex公司。与传统的ldmos相比,gan功率放大器拥有诸多优点。首先,gan器件的效率更高,大于70%,而ldmos放大器的效率则则小于60%,这意味着gan器件拥有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尺寸。其次,gan器件的功率密度是ldmos的四五倍,这意味着更大的功率或更小的尺寸。最后,gan器件在高温环境下的寿命更长,适合更多的应用场合。
成钢说,macom的gan技术是硅基的,与sic基工艺相比成本更低。由于sic硬度高,打磨困难,晶圆尺寸最大只能做到6英寸,而硅基的gan晶圆则可以做到8英寸。由于晶圆尺寸更大,单片晶圆产出的芯片更多,所以每个硅基gan器件的成本会更低,价格可以和ldmos器件相媲美,应用范围也就更广。成钢说,macom有计划放弃sic基工艺,专注于硅基gan工艺的发展。
成钢介绍说,macom的gan器件以性能、成本和可靠性的优势正在侵蚀ldmos和sic基gan器件的市场,成为推动macom业务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macom的硅基gan放大器正在推动蜂窝网络、射频能量和雷达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将来,硅基gan放大器的应用范围会更广,甚至可以应用到手机这样的消费电子产品当中。
在蜂窝网络应用当中,市场需要提高数据容量,但不能忍受成本的大幅提升。与ldmos相比,macom的硅基gan技术能够以更小的封装提供更高的功率和能效,实现提高容量并降低成本的效果。以目前中国的4g基站为例,如果全部替换成gan技术,300万个基站每年总共可以节省数十亿元的费用。
基站旗舰产品封装。产品组合包括适合1.8 ghz到3.8 ghz等所有主要频段的创新封装解决方案
成钢介绍说,中国公司已经领先同行在20/40w中小功率基站上应用gan技术。尺寸更小的发射设备可以安装在路灯上,不仅节省了建造铁塔的费用,而且使得基站密度更高、覆盖更广、带宽更大。在将来5g网络的部署过程中,gan技术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射频能量的典型应用是微波炉。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微波炉的核心器件是磁控管,其缺点是使用寿命短,产品尺寸大,且加热区域固定。macom的gan射频晶体管可以用来取代磁控管,显著延长产品寿命,稳定输出功率,并实现区域可控的加热。成钢说,由于gan晶体管使用直流低电压,它驱动的小尺寸微波炉在车载应用的优势最为突出。
好了,macom的硅基gan技术就说到这里。回过头来再探讨一下macom的复兴之路。这里面的关键人物显然是john ocampo。此人不仅是个技术能人,同时也是个资本运作高手。他看到了老品牌macom的价值,收购之后再通过并购其他公司来补充技术实力,然后又在公开市场融资获得更强的财务能力,最后实施更大规模的并购,使得公司成为特定技术领域的领先者。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有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只是圈钱,目光十分短浅,令人遗憾。抑或,有些投资公司财大气粗,肆意收购,不懂技术,没有焦点,使得公司缺乏竞争力和长期发展的潜力。总之,在技术投资领域,西方国家还是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揭秘华为“石墨烯基锂电池”突破真相
物联网正在如何改变农业领域
联想新一代产品Z5 Pro不只是价格平民性能各方面更是让人叫绝
基于NCP1607和NCP1397的街道照明高能效LED电源
kt600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应用浅析
老品牌企业复兴 硅基GaN技术的应用
嵌入式Linux下QT移植MQTT的方法
Board从入门到精通系列(六)
使用瑞芯微RV1126核心板的Linux人脸识别项目
变压器减容需要换变压器吗
TPE在汽车零部件中的7大优势
基于GPS/GSM技术的防丢失个人定位系统电路设计
一键解锁!带您了解基安云智慧供水平台八大创新功能
iphone省电大科普,第四点你肯定不知道
Galaxy S21 Ultra在新活动中获得了S Pen支持
家用机器人的应用挑战
从硅到碳化硅,更高能效是功率器件始终的追求
欧洲的半导体设备能否有机会卖给中国的晶圆厂?
Windows VR现已连续第十个月增长,平台上的头显份额达到9.96%
到2022年5G将得到广泛应用,北京加速推进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