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简单介绍时下流行的深度学习算法的基础知识,本人也看过许多其他教程,感觉其中大部分讲的还是太过深奥,于是便有了写一篇科普文的想法。博主也是现学现卖,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指出,共同进步。
本文的目标读者是对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有一定了解的同学(包括:梯度下降、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等),机器学习的相关知识。
深度学习简介
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神经网络上运用各种机器学习算法解决图像,文本等各种问题的算法集合。深度学习从大类上可以归入神经网络,不过在具体实现上有许多变化。深度学习的核心是特征学习,旨在通过分层网络获取分层次的特征信息,从而解决以往需要人工设计特征的重要难题。深度学习是一个框架,包含多个重要算法: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卷积神经网络
autoencoder自动编码器
sparse coding稀疏编码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rbm)限制波尔兹曼机
deep belief networks(dbn)深信度网络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多层反馈循环神经网络神经网络
对于不同问题(图像,语音,文本),需要选用不同网络模型才能达到更好效果。
此外,最近几年增强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与深度学习的结合也创造了许多了不起的成果,alphago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视觉原理
深度学习的许多研究成果,离不开对大脑认知原理的研究,尤其是视觉原理的研究。
1981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 david hubel(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神经生物学家) 和torstenwiesel,以及 roger sperry。前两位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可视皮层是分级的。
人类的视觉原理如下:从原始信号摄入开始(瞳孔摄入像素 pixels),接着做初步处理(大脑皮层某些细胞发现边缘和方向),然后抽象(大脑判定,眼前的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然后进一步抽象(大脑进一步判定该物体是只气球)。下面是人脑进行人脸识别的一个示例:
对于不同的物体,人类视觉也是通过这样逐层分级,来进行认知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底层特征基本上是类似的,就是各种边缘,越往上,越能提取出此类物体的一些特征(轮子、眼睛、躯干等),到最上层,不同的高级特征最终组合成相应的图像,从而能够让人类准确的区分不同的物体。
那么我们可以很自然的想到:可以不可以模仿人类大脑的这个特点,构造多层的神经网络,较低层的识别初级的图像特征,若干底层特征组成更上一层特征,最终通过多个层级的组合,最终在顶层做出分类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许多深度学习算法(包括cnn)的灵感来源。
卷积网络介绍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神经网络,擅长处理图像特别是大图像的相关机器学习问题。
卷积网络通过一系列方法,成功将数据量庞大的图像识别问题不断降维,最终使其能够被训练。cnn最早由yann lecun提出并应用在手写字体识别上(minst)。lecun提出的网络称为lenet,其网络结构如下:
这是一个最典型的卷积网络,由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组成。其中卷积层与池化层配合,组成多个卷积组,逐层提取特征,最终通过若干个全连接层完成分类。
卷积层完成的操作,可以认为是受局部感受野概念的启发,而池化层,主要是为了降低数据维度。
综合起来说,cnn通过卷积来模拟特征区分,并且通过卷积的权值共享及池化,来降低网络参数的数量级,最后通过传统神经网络完成分类等任务。
降低参数量级
为什么要降低参数量级?从下面的例子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我们使用传统神经网络方式,对一张图片进行分类,那么,我们把图片的每个像素都连接到隐藏层节点上,那么对于一张1000x1000像素的图片,如果我们有1m隐藏层单元,那么一共有10^12个参数,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如下图所示)
但是我们在cnn里,可以大大减少参数个数,我们基于以下两个假设:
1)最底层特征都是局部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用10x10这样大小的过滤器就能表示边缘等底层特征
2)图像上不同小片段,以及不同图像上的小片段的特征是类似的,也就是说,我们能用同样的一组分类器来描述各种各样不同的图像
基于以上两个,假设,我们就能把第一层网络结构简化如下:
我们用100个10x10的小过滤器,就能够描述整幅图片上的底层特征。
卷积(convolution)
卷积运算的定义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我们有一个5x5的图像,我们用一个3x3的卷积核:
101
010
101
来对图像进行卷积操作(可以理解为有一个滑动窗口,把卷积核与对应的图像像素做乘积然后求和),得到了3x3的卷积结果。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使用一个过滤器(卷积核)来过滤图像的各个小区域,从而得到这些小区域的特征值。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卷积核的值是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
在具体应用中,往往有多个卷积核,可以认为,每个卷积核代表了一种图像模式,如果某个图像块与此卷积核卷积出的值大,则认为此图像块十分接近于此卷积核。如果我们设计了6个卷积核,可以理解:我们认为这个图像上有6种底层纹理模式,也就是我们用6中基础模式就能描绘出一副图像。以下就是24种不同的卷积核的示例:
池化(pooling)
池化听起来很高深,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下采样。池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图片是20x20的,我们对其进行下采样,采样窗口为10x10,最终将其下采样成为一个2x2大小的特征图。
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即使做完了卷积,图像仍然很大(因为卷积核比较小),所以为了降低数据维度,就进行下采样。
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即使减少了许多数据,特征的统计属性仍能够描述图像,而且由于降低了数据维度,有效地避免了过拟合。
在实际应用中,池化根据下采样的方法,分为最大值下采样(max-pooling)与平均值下采样(mean-pooling)。
lenet介绍
下面再回到lenet网络结构:
这回我们就比较好理解了,原始图像进来以后,先进入一个卷积层c1,由6个5x5的卷积核组成,卷积出28x28的图像,然后下采样到14x14(s2)。
接下来,再进一个卷积层c3,由16个5x5的卷积核组成,之后再下采样到5x5(s4)。
注意,这里s2与c3的连接方式并不是全连接,而是部分连接,如下图所示:
其中行代表s2层的某个节点,列代表c3层的某个节点。
我们可以看出,c3-0跟s2-0,1,2连接,c3-1跟s2-1,2,3连接,后面依次类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实就是排列组合:
0 0 0 1 1 1
0 0 1 1 1 0
0 1 1 1 0 0
...
1 1 1 1 1 1
我们可以领悟作者的意图,即用不同特征的底层组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高级特征,例如:/ + = ^ (比较抽象o(∩_∩)o~),再比如好多个斜线段连成一个圆等等。
最后,通过全连接层c5、f6得到10个输出,对应10个数字的概率。
最后说一点个人的想法哈,我认为第一个卷积层选6个卷积核是有原因的,大概也许可能是因为0~9其实能用以下6个边缘来代表:
是不是有点道理呢,哈哈
然后c3层的数量选择上面也说了,是从选3个开始的排列组合,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这些都是针对特定问题的trick,现在更加通用的网络的结构都会复杂得多,至于这些网络的参数如何选择,那就需要我们好好学习了。
训练过程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与传统神经网络类似,也是参照了反向传播算法。
第一阶段,向前传播阶段:
a)从样本集中取一个样本(x,yp),将x输入网络;
b)计算相应的实际输出op。
在此阶段,信息从输入层经过逐级的变换,传送到输出层。这个过程也是网络在完成训练后正常运行时执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网络执行的是计算(实际上就是输入与每层的权值矩阵相点乘,得到最后的输出结果):
第二阶段,向后传播阶段
a)算实际输出op与相应的理想输出yp的差;
b)按极小化误差的方法反向传播调整权矩阵。
以上内容摘自其他博客,由于我也没有仔细了解这一块,建议直接参考原博客。
参考资料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之(七)?
deep learning论文笔记之(四)cnn卷积神经网络推导和实现
卷积神经网络(一):lenet5的基本结构
ufldl tutorial?
文章转载自:alex cai
华为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品牌
全波整流电路和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区别
爱立信完成对凯士林移动通信的收购,5G天线市场将受到重要影响
苹果MR头显新专利,与基站的本地无线串流模式
华为畅享50手机内部拆解原理
【科普】卷积神经网络基础知识
氢能源“蓝海”大有可为,华健会深度布局氢能源产业链
第二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5月20日即将盛大开展,线上即可报名
企业级MQTT物联网接入平台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MS5534-CM压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iPhone 11是2020年目前最畅销智能手机
5G将会让CDMA走向消亡,那么,5G的杀手锏业务又在何方
人工智能有什么延伸
2020共54个汽车品牌召回:丰田第五 本田第一
日上与海康机器人合力应对业务高峰挑战!
LED户外显示屏为什么要采用带下倾角的LED器件?
iOS6存在诸多问题:WIFI断网严重Siri近乎无用
家用垃圾处理器好不好?垃圾处理器的优点分析
特斯拉Models再出车祸 全球自动驾驶车祸盘点
5G手机芯片价格下半年有望下降 中国移动5月份净增5G套餐1186.4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