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全国大中小学都纷纷开学了。近日,一则关于小学生在学校时遇到的“蹊跷”事件的新闻引人注意:
家住长沙市芙蓉区的一年级小学生小小(化名),在学校时想用自己佩戴的某型号小天才手表联系父母时,发现已经无法拨出电话,一直显示没有信号。
据悉,这款手表的出厂时间是在 2018 年 4 月份,距今也就两年多点的时间,手表在今年暑假的时候使用正常,只是近期才突然出现了没有信号的情况。
那么,好好的小天才手表怎么就不能用了?
经过一番排查,最后发现是这台小天才手表是一款 gsm 终端,使用的是 2g 网络进行拨打电话,而手表中插着的 sim 卡是她妈妈使用的联通卡副卡。小天才的客服表示如今该地区联通已经关停了 2g 网络,所以该手表已经无法拨打电话。
中国联通清网计划由来已久,2g网络清退进行中
其实,早在2018年,联通就已经着手推进2g网络的关闭,预计到2020年之前,要把全部的2g网络关闭。
自2018年以来,从各地区的中国联通分公司陆续发布相关公告,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地区的用户终端出现没有2g网络的信号的情况,这意味着2g网络已经从规划退网阶段进入到实实在在退网的阶段。
根据网络上信息整理,目前中国联通已关闭2g网络的地区有:
整理自网络
事实上,关于2g退网,国内三大运营都已正式拉开退网进程、有各自规划的时间节点。虽然距离三大运营商全面、正式关闭网络仍有一段时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停用日期之前,2g网络的使用其实已经开始受限。
首先,运营商将在网络关闭之前就停止激活新的2g设备,如果已经将设备连接到2g网络,则仍然可以使用,但是已无法注册新的设备。
其次,运营商将在网络关闭之前重新分配频谱,这意味着纯2g设备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曾经的2g频率下工作。
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切断2g用户的新增,因此目前面临的就是2g网络的存量用户,这部分用户使用的终端主要可分为三类:
1、我们认知中的那些偏远地区的老2g手机;
2、类似小天才手表的智能穿戴设备;
3、面向企业的物联网用户的终端设备,如pos机、共享单车上的智能锁、供电和水务的远程抄表系统中的表计终端、智能门锁、物联网关、智能家电、智能监控等终端设备。
因此,一旦关闭2g网络,除了影响个人用户外,一些企业应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g退网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为何运营商还这么积极?
2g退网势在必行,那么清退 2g 乃至 3g 网络之后,好处在哪里?
一是让运营商从赔本运营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相比起 4g和 5g 用户,现在的2g 用户几乎已经没有价值了。近几年,运营商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而 2g 网络不仅设备维护需要维护,用户也无法带来什么收益,因此这种赔本运营的生意,运营商自然希望尽早改变这种状况。
二是释放优质频段。
2g 网络占用的是800m、900m 等低频段,该频段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无需建设大量的基站就能实现很好的网络覆盖。因此,将这些频段释放、重耕,用于 4g、5g 等网络能有效提升覆盖能力,也利于运营商攫取更多的 5g 用户和收益。
2g网络清退之后,会是谁的机会?
正如前文所提,如今2g存量用户的规模依然庞大,面对2g网络为何退、怎么退、各个地区具体何时退,其实这些用户关注的核心归根结底还是2g退网之后,他们该怎么办?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蜂窝物联网用户6.71亿,2019年蜂窝物联网用户达10.3亿户,截止2020年7月末,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0.71亿户,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年末也有望达到12亿甚至13亿户。
目前存量的蜂窝物联网用户中,2g用户依然占据主导,而这个市场需要其他的技术进行填补。
根据工信部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也要求,到2020年底,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
在这份《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以nb-iot与cat1协同承接2g/3g物联连接,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建立nb-iot、4g(含lte-cat1)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
从官方的文件中,可以看出2g将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承接2g/3g业务主要就是nb-iot与cat.1,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两种新的通信技术的机会到底有多大。
nb-iot
nb-iot正式商用已经有差不多3年的时间,根据此前运营商公布的数据,nb-iot在今年上半年的国内累计开卡量已经超过1个亿。
当然开卡量的数据三大运营商会有一定的重叠,根据笔者预估,nb-iot模组整体市场出货量约6000万左右,即便如此,nb-iot的发展态势依然算不错。
nb-iot的技术特性最只要的体现在低功耗、低成本、数据量小以及固定(非移动性)场景,这类场景下,nb-iot将会对2g进行很好的代替。
而nb-iot的产业机会如何呢,我们分芯片、模组、终端硬件与方案商这几个环节进行分析。
首先是芯片环节,目前国内nb-iot市场的芯片供应商已经非常的多,并且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高通的nb-iot芯片是多模产品,再加上性能优势与品牌溢价,属于高端的产品,更多的是应用于国外的产品会选择。
海思的nb-iot芯片是当前国内nb芯片市场的主流,商用时间也最早,稳定性也都得到了市场的验证;而相比之下,紫光展锐/mtk的nb-iot芯片推出稍晚,有各自的特色,整体价格相比于海思会便宜一些。
芯翼与移芯这两家国产创业企业的nb-iot芯片主打的是高性价比。目前在市场上,也收到了很多客户认可,主流的模组厂商都在基于他们的芯片产品推出nb-iot模组。
当然,还有更多的芯片厂家在盯着nb-iot芯片市场,可以说,nb-iot的芯片市场非常的热闹。不过,nb-iot芯片属于通用市场,要赚钱就需要走量,从目前的市场信息来看,芯片价格大约就1美金左右,而随着量的增加,还会有优化的空间。
所以,这个环节的市场机会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就是看nb-iot的一年出货量到底有多少,以目前的市场一年大几千万的应用量来说,还不够,需要一年数以甚至十亿的级别。而出货量的根本还是看市场需求,目前nb-iot大多数应用集中在水表与燃气表场景,市场的增量需要更多类似场景的支撑。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市场的洗牌,如果市场增量达不到预期,那么nb-iot芯片市场势必会有一场洗牌,会有一些玩家退出,让产业的集中度更高。
其次是模组环节,nb-iot的模组厂商非常多,据了解,市场上有开发nb-iot模组常见有数十家,当然,虽然nb-iot模组厂家很多,但是出货量集中度也比较高。top5厂家占据了大多数市场。
模组环节的整理毛利率表现一般,根据各大模组厂商的年报数据,行业的整理毛利约20%左右的水平。而nb-iot价格有市场跟政策两方面的影响之下,压的更低,毛利也更少,因此,要赚钱也需要量大,没有太多出货量的模组厂商会逐渐认为这是一个“鸡肋”市场。
当然,模组厂商还有一个路线可以走,就是基于模组产品做定制化的硬件与方案,这根据各个模组厂商市场战略而定。
最后就是终端硬件与方案商。相比于芯片与模组而言,这个环节更加的分散与定制化,但是整体的产业价值也是最高的。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一个nb-iot模组的市场价格就20左右(便宜的10多块),而一个硬件终端以典型水表为例,大约两三百块。仅仅从产品的单价就可以看出,这个环节的价值更高。
而一个nb-iot芯片(模组)所能撬动的市场价值并不局限于次。一方面,基于nb-iot可以拓展更多的软件数据服务,让硬件厂商很容易发展为方案商,拓展商业边际;另一方方面,这也是硬件厂商一个品牌升级的机会。
cat.1
cat.1相比于nb-iot而言,有更快的传输速率,兼具移动性与语音通话功能,因此,cat.1能够很好替代2g另外一部分场景需求。比如说定位器、pos机、共享单车/电动车、儿童手表等等。
cat.1适用场景市场开拓的难度相对较小,也不用面临跟lora、zeta等其他技术竞争,所以cat.1一经推出,就成了行业的新宠。
具体到各个环节来说,整体的产业规律与nb-iot类似。
目前在芯片层面,cat.1的芯片玩家就是asr与紫光展锐这两家,跟进了解的信息来看,也有其他的厂家在积极准备这个市场。
而模组环节,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国内主流的蜂窝模组厂商都研发出了cat.1模组产品,模组厂商都cat.1当成一条重要的赛道在推动。
而在终端应用与方案环节,根据笔者了解的信息,目前市场已经有小几百万的出货量。具体市场表现如何还有待验证。
总结来说:
无论是nb-iot还是cat.1在芯片与模组层面,都绕不开价格(成本)竞争的局面,但对应用市场而言,这两类技术将会是未来物联网最常见的连接技术,所能撬动的市场价值将会不可限量。
责编ajx
新华三“亮剑” 将带动传统安防产业向新安防时代智慧升级
电容器厂家为什么不建议用智能电容器
关于5G的真相,你了解吗?
砸30亿美元!英飞凌科技重磅收编美国国际整流器
安防行业向4k超高清迈进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 成本太高是关键
中国联通清网计划由来已久,2G网络清退进行中
ROHM开发出采用4引脚封装的SiC MOSFET “SCT3xxx xR”系列
体脂秤到底靠不靠谱
基于智能网关的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方案
水厂常用的流量计仪表是什么
关于直流电源纹波和噪声的测量的分析和介绍
高通下一代LTE-A Pro Modem工程样品H2问世,2017量产
莱特币钱包使用教程
科技遇上汽车:英特尔首次前瞻无人驾驶未来战略
如何让比特币编程更便捷高效
网约车行业步入以服务竞争为主的2.0时代
时分多路复用(TDM),时分多路复用(TDM)的原理是什么?
探索虚拟主参考时钟和5G网络授时架构
verilog编译指令_verilog编译器指示语句(数字IC)
内置诺基亚地图 WP8系统新功能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