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汽车芯片?汽车主控芯片剖析

百年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大变革时代,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化是大势所趋,车联网、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四个领域趋势带来了新的芯片需求,也为国内新进芯片企业进入汽车领域带来全新的产业机遇。  
01 
什么是汽车芯片?
我们常说的汽车芯片,即“车规级芯片”,指技术标准达到车规级,完全满足汽车电子元件的规格标准与“车规认证”,应用于汽车控制的芯片,相当于现代化汽车的“大脑”。   很多人对芯片重要性的认识或来源于消费级电子产品,一枚小芯片就能实现强大的功能。如今的汽车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智能,都可以归因于汽车芯片的应用。 从整个芯片行业的等级划分来看,分别有军工级、车规级、工业级和消费级,其中车规级芯片对于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仅次于军工级。   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级芯片有很大不同,车规级芯片需要面临更恶劣的环境,需要适应-40℃到-150℃的极端温度,高振动、多粉尘、有电磁干扰,湿度要适应0%-100%,一般车规级芯片的设计寿命为15年或20万公里。        
02 
汽车芯片,现代化汽车的“大脑”
汽车芯片已经广泛应用在动力系统、车身、座舱、底盘和安全等诸多领域。而汽车芯片与计算、消费电子芯片不同的是,汽车芯片很少单独亮相,都是内嵌在各大功能单元中,而且多数场合是核心。   从应用环节上,汽车芯片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信号与接口芯片、传感器芯片等。主控芯片,负责计算与控制,包括mcu芯片和soc芯片等,如发动机、底盘和车身控制,以及中控、辅助驾驶(adas)和自动驾驶系统等;负责功率转换的igbt功率芯片,一般应用于电动车的电源和接口;传感器芯片,主要用于各种雷达、气囊、胎压监测。
根据海思在2021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大会发布的数据,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时代开启,带动汽车芯片量价齐升,预计汽车半导体占比汽车总成本在2030年会达到50%。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带动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通信与接口芯片、传感器等芯片快速发展,芯片单位价值不断提升, 整车芯片总价值量不断攀升。
假设传统汽车需要的半导体芯片为500~600颗芯片/辆,新能源汽车需要的半导体芯片为1000~2000颗芯片/辆。
以2020年传统汽车销量7276万台测算,新能源汽车324万台测算,整体全球需要的汽车芯片为每年439亿颗。预计2026年传统汽车销量每年6780万台测算,新能源汽车4420万台测算,整体全球需要的汽车芯片增加为每年903亿颗。预计2035年传统汽车销量2400万台测算,新能源汽车9600万台测算,整体全球需要的汽车芯片增加为每年1285亿颗。    
03 
汽车主控芯片剖析
汽车主控芯片用来生成汽车主要控制信号的计算和生成功能。主控芯片通过接受 各类传感器搜集到的信号,进行计算相对的处理措施,并将驱动信号发送给对应的控制模块。因此主控芯片相当于汽车芯片群的“中枢”。   (1)主控芯片—mcu芯片: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核心部件   mcu(microcontroller unit)即微控制器,也被称为单片机,是将计算机所包含的cpu、存储器、i/o 端口、串行口、定时器、中断系统、特殊功能寄存器等集成在一颗芯片上,将其应用在不同产品里,从而实现对产品的运算和控制。车载mcu是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核心部件,负责各种信息的运算处理,主要用于车身控制、驾驶控制、信息娱乐和驾驶辅助系统。
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程度的加速,汽车ecu的数量也在快速上升,驱动mcu市场需求的增长。算力随着智能化提升不断提升从l1(自动驾驶级别)<1tops算力到l5(自动驾驶级别)1000+tops算力推动主控芯片高速增长。ecu中均需要mcu芯片,通常汽车中一个ecu负责一个单独的功能,配备一颗mcu,也会出现一个ecu配备两颗mcu的情况,而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丰富功能提高,对mcu性能、功耗、数量的需求都有所提升。传统汽车单车会平均用到70个左右,而新能源汽车则需要用到300多个。     汽车mcu芯片市场规模预测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上涨,全球车规级mcu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2020年全球车用mcu市场规模为62亿美元。2021年,汽车mcu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大幅增长23%,达到76.1亿美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近120 亿美元,对应2021-2025年复合平均增速为14.1%。    我国车规级mcu市场规模同样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我国车规级mcu市场规模达3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3.59%,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2.74亿美元。
(2)主控芯片—soc:集合ai加速器的系统级芯片,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soc芯片的全称叫做:system-on-a-chip,中文的的意思就是“把系统都做在一个芯片上”。汽车电子功能依赖于车载芯片实现,随着adas的落地和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的成熟,传统中央计算cpu无法满足智能汽车的算力需求,将cpu与gpu、fpga、asic等通用/专用芯片异构融合、集合ai加速器的系统级芯片(soc)应运而生,主要分为智能座舱芯片与自动驾驶芯片。    根据ihs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汽车soc市场规模将达到82亿美元,并且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预计2025年之后开 始大规模进入市场,配套高算力、高性能soc芯片将会带来极高附加值,有望带动主控芯片市场快速扩容。
智能座舱芯片:未来“一芯多屏”技术的强支撑
据分析报告指出,预计全球智能座舱市场在2022年将达到438亿美元。随着智能座舱从电子座舱逐步演化为第三生活空间,“一芯多屏”的座舱方案成为未来趋势。   顺应智能座舱多传感器融合、多模交互及多场景化模式发展的演进趋势,作为处理中枢的座舱soc需要不断发展突破。因此,座舱soc的算力将不断提升,据ihs markit,预计2024年座舱npu算力需求将是2021年的十倍, cpu算力需求是2022年的3.5倍。同时,芯片本身也将朝小型化、集成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软件定义汽车,特别是座舱系统日益开放之后,移动端应用大批量向座舱进行迁移,所以在单个芯片上的操作系统数量会是以前的3~5倍。同时,由于以前一个中控可能只运行一个系统,支持一块屏幕,而现在的座舱需要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多块屏幕,好处是整个应用程序会是传统汽车的50~100倍,但也导致了整个软件定义汽车的复杂度呈几何级提升。   未来智能科技座舱场景,包括传统的中控娱乐导航、液晶仪表盘、行车记录仪、独立后排娱乐,还有抬头显示、360度环视+自动泊车辅助,语音助手也必不可少,同时也会有驾驶员监测系统以及乘客监视系统、虚拟空调面板等等。       自动驾驶芯片:算力基础决定自动驾驶的等级高度
  自动驾驶芯片一方面需要满足更高的安全等级,另一方面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对自动驾驶芯片运算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只具备cpu处理器的芯片难以满足算力需要,自动驾驶芯片会往集成cpu+xpu的异构式soc方向发展,xpu包括gpu/fpga/asic等。   gpu、fpga、asic各有所长,gpu适合数据密集型应用进行计算和处理,fpga通过冗余晶体管和连线实现逻辑可编辑,而asic是面向特定用户的算法需求设计的专用芯片。npu作为asic的一种,在电路层模拟神经元,通过突触权重实现存储和计算一体化。一条指令即可完成gpu上百条指令的功能,提高运行效率。npu目前已经被多家厂商广泛采用,若未来自动驾驶算法实现统一,asic/npu有望 成为最高效的自动驾驶芯片解决方案。
当前多家头部企业实现l2-l5全覆盖,英伟达在算力方面更加领先,超过1000tops。国内能耗比更好(地平线、黑芝麻等)。soc厂商方面,晶晨股份、瑞芯微、富瀚微加速布局汽车芯片。        
04 
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处于蓬勃发展期,从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到,目前参与到汽车芯片的中国公司有:主控芯片,包括了晶晨股份、瑞芯微、富瀚微、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全志科技、复旦微电、紫光国微、安路科技等; 功率半导体的公司则有:闻泰科技、东微半导、斯达半导、士兰微、时代电气、华润微、宏微科技、新洁能、扬杰科技、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 模拟芯片的公司有: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艾为电子、上海贝岭、力芯微等; 传感器芯片的公司有韦尔股份、格科微等;存储芯片的有北京君正、兆易创新、复旦微电、普冉股份、聚辰股份等。       国行标准陆续出台,指导行业发展 2021年6月,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工作组发布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成果》,2022年7月份完成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成果》。根据工信部的要求,工作组研究制定了《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草案)》,目前已经提交给工信部,预计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将择机向行业公开来征求意见,汽车芯片国行标准有望在十四五期间会陆续得到落地、研制和应用。  
国产逐渐替代进口加速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市场趋势下,中国厂商通过收购国外厂商,积极布局汽车半导体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国内本土品牌具有渠道优势和较高的性价比,逐渐打开市场。未来,我国在高端供应链中不断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使中国制造业向高端供应链攀爬,加速进口替代,从而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发展为汽车芯片提供广阔市场 从市场层面来看,下游市场带来强劲需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势在必行,未来也将继续大力发展。与庞大的机动车保有量相比,新能源汽车占比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新购、更换等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将进一步提升,这将为汽车芯片带来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喜报 | 瑞萨电子荣获2022 IIC全球电子成就奖双奖项
空气制水机设计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Mouser备货意法半导体NFC应用解决方案
17级台风“利奇马”过后,无人机四大功能为灾后重建保驾护航
采用ARM9微处理器PXA270芯片实现低功耗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计
什么是汽车芯片?汽车主控芯片剖析
5G会是未来在线办公的发展趋势吗
华为云助力制造业高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英飞凌推出车用全新XENSIV™ TLE4971系列传感器
三频闪仪电路 Triple Stroboscope
Apple Pencil 拆解:主板折叠,电池无法更换
GD32330C-START开发板试用体验:软件配置及程序烧写调试
iphone8什么时候上市?iphone8最新消息:iPhone8的黑科技汇总,十周年iPhone8值得期待
一文知道Wi-Fi模块与蓝牙模块的区别
光栅尺差分信号计数采集模块/4倍频计数/5MHz高速/RS485/232/WiFi
MWC大会上浪潮服务器NF5488A5展现王者风采
华为P30系列双人脸解锁评测 华为P30系列的又一加分项
成都数字孪生工厂3D模型,三维可视化建模,三维虚拟仿真交互模型
传言AMD将授权GPU给Intel?分析称基本不可能
MgO-Y2O3烧结助剂对光固化成形Si3N4陶瓷显微结构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