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2位微处理器和μClinux的c系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嵌入式技术全面展开,目前已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在通信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美国已开始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欧洲的dvb(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推广。数字音频广播(dab)也已进入商品化试播阶段。而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所有上述产品中,都离不开嵌入式系统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工业监测、控制等各个领域,嵌入式系统将越来越多地支持互联网功能。人们对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嵌入式系统无疑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通常这些设备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非常有限,并且对成本很敏感,有时对实时响应要求很高等。
本文对基于32位微处理器和μclinux的嵌入式系统进行了研究,从硬件核心-32位微处理器的选型,其他硬件部分的设计,系统驱动程序的编写,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的移植,完成了对一个嵌入式系统从计划设计到开发调试的完整过程的研究。
1 网络构件的整体结构设计
μclinux的网络构件的硬件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系统采用韩国三星公司的s3c44b0x[2]微处理器,外扩一片norflash芯片hy29lv160b、nandflash芯片k9f2808u和sdram芯片 hy57v561620,jtag接口,rs232串口;带有开关量采集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和以太网通信模块;采用μ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来进行软件设计。μclinux是一个完全符合gnu/gpl公约的操作系统,完全开放源代码,现在由line公司支持维护。μclinux的发音是you-see-linux,它的名字来自于希腊字母μ和英文大写字母c结合。μ代表微小之意,字母c代表控制器,所以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的含义,即微控制领域中的linux系统.μclinux的具体特点包括:适合嵌入式环境开发。一般而言,嵌入式系统自身所具有的简约性,导致对于所选用的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大内存管理等方面的功能都没有明确需求。
硬件系统上使用了两种类型的flash,一种是norflash,另一种是nandflash.norflash适宜连续大容量存储,价格相对便宜;相比较,nandflash随机存储速度快、价格高。所以在本系统中结合两种flash的优势,将移植的操作系统存放在norflash之中,nandflash则是用来存储应用程序的代码和常量,保证用户的程序在掉电后不丢失。
该方案设计相对简单,硬件电路中采用韩国三星公司的s3c44box微处理器,8 kb cache、可选的内部sram、2通道uart、8通道10 bit adc、71个通用i/o口、2个可编程32 bit定时器,能够基于芯片设计复杂的系统。其架构满足了μclinux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2 系统软件设计
为使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在μclinux平台上设计系统软件。系统中各个任务在宏观上按照一定的关系并行工作,cpu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系统可靠性得到很大的保证,方便组织开发任务。在μclinux平台上,软件设计工作主要包括:bootloader的移植、μclinux在s3c44b0x上的移植、驱动程序的编写和应用程序的编写。
2.1 bootloader的移植
bootloader是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第一个环节,bootloader说白了就bsp(板级支持包),起作用无非就是:首先初始化硬件(包括io,特殊功能寄存器),接着把嵌入式操作系统加载(拷贝)到内存中(一段代码拷贝程序),然后运行嵌入式系统。blob是boot loader object的缩写,是一款功能强大的bootloader.mba44b0是一款基于s3c44b0的开发板。本文将以运行在mba44b0开发板上的blob的源代码为基础,再针对自己的开发板进行blob的移植。
blob编译后的代码定义最大为64 kb,并且这64 kb又分成两个阶段来执行。第一阶段的代码在start.s中定义,大小为1 kb,它包括从系统上电后在0x00000000地址开始执行的部分,并运行在flash中,包括对s3c44b0的一些寄存器的初始化和将blob第二阶段代码从flash拷贝到sdram中。余下63 kb代码都是第二阶段的代码。其起始文件为trampoline.s,被复制到sdram后,就从第一阶段跳到这个文件开始执行剩余部分代码。这个阶段最大为63 kb,单词trampoline词义为蹦床,所以在这个程序中进行一些bss段设置、堆栈的初始化等工作后,最后跳转到main.c进入c函数。
2.2 μclinux的移植
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μclinux内核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各种性能。μclinux内核采用模块化的组织结构,通过增减内核模块的方式来增减系统的功能。 μclinux2.4.x发行包中的内核对s3c44b0x处理器的支持是不完整的,因此,不可能在make config配置选项中选中s3c44b0x目标板后,直接编译它来得到一个很好的支持s3c44b0x开发板的内核映像。linux内核在pc上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保存成磁盘文件形式),就是所谓的映像文件.linux内核映像文件最终是要烧录到目标板的flash中。 linux 内核映像文件有两种:一种是非压缩版本,叫image;另一种是它的压缩版本,叫zimage.zimage是image经过压缩形成的,所以它的大小比image小。为了能使用zimage这个压缩版本,必须在它的开头加上解压缩的代码,将zimage 解压缩之后才能执行,因此它的执行速度比image要慢。
(1)在ne.c中函数ne_probe就是网卡的检测函数,如果检测到ne2000兼容的网卡就是return 0,可以参考一下添加的函数的语法格式,将网卡的基地址、中断号都放到这里面定义: #elif defined(config_arch_s3c44b0)
static int once = 0;
if (once)
return -enxio;
if (base_addr == 0) {
dev->base_addr = base_addr = arm_ne2000_base;
dev->irq = arm_ne2000_irq;
once++;
}
其中,arm_ne2000_base和arm_ne2000_irq是在配置内核的时候定义的。
(2)ne_probe是被space.c调用的,这里网卡的检测是从。/drivers/net/space.c的ethif_probe函数中实现的,关键代码如下:
if (probe_list(dev, eisa_probes) == 0)
return 0;
eisa_probes :在前面定义成全局
static struct devprobe eisa_probes[] __initdata = {
#ifdef config_de4x5 /* dec de425, de434, de435 adapters */
{de4x5_probe, 0},
#endif
……
{null, 0},
};
添加的函数是:
if (probe_list(dev, arm_probes) == 0)
return 0;
并定义:
static struct devprobe arm_probes[] __initdata = {
#ifdef config_arm
{ne_probe, 0},
#endif
{null, 0},
(3)地址偏移的问题
同样是在ne.c中ne_probe1的代码中。为了更好地说明所修改的地方,首先应该先介绍一下硬件的配置和连接。这里8019在s3c44b0的bank 5上,工作在跳线模式,所以起始基地址就是0x0a000600.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019工作在16位模式下,数据线一对一地连接,地址线错开一位,即8019的a0连接s3c44b0的a1……这样,8019的基地址(reg0的地址)是0x0a000600,reg1的地址就是0x0a000602……所以地址不是连续增加的,那么对应的驱动程序要做相应的修改。
#elif defined(config_arm)
#define ei_shift(x) ((x)*2)
其中ei_shift可以查看到8390.h的定义。
也有直接访问外部的代码,所以要添加的还有:
#ifdef config_arm
regd = inb_p(ioaddr + 0x0d*2);
outb_p(0xff, ioaddr + 0x0d*2); :函数outb_p和inb_p访问外部io的函数
#else
regd = inb_p(ioaddr + 0x0d);
outb_p(0xff, ioaddr + 0x0d);
这样就被解决了地址偏移的问题,偏移地址就是计算机里的内存分段后,在段内某一地址相对于段首地址(段地址)的偏移量。 如8086存储系统中 20位的物理地址(就是数据存储的实际地址)=16位的段地址*16+16位的偏移量 数据段ds寄存器的值=0088h 偏移地址=22h 那么偏移后的地址等于 0088h*16+22h=00880+22h=008a2h这里采用预处理来添加自己的代码,不直接在原有的代码上修改,可以保证代码的完整性和可移植性,也较容易比较和发现问题。
主程序和μclinux中的系统文件放在同一个程序下,进行编译即可。为了提高执行效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修改μclinux的部分常用代码,甚至剪切掉某些不必要的代码。
基于μclinux的网络构件的设计方案在硬件上简洁可靠;软件可维护性好,可扩展性好,有利于系统的后续开发,降低了系统设计的复杂性。随着嵌入式产品研究的深入,网络接口芯片的研究也会快速发展,使智能化产品的设计更趋向简单、标准、成熟。可以看出,嵌入式μclinux操作系统与网络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更广阔的应用。

AMD Radeon RX 6750 GRE显卡参数
开发人员的应用程序和网络安全
如何优化天线的主瓣和旁瓣?
23个基本物联网标准、协议、技术术语简单解释让物联网的语言更清晰
无线倾角报警仪,有线无线均可满足
基于32位微处理器和μClinux的c系统
我国在电润湿显示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浅析视频监控管理软件的开放化发展趋势
半导体元器件的热设计:传热和散热路径
稳定币的竞争开始呈现出了争分夺秒的形式
比佛利“一”系列洗衣机坚持高颜值设计追求 荣获红顶大奖
陶瓷电路板-奠定元宇宙(虚拟现实)发展的基石
OPPO Reno5 Pro+首发与索尼联合开发旗舰传感器
OpenGL是什么?
全息触控技术能否引发4D革命
什么是方舟编译器?
构建微波和毫米波自动测试系统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二)
关于STM32编码器的接口模式
RoadStar或曾有希望成中国无人驾驶明星,但最后成了流星
最值得入手的四部手机:iphone7、小米mix2、一加5和华为P10plus,你打算入手哪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