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过孔stub到底对信号有什么样的影响?

假设pcb厚度=2.2mm,信号从top层经过孔换层到内侧,本文用连接器的过孔为例进行说明,某连接器的过孔完成孔径(即电镀后)是0.46mm,但钻孔孔径是0.55mm(即电镀前),如下图所示:
图 1过孔结构图
下面我们对该过孔进行建模仿真,看看过孔stub到底对信号有什么样的影响,影响有多大。
过孔孔径0.55mm,过孔是空心的,红色圆环为孔壁,过孔的俯视图如下所示:
图 2过孔俯视图
1. 当过孔不背钻时,从bottom到布线层的过孔stub为30.6mil,如下图所示:
图 3   过孔不背钻侧面图
2. 对过孔背钻,为了不伤害到布线层,进行背钻时会留个安全间距,以2.2mm的板厚,背钻残端会有2~10mil,我们按照最差的情况进行分析,即背钻后过孔stub=10mil,如下图所示:
图 4   过孔背钻侧面图
以上两种情况下的插损如下图所示:
图 5各种情况插损对比图
图 6各种情况回损对比图
说明:
sdd21_1:case1过孔不背钻,过孔stub为30.6mil;
sdd21_2:case2过孔背钻,过孔stub为10mil。
table1.过孔不同处理方式对比
对于10gbps的信号,在其奈奎斯特频率5ghz处,背不背钻,两者的差异只有0.1db。
但是对于25gbps的信号,在其奈奎斯特频率12.5ghz处,不背钻时的插损=-1.459db,背钻后的插损=-0.885db,背钻后插损提升了0.574db,这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走线可以多走近1inch,一对过孔的残端缩短20.6mil对信号就有如此大的提升,如果过孔stub更长的情况呢?如果有多对过孔呢?
不背钻时过孔stub=30.6mil,信号在35ghz处就发生谐振,且在50ghz内有两次谐振;而背钻后过孔stub=10mil,信号的谐振频率点由35ghz推迟到了46.9ghz。
过孔stub=10mil时的回损比过孔stub=30.6mil时的回损提升了4.57db。
到此,相信大家知道不同信号速率有不同的容忍的过孔stub长度,越高速的信号,过孔进行背钻得到的收益越大。


IMU惯性测量单元的基本原理-惯导专题
MEMS传感器如何让交通更安全和更高效
给孩子学习用的台灯到底该怎么挑?护眼灯到底护不护眼?
深度理解芯片行业,我们先谈进步!
“能源+互联网” 实现能源自主可控
连接器过孔stub到底对信号有什么样的影响?
小米推出米家电暖器温控版,采用双向散热设计
华为P10挑大梁!2月26日挑战诺基亚S8最强旗舰不胆怯!
降温的区块链 泡沫之后还剩什么?原来还有这些!
诺基亚携手台湾大哥大,双方联手推动‘超级5G战略’
意法半导体,推出全球首款可直接数字输出紫外线指数的传感器UVIS25
首届 HarmonyOS 极客马拉松圆满落幕,是谁捧走金杯?
浅谈MOS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高通总裁称已与荣耀对话
芯耀辉宣布余成斌教授出任联席CEO
25万元标致4008选这款SUV 绝对会被人说有品味
考克K6移动电源技术参数评测
Altera宣布开始提供Cyclone V SoC开发套件
印度工厂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同比中国的用量增加了21%
IC设计小巨头科创板IPO:艾为电子债台高筑,偿债能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