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打造有1万亿台互连设备的世界 提供安全、灵活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arm宣布其mbed platform平台与多家产业生态系统伙伴达成合作,其中包含整合至ibm watson物联网平台,以及与cybertrust和globalsign合作,提供安全、灵活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对于arm而言,要打造一个拥有1万亿台互连设备的世界,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出业界最有效率、最具安全性的芯片。arm还必须简化物联网设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开发、部署以及管理。这将帮助企业充分利用物联网数据带来的机会,并通过结合内部的商业数据,创造出具有价值的业务成果。然而,许多从业者在寻求机会并希望借助物联网达成目标时,看到的却是日益复杂的信息技术以及更加严峻的安全问题。
arm借助arm mbed platform解决业界对于安全性以及整合复杂性等方面的疑虑。此平台可提供包括连接、设备管理、安全、配置(provisioning)在内的各项必要的物联网构建模块,其后有超过30万开发者组成社群作为支持,成员数量在过去一年增加了超过30%。
值得一提的是,支持此平台的还有80家合作伙伴构成的生态系统,成员包括ibm,并仍在不断壮大。ibm已着手将mbed cloud连结到ibm watson 物联网平台。另外,今天arm已将mbed cloud与cybertrust 以及globalsign整合,为各种物联网设备提供更加灵活的安全验证机制。
产业不断变迁 – 需紧随步伐 本次合作展现了arm如何站在产业前沿,应对物联网瞬息万变的特性,并协助企业解决在大规模部署时所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碎片化的供货商、种类繁多的设备、物联网环境下面临的各式各样的部署需求和法规限制。事实上,uptime institute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企业工作负载依旧是在内部部署的数据中心处理,即除了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的整合外,企业亦需要内部部署解决方案的支持。
考虑到上述期望,mbed cloud 与mbed cloud on premises旨在提供客户所需的强大的设备管理、连接和配置功能,支持涵盖多个公有云与私有云、内部部署与混合型环境。结合坚实的安全防护、扩充性、以及简易性,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部属,企业都能管理整个物联网环境。
安全优先,需要各方协作 物联网安全应当易于实施,而非障碍。mbed cloud与cybertrust 以及globalsign 之间的全新整合方案让用户能推动byoc (自带凭证,bring-your-own-certificate),建立灵活且安全的物联网验证机制,延用现有的公开密钥基础架构。安全性也应植根于开发环境,这正是为何arm计划让其开源开发平台mbed os成为第一个支持兼容于psa (platform security architecture)可信赖启动(trusted boot)、储存、以及密码技术的操作系统
然而,即使安全机制已成功建立,日后还须经常更新软件以维持坚实的安全防线,这对于已有众多设备部署的环境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通过arm扩大与ibm watson物联网平台的整合,该平台的使用者现在能借助mbed cloud对其物联网设备执行管理、配置、以及使用无线传输的方式更新固件。
工业物联网挑战不可能 随着企业持续迈向自动化与智能制造趋势的工业4.0,高效管理物联网部署中的设备将影响深远。arm mbed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打破部署物联网的障碍,为这些工业企业提供支持。这将使他们得以成功拓展新市场,为其终端用户提供更大价值,并释放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潜力。
arm为用户创造的机会包括gmo cloud和alphatronics,alphatronics还协助一家位于比利时的废弃物管理公司轻松完成现有基础设施的防护与连接。

百望绿页入选《2023年电子文件创新应用案例集》并获评星级案例
MIMO技术在3G中的设计应用
Q3季度小米成功挤下苹果登上季军宝座,能否继续保持
人工智能引爆科技狂潮 各大厂商乘势落子机器人
5G时代下无线电的发射规则需要更改吗
Arm打造有1万亿台互连设备的世界 提供安全、灵活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基于iW3620的40W AC-DC LED驱动方案
逆变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逆变电路是如何工作的
盘点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无人驾驶车
浅析小分子OLED的制造工艺及核心技术
诺基亚Lumia 800蝙蝠侠前传定制版现身
最美布线, 别人是如何做到的
智慧养殖:为动物戴上“电子身份证”,中移物联推出ZETA智能耳标
Linux用户管理相关文件和命令介绍
高通、爱立信及Verizon三方合作实现5.06Gbps的超快5G网速
linux中的core dump调试与运用详解
IIC-China 2012 龙讯半导体分享行业趋势
卫星移动通信现状与未来发展
BK7256-音视频SOC芯片功能应用简介
小米、OPPO、vivo三家公司针对零部件供应展开激烈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