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汽车续驶里程和电池衰减解析

plug-in america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model s车主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分析model s电池的衰减问题。这些数据都是收集自不同地区不同车主的车辆仪表显示数据。
图1是根据收集的数据得到的model s的额定续驶里程rated range和里程表odometer读数的关系曲线。图中,y轴rated range数据是直接从车上仪表读到的:将车子完全充满电之后,车子会显示一个rated range数值,表示充满电之后车子可以行使的里程数,这在美国和加拿大常用epa里程来表示(在其他国家可能采用nedc表示)。这里也没有测量实际电池可以放出的容量,而是在完成充电后,用仪表显示的rated range来等效电池容量进行分析(因为如果仪表上显示的rated range降低,说明电池也有衰减了)。x轴是车子的里程表odometer显示的数值,使车辆累积的总里程数。图中的不同颜色表示不同model s的车型,相同车型由于配置不同、驾驶路况/习惯等不同,即使在相同电池包容量下,range也会不一样。例如,图中配备85kwh电池的车型就有85、85p、p85d三种,对应range也不一样(有些在bms里面通过软件来限制电池可用能量)。图中的散点是收集的不同model s车辆不同年份的上述两个数据(rated range vs. odometer),实线是条趋势线。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中的电池包有些是中途已经更换过电池包或其他零部件的。另外这些数据点只反映了里程数据,并没有反应出使用时间。
图1 model s续驶里程和里程表读数
这里我们看一下图中里程表数值显示最大的一辆车(vehicle id 291#),其odometer里程数为161591mile,换算成公里数为~26万公里,这已经超过了通常汽车要求的10year/150k mile的寿命要求。这里我们看一下实际这辆车子是什么情况:车主来自德国米内尔斯塔特münnerstadt,车型是2013 model year model s signature 85 performance(p85d)。截止到2016年的里程表读数~26万公里(161591英里,三年开这么多公里数,车主是个重度汽车使用者了),70%是highway,30%是freeway,rated range为245miles,三年期间可行使里程衰减大约为~3%(以253mile作为p85d的基准数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车在三年内换过一次电池包、一次车载充电机、四次传动装置drive unit,该车的质量不太好。
另一辆vehicle id为130#的2012 model year的model s signature 85 performance,该车没有更换过零部件,截止到2015年7月,3年多时间内,里程表读数为2.0902万英里,大约3.34万公里,65%为highway,45%为freeway,该车的rated range没有看到衰减。
下面我们看一下另一个同样2013 model year的model s signature 85 performance车子(vehicle id 249#),截至2017年3月28日,里程表显示14.2775万英里,大约22.8万公里(其中85%是highway,15%是freeway),4年时间内rated range大约衰减~6%。其间,电池包没有更换过,但是drive unit更换过四次。
但是也有一些车主的数据显示较大的衰减。例如,vehicle id为339#的2013 model year model s signature 85 performance车子,截止到2015年7月,里程表读数为3.492万英里,约5.6万公里,rated range为228mile,highway里程占据10%,freeway里程占据了90%,其间没有更换过零部件,两年时间内续驶里程衰减约为~10%。另一个vehicle id为505#的2014 model year, 截止到2016年7月的rated range为202mile,highway占据25%,freeway占据75%,其间还更换过一次充电机和一次drive unit,两年时间左右rated range衰减约20%,这个衰减是比较严重的。
图2 model s充电后的续驶里程数和总里程数关系
国外dutch-belgium tesla论坛的tesla车主们也作了类似的model s数据收集(图2)。这里的y轴是remaining range,x轴是mileage。与plug-in america的数据相比,虽然x/y轴名称不一样,但是两者所表示的含义是一样的。这里x轴的mileage也是车辆里程表读数(plug-in america用odometer表示),y轴remaining range也是在充满电之后显示预估行驶里程(plug-in america用rated range表示)。如果仅仅看统计的趋势曲线,似乎可以看到model s的续驶里程衰减很小的,累计行驶6万公里后,续驶里程衰减仅为5%, 10万公里衰减6%左右,20万公里衰减8%左右。这里我们只能看到续驶里程的变化数据,并看不到电池实际能量的变化以及这些参数对应的时间。下面我们具体看几组其它数据(表1),可以看到图2背后的其他一些信息。
表1 us和asia pacific/europe model s用户数据
例如,在us地区收集到数据中,截止目前为止,id 124#的车主提供的里程表读数最大,为11.14万英里,大约17.8万公里,时间为2014年3月-2017年3月,整3年时间,车型为model s 85。截止2017年3月,该车充满电之后的rated range为251.14mile,对应72.345kwh,跟新车相比,三年时间续驶里程衰减6.6%%,但是电池能量衰减大约15%(假设85kwh为基准)。之前jason hughes从tesla的bms破解中发现,85/p85/85d/p85d(http://www.d1ev.com/50258.html)车型的电池实际总能量为81.5kwh,bms将能量限制在77.5kwh,如果这属实的话,那按照81.5kwh计算,能量衰减约为11%,按照77.5kwh计算,能量衰减为6.6%
id 5#的车主提供的数据是2015年5月28日,该车是2015年5月7日生产的model s p85d,是众多数据样本中时间最短的。在21天的时间内,该车的里程表读数增加到1061mile,5月28日充满电之后显示的里程数为253mile,对应电池能量读数76.593kwh,在21天时间内,续驶里程大约衰减1.2%,电池能量衰减~10%,以81.5kwh计算为6%,按照77.5kwh计算能量衰减为1%。
id 128#的车主提供了model s p85截止2017年4月14日的数据,里程表读数6.6万mile,充满电之后的行驶里程为247.09mile,对应显示得电池能量为71.192kwh。该车生产时间是2012年12月31日,在4.5-5年的时间内,该车可行驶里程衰减~8%,电池能量衰减大约16.2%,以81.5kwh计算为12.6%,以77.5kwh计算能量衰减为~8%
id 51#的车主提供的是model s 60截止到2015年10月的数据,里程表读数1.6217万mile,充满电后里程为176.2mile,对应电池能量49.555kwh,该车生产时间是2014年6月,在1年多时间内,行驶里程衰减~15%,按照60kwh计算,能量衰减17.4%,按照jason hughes破解发现的model s 60 电池实际容量为61kwh计算的话,1年多能量衰减为19%,如果按照bms限制的电池能量58.5kwh计算的话,1年多能量衰减为15%。
来自亚欧区的model s p85车主提供了一份里程表读数最大的数据,为235k英里,时间是从2013年9月10日到2017年3月23日,充满电后的里程为366.68kmile,对应电池能量71.029kwh。大约3.5年时间左右,充电后的续驶里程衰减大约为8.3%,电池能量衰减16.4%(按照85kwh计算),按照77.5kwh计算能量衰减为8.3%。
从这面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充满电之后的续驶里程衰减量并没有与宣称的电池能量(label nominal energy)衰减量一致,而是与之前jason hughes破解bms发现的受软件限制的电池能量(bms_ restrained energy)衰减量保持一致的。
表2 每天充电深度对续驶里程的影响
表2是统计的269位model s用户每天采用的不同充电深度(充满50%-100%)对续驶里程的影响。大多数用户选择了充电充到80%或90%,对应充电后的续驶里程数据将近50% 左右分布在图2趋势线之上,说明80%或90% 的充电深度对续驶里程的衰减影响并不大。相似的结果也同样在使用超级充电桩的频率上显示出来(表3):使用超级充电桩充电对续驶里程衰减没有明显的影响。
表3 使用超级充电桩对续驶里程衰减的影响
上周,一则“特斯拉放大招:model 3行驶48万公里电池组容量仅衰减5%”的新闻被很多人关注,报道了dalhousie大学的jeff dahn教授在3月22日国际电池研讨会上公布的跟特斯拉合作的电池成果,主要是抑制nmc电池在高电压下的有害气体,结果是单体电池循环1200次后还能保持优秀性能,如果把电池单体制成电池组,1200次循环等同于车辆行驶大约30万英里(约48万公里),这意味着以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特斯拉车主在连续开24年后电池容量仍然可以达到出厂容量的95%。
更关键的是,dahn在现场表示,新技术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在特斯拉的产品中得到应用。dahn口中的产品不出意外应该就是今年年初量产的特斯拉松下2170电池了,该电池会首先应用到7月量产的特斯拉model 3上。虽然一看这个新闻报道的数据就有夸张地成分在里面,暂且不管它,这里来看一下电池老前辈jeff dahn在研讨会上到底讲了什么。
对于nmc三元材料,提高工作电压是得到高能量密度的重要方法。但是,工作电压提高之后,电解液会与正极材料发生副反应。jeff dahn的这个presentation是在今年3月22日在国际电池研讨会上发表的,题为“surprising chemistry in li-ion cells”,主要是通过小容量软包电池的实验,分析了电解液和正极材料的副反应产气对电池寿命的影响、以及如何抑制产气的问题。
实验使用软包电池容量很小,在220-240mah之间,分别由umicore和中国的lifun technology提供未注液的电池,jeff dahn课题组可以在电池里加入所需电解液,电解液大约0.9g。常见的用于高电压(4.5v)正极材料的电解液溶剂组合包括:ec+emc、sl+emc、fec+tfec;而添加剂是高电压正极材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比如:vc、pes、mmds、ttspi、dtd等(下图是示例)。
下图以1m lipf6 ec:emc 3:7作为电解液,然后加入含量为2%的不同添加剂(vc、pes、pes+mmds+ttspi),软包电池为nmc442/graphite,充放电电流0.1c,放电截止电压2.8v,充电截止电压分别为4.2v、4.3v、4.4v、4.5v、4.6v、4.7v。可以看到,充电截止电压提高后,电池容量虽然提高了,但是循环性能却下降很快。阻抗图谱显示,2%vc为添加剂时,充电截止电压从4.4v开始,对应电池阻抗就快速增加;2%pes为添加剂时,充电截止电压从4.5v开始,对应电池阻抗就快速增加;2%pes+mmds+ttspi为添加剂时,充电截止电压从4.6v开始,对应电池阻抗就快速增加。阻抗的增加造成了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
为了弄清楚造成阻抗增加的来源,首先作了下列研究:
a) 充电态正极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产气
b) 充电态负极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产气
c) 充电态软包电池(包括正/负极、电解液)的产气
为了研究单独的正极或负极电极的产气,首先将充满电(4.4v)的软包电池pouch cell拆开,取出正极极片nmc442和负极极片graphite,然后再将正/负极极片分别封装在铝塑膜袋pouch bag中,并加入相应电解液和添加剂(2%vc),然后封装好后再在60摄氏度下存储500小时,同时监测产生的气体。可以看到,pouch cell产生的气体不到0.3ml,并且在500小时内气体没有增加;pouch bag + nmc442产生的气体从大约0.3ml上升到0.8ml;pouch bag + graphite产生的气体大约是0.05ml,并且整个过程没有增加。从这里有个初步的推断,正极nmc产生气体应该迁移到负极graphite被消耗掉了,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pouch cell的气体含量很小。
正极产生的气体被负极所消耗的基本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经气相色谱检测,正极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是co2。根据文献报道,co2在graphite负极反应生成li2c2o4或者碳酸盐。这也是为什么在pouch cell里面观察的气体含量很小。
搞清楚副反应产气的问题之后,接着研究了pouch cell阻抗增加的来源,主要是采用对称阻塞电极分别测试在60摄氏度下阻抗变化。正/负极电极是从pouch cell、pouch bag中拆解出来的,电解液溶剂还是常见的ec+emc体系。结果显示,pouch bag中的正极电极阻抗远远大于pouch cell的阻抗,正如上面所提到了,在pouch bag中,产生的气体无法被负极graphite消耗,因此造成了正极界面阻抗增大。有意思的是,当把ec+emc溶剂换成氟化物溶剂时,比如fec+tfec时,发现pouch bag中的正极界面阻抗大幅度较小,接近于pouch cell的阻抗。
以nmc442/graphite软包电池为例,在40摄氏度、2.8-4.5v循环,电流为c/2.4,分别考察了ec+emc溶剂体系和fec+tfec溶剂体系下的循环寿命,结果显示,fec+tfec溶剂体系下的循环寿命更好,其中,以2%pes+1%dtd in fec:tfec=1:1的电解液性能最好。
下图展示了三种nmc正极材料产生的气体情况,对比了nmc表面包覆对产气的影响:nmc442表面包覆材料是lapo4、nmc532和nmc622表面包覆材料都是al2o3。结果发现,是否对nmc表面进行包覆并没有对产气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不管是否包覆,正极的产气问题总是比较严重。虽然表面包覆没能阻止产气,但是包覆却改善了pouch bag中的正极的界面,使得正极界面阻抗大幅下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要想提高循环性能,最重要的是要预防nmc产气。下面进一步分析了不同nmc的产气情况。这里的nmc材料有:2种改进的nmc(improved nmc,可惜不知道这种nmc材料的具体信息),nmc532+coating a;nmc532+coating b;nmc662+coating a;nmc662+coating b。从产生的气体量来看,nmc662+coating a产气最多,而2种improved nmc材料没有任何气体产生。tga/ms分析进一步显示,improved nmc在4.5v、200摄氏度之前没有任何气体产生。因此,采用这种improved nmc应该可以在在较高充电电压下得到很好的循环性能。
下图就是采用improved nmc得到的循环性能。还是采用前面所说的220mah-240mah的小容量软包电池做的测试,电压范围3.0-4.4v,温度40摄氏度,电流0.4c,正极材料分别对比了nmc442和improved nmc。当采用nmc442时,不含ec的电解液得到的性能要优于ec+emc+pes221,但是相比improved nmc要差很多。对improved nmc,以pes211为添加剂的fec+tfec电解液体系得到了最好的循环性能,1200次循环衰减仅为5%。
上面就是jeff dahn在研讨会上所作的演讲内容概述,研究了nmc产气对循环性能影响,以及电解液体系、添加剂和nmc种类不同对循环性能的影响,最后找到了一种improved nmc材料,消除了产气问题,提高了电池循环性能。结合开头的新闻报道,1200次循环保持95%的容量似乎就出自这个研讨会上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个猜想在electrek的报道中得到了证实。electrek评论说,电池包1200次循环大致相当于48万km。虽然无法知道1200次循环如何能换算出48万公里,但是这个评论里面隐含了非常理想化的假设前提:即实验室的小电池性能能够完美的在量产动力电池系统上复制。实际上,从事电池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个难度是极大的,用一个220mah-240mah的实验电池数据去等效说明48万公里后电池包容量衰减程度是极其不合理的。
下图是国外dutch-belgium tesla论坛的model s 车主们根据收集的数据作的一个统计,y轴表示经过若干次循环之后,车子充满电还能跑多远,考虑到续驶里程的衰减是直接与电池包能量相关的,因此续驶里程的衰减也反映出电池的衰减。x轴是通过一些平均值近似和假设后换算得到的循环次数。从红色趋势线来看,500次循环之后,续驶里程衰减7-8%左右,800次后,续驶里程衰减约11%。相比于1200次循环电池包容量衰减5%,似乎这个model s的统计数据要更接地气一点。

看清激光电视的优缺点 避开选购误区
NI于LabVIEW纳入3D视觉功能以顺畅整合软硬体
分布式光伏发电有什么优劣势
中国电视频道表
工业主板的五大优势
特斯拉汽车续驶里程和电池衰减解析
【世说芯品】面向太阳能发电系统应用发售300A印刷电路板专用继电器“G9KA-E”
华为Nova拆解 到底值不值得买
基于SEPIC变换器的无刷直流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
3A单节锂离子电池充电IC—PSC2965
车联网迎来了怎样的热潮
知识碰撞互联网会有什么效果
什么是LPWAN?同为LPWAN技术标准,ZETA是国产lora技术吗?
没有工具,也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阻止AI出现问题
这款轻量云服务器解锁中小企业使用 ERP 正确姿势
盛群推出最新8位电话通讯产品微控制器HT95R5x/HT95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复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dfrobotA级多晶硅电池板介绍
未来机器人取代电销员已成必然
解读鸿蒙系统带给生活的三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