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强推离线式开关电源InnoSwitch3

随着电子设备的功率越来越大,人们对快充的需求加大,对于快充适配器来说,高能效、灵活性、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则是几大热点技术突破方向。
作为在适配器领域耕耘多年的power integration(以下简称pi)来说,早就看到了这一趋势,并大力发展了以innoswitch为代表的一系列离线式开关电源ic。
innoswitch系列产品是业界首款将初级、次级、隔离、反馈电路同时集成到一个表面贴装的离线式反激开关ic,通过利用fluxlink专利通信技术无需使用任何磁芯材料即可在安规隔离带之间进行反馈控制。fluxlink可提供非常大的通信带宽,实现极快的负载瞬态响应。而且,它还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不存在典型的光耦器性能降低问题。它集成于封装内,由于省去了体积较大的光耦器,它能够节省空间和提高功率密度,这一点对于适配器和充电器来说特别有用。此外,这种专有技术能满足全球所有的噪声抗扰性标准。在安全方面,它不仅符合ul和tuv全球隔离标准,而且还符合更为严格的cqc 5,000米中国安全标准。
日前,pi推出了集成数字接口的离线式开关电源ic innoswitch 3-pro,使产品灵活性得到更大幅提高。
和innoswitch 3架构一样,新器件可提供65 w的输出功率,并且在各种输入电压及负载条件下均可提供94%的高效性能。
同时,由于增加了数字功能,因此通过简单的双线i2c接口可以对输出电压及电流进行精确的动态阶跃控制(电压阶跃步长为10 mv,电流阶跃步长为50 ma)。新器件可与微控制器配合工作,也可根据系统cpu的指令来控制和监测离线式电源。
pi资深技术培训经理阎金光表示,通过数字控制可以实现精准的恒压恒流恒功率控制,其应用几乎涵盖所有快充协议,包括usb功率传输(pd) 3.0 + pps、quick charge 4/4+、afc、vooc、scp、fcp,以及其他工业和消费类电池充电器、可调光led镇流器驱动器及输出可调整的工业电源。
innoswitch 3-pro的保护功能也可以随时设置,阎金光表示,有些国家保护功能是打嗝式,而像日本等国家需要锁存式,以往为了针对不同市场只能单独开发产品,而有了数字功能之后,保护方式可随意调节,满足各地不同需求。
innoswitch3-pro产品架构图
innoswitch3 产品框架图
可以看出主要增加的就是uvcc 以及 i2c总线,实现了mcu的供电与控制。同时增加了vb/d 接口,实现开关驱动器和负载放电,一方面可以调整输出以满足负载需要,另外对大功率输出来说,还可实现负载放电,确保安全。
灵活的设置可以实现单电源的多方式输出,大大缩短了电源设计时间。同时在认证方面,以往如果电源规格需要改变,则需要重新进行ul认证,而通过此方法,可以在多输出规格的同时,减少重新认证过程,节约成本。
如果总结innoswitch3-pro的优点,包括更小的研发成本,无需重复安规认证,轻松实现更快的客户响应时间,以及因为灵活性可配置性带来的库存及管理费用下降。
一张图,介绍innoswitch3-pro的颠覆性优势所在。
当然,innoswitch3-pro还有个小缺点,就是价格略贵,官方指导价为10,000片的订货量单价为每片$1.12美元,但是考虑到可靠性,灵活性等综合成本,innoswitch3-pro还是高端电源的不二之选。
产品系列一览
阎金光表示,由于该产品需要和mcu连接,很多电源开发者需要学习数字技术,因此pi专门开发了设计指南,程序设计手册以及不同mcu参考,提供了完整的api库以及doxygen程序生成器,加速数字知识普及速度。
如图所示,目前pi已提供包括microchip、weltrend、via labs等公司的控制器参考设计。

如何解决传导干扰(八大对策解决传导干扰难题)
芯闻3分钟:时隔五年ARM再次向数据中心领域发起进攻
英特尔商用处理器开发功臣维克多·普尔去世
智慧养殖物联网应用价值
无人机化身战“疫”奇兵 疏导宣传360度“无死角”
PI强推离线式开关电源InnoSwitch3
产品更新快培训成本高?华为云会议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用AI打击论文图像造假,仍有4000多篇医学“问题论文”
工业智能网关在机械设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MongoDB 实例 Crash 的故障现象问题
“互联网平台+早餐服务”等创新模式推动上海打造“早餐工程”升级版
博世与ST 雄霸MEMS 市场供应商头两名
手机Type-C接口有着很多人不知道的功能
三星卷轴式柔性OLED屏幕原型机曝光 将向部分参观者展示
如何使用Arduino构建室温监视器
锤子科技天猫官方旗舰店的手机已全线下架?
三星与高通续签合作,Galaxy S25 Ultra将搭载骁龙8 Gen 4
关于光纤测试阶段常见问题的解析
热像仪如何降低爆炸风险
5G R16标准迎来升级,未来行业发展将迎来怎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