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管导通电流能否反着流 MOS管体二极管能过多大的电流

今天来说 两个问题:
1、mos管导通电流能否反着流?d到s,s到d方向随意?2、mos管体二极管能过多大的电流?
为啥会有这两个问题?
我们在最开始学习mos管的时候,应该都是从nmos开始的,电流的方向都是从d到s的。
而实际应用电路,nmos会有电流从s到d的情况,比如下面这个nmos管防电源反接电路(仅仅是个示意图,实际电路需要多考虑一些因素)。
原理我还是先大致说下。
1、在电源正常接入的时候
电源正极vcc经过后级负载电路接到体二极管,那么体二极管就会导通,于是此时s极的电压就约为0.7v左右(体二极管导通电压)。
同时栅极g极接的是vcc,所以vgs=vcc-0.7v》vgsth,nmos管会导通。nmos管导通之后,导通压降基本为0,那么vgs=vcc,mos管维持导通状态。
这样整体电源通路就是通的,电源给后级负载供上了电,后级电路正常工作。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此时mos管的电流是s到d的,与往常我们经常见的d到s是反的。
2、在电源接反的时候(电源和地接反了)
栅极g接电源负极,也就是0v,s极经过负载接到了电源负极,也就是0v,所以vgs=0v,mos管也不导通。
与此同时, d极为vcc,s极为0v,体二极管反向偏置,也不导通,所以无法通过nmos管流过电流。
对于负载来说,就是电源断开了。
接反的电源不会怼到后面的负载上面,所以后级电路就不会烧了,我们只要把前面的电源正负极接对,那么后级电路又能正常工作了,如此,便实现了防反接的功能。
需要说一点,这里的防反接并不是说电源接反了,后级电路也还能工作。而是电源接反了,后级电路不会冒烟烧坏了。
我以前乍一看到这个电路的时候,其实是心里打鼓的
这个mos管导通时,电流能反着流?d到s,s到d无所谓吗?
除了这个电流的方向问题,还有就是mos管的体二极管问题,这个二极管能过多大的电流?
如果不了解,会认为这个二极管能流过的电流非常小,因为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寄生二极管”,很容易被它骗。
寄生二字,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寄生电感,寄生电容,而这两个东西一般都是很小的,所以很容易误认为这个寄生二极管也很弱,过不了比较大的电流。
问题解答
这两个问题,其实用一个电路就能解答了,就是下面这个buck电路。
应该都知道上面这是个buck电路吧,下管是nmos管,在上管断开,下管导通的时候,电感的电流来源于下管。
也就是说,下管nmos的电流方向是从s到d的,也就是反着流,并且这个电流可以是很大的,因为电感的电流是可以比较大的,跟负载有关。
除此之外,从之前的文章《buck的振铃实验与分析》里面我们也知道,buck在开关切换的时候,会存在死区时间(上管和下管都不导通的时候)。而电感的电流是不能断的,死区时间电感的电流就是走的下管的体二极管。
又因为电感的电流取决于负载电流,是可以到几安培的,所以说下管的体二极管的电流也是可以很大的。
那mos管的体二极管电流最大能到多少呢?选型的时候需要考虑吗?
很多mos管是不标注这个参数的,但是也有一些厂家标注了,比如这个nmos管si9804
从上面手册看到,可以通过的持续电流是2.1a。
这个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我觉得可能是根据功耗限制来的。
如果通过的电流时间很短,那么可以通过更大一点的电流,如果时间比较长,那么流过的电流就不能太大。
从上图可以看到,环境温度25℃的最大功耗是2.5w。这么看的话,前面说的持续电流是2.1a,应该也是根据功耗限制来的。
根据常规硅二极管,通过2.1a电流时,导通压降大概是1v左右,那么功耗就是p=2.1a*1v=2.1w,跟2.5w也差不太多。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而已,并没有找到什么比较官方的说法。
一个更详细的手册
写到这里,我又找到一个更为详细的mos管手册,英飞凌的nmos管bsc059n04ls6,里面有详细介绍体二极管的过流能力,包括持续和瞬间的电流。
这个手册让我确信了上面的猜测。
下面是bsc059n04ls6手册里面的体二极管的参数
从上表直接可以看到,体二极管的持续电流是可以到38a,脉冲电流是可以到236a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二极管最大导通电压是1v。
可能会有些诧异,这个二极管持续电流能到38a这么大?
实际应用自然是到不了,我们需要注意上面是有个条件,那就是tc=25℃的,c是case,也就是外壳保持25℃情况下的。
我们实际应用中,如果不加特别的散热措施,肯定是没法保证这个mos外壳是这个温度,自然也就不能持续通过38a的电流。
不过这也无关紧要,我们仅仅是看这个参数的意义,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我们再看看手册里面的功耗限制
可以看到,在tc=25℃时,功耗限制是38w,前面知道导通电压是1v,电流限制是38a,正好功耗限制等于电压乘以电流,这也太巧了。
所以,体二极管能通过的电流就是根据功耗限制来的没跑了。
同时,我们看到,在ta=25℃,功耗限制是3w,这个ta就是环境温度了,这个与实际使用情况应该是更为接近的(不使用特别散热措施)。
如果用这个值计算,那么体二极管能持续通过的电流也就是3w/1v=3a左右,当然,这个是我的推测,手册里面没写。
到这里,至少我们应该知道了,体二极管还是能过比较大的电流的。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上面说的是持续的电流,必然还有瞬间电流的问题,瞬间电流能过多大呢?
这个问题反而更为重要一点,因为正常使用中,我们不会给mos管的体二极管通过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电流。如果有这个需要,我们直接让mos管导通不就好了吗,功耗还能更低。
前面举例的buck中,体二极管也只是在死区时间才会有电流通过,这个时间是相当短暂的。
所以这个瞬间能过多大的电流反而更值得看一看。
我们还是看bsc059n04ls6的手册,因为它都直接标出来了。
这个管子导通电流可以到59a,在10us时间内能通过的电流是236a,而体二极管也是236a,二者是相同的,而且都很大,也就是说体二极管的瞬间电流根本就不会成为使用的瓶颈。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少去关注mos管的体二极管的电流,只看mos管导通电流够不够大。
以上内容小结一下:
1、mos导通后电流方向其实可以双向流动,可以从d到s,也可以从s到d。2、mos管体二极管的持续电流可以根据mos管的功耗限制来计算,3、mos管体二极管瞬间可以通过的电流,等于nmos管导通后瞬间可以通过的电流,一般不会是瓶颈
本来写到这里,文章也已经可以结束了,不过我还是想着能不能从mos管的原理上看出上面的内容。
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供参考。
nmos管的结构
我们看一下nmos管的结构。
以nmos为例,s和d都是掺杂浓度比较高的n型半导体,衬底为p型半导体,并且衬底和s极是接到一起的。
在vgs电压大于门限电压vth时,也就是栅极相对衬底带正电,它会将p型衬底中的少子(电子)吸引到p型衬底上面,形成反型层,也就是导电沟道。
这时,我们会看到,s和d本身是n型半导体,有很多自由电子,s和d之间也有很多电子,也可以导电。
也就是说,s和d之间,是连通的,到处都有自由电子,可以移动。
因此,我们给s和d之间加上电压,就会形成电流,而且是不管电压的方向如何,只要有电压,就能形成电流,二者没有什么差别。
也就说,电流可以双向流动,可以从d到s,也可以从s到d。
我们接着看体二极管的过流能力
p和n型半导体放到一起,总会形成pn结,也就是二极管。s和d之间体二极管实际是漏极d与衬底形成的,因为s和衬底是接到一起的,那么也就是d和s之间有个体二极管了。
mos管导通,原理就是因为栅极吸引了p型衬底里面的少子(电子),形成了导电沟道,这个沟道想想也应该比较窄,但是它已经能够支撑起id的电流了(mos管导通时电流,每个nmos都有这个参数)。
那么作为体积大,面积也大的衬底,它与漏极形成的pn结,自然流过的电流达到id没啥问题(不考虑温度的话)。
不过因为形成的沟道阻值很低,不怎么发热,而pn结总有个导通压降,流过电流会发热,这是个大劣势,所以体二极管受制于这个发热的问题。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会看到体二极管流过的持续电流受制于mos管的功耗。
以上关于原理的说法,看着是自洽的,纯属个人看法,如有问题,欢迎在留言区指正。


Cookie和Session的区别
限流器的作用_限流器的工作原理
北京地铁6号线正式亮相智慧地铁
Nordic低功耗蓝牙无线解决方案支持手机游戏设备与相应APP及其它手游设备的多角色配对互联,以实现游戏中多
Vishay宣布推出电流达1A的集成式功率光敏可控硅---VO2223B
MOS管导通电流能否反着流 MOS管体二极管能过多大的电流
Google又放大招,高效实时实现视频目标检测
空气净化器排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十大排名科普
智能手表引发新争议 产品定位迫在眉睫
中车旗下市域A型列车试验平台揭牌
CRSLab对话推荐系统开源库 相关代码和对应论文目前已经开源
BV-105耐热型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线长期连续负荷载流量表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脱离区块链技术吗
怎样设计一个以PID算法和ADuC845单片机为核心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解锁VR电影时代的最新观影方式
定时器之计数器应用
智慧农业怎样才可以真正的落地
厂家粉尘颗粒物在线监测仪介绍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机遇“涌动”
浅谈综合管廊建设提速后的运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