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与时序(二)

电磁场分布也是明显的不一样呢,那是不是带状线也要避免大波浪绕线导致的自耦合呢?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并不是这样的。在理想的带状线中,两边的介电常数是不变的,无论电磁场如何分布,感受到的介电常数都一样,所以传输速度并不会发生变化。 让我们来看看带状线在有奇模或者偶模的耦合下电磁场的分布是如何的:
电磁场分布也是明显的不一样呢,那是不是带状线也要避免大波浪绕线导致的自耦合呢?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并不是这样的。在理想的带状线中,两边的介电常数是不变的,无论电磁场如何分布,感受到的介电常数都一样,所以传输速度并不会发生变化。
既然传输速度不会发生变化,那是不是只需要等长,无论如何绕线是不是都不会发生模态变化了?
我们同样做了以下三种dut,从上到下分别为前端大波浪绕线,后端大波浪绕线,小波浪绕线。
他们差分对内的延时差如下图:
然后,他们之间的scd21是这样子的:
虽然看起来小波浪会好一些,但是大波浪绕线的scd21明显也在-25db以内,两线之间的延时差也小于4ps。明显比微带线的情况要好。
可是上一句话不才说了理想带状线的传输速度是不会由于耦合方式而改变么的?为什么这里小波浪还是要更好?
因为前面说的是“理想”带状线啊,现实中怎么可能各个方向的介电常数都一样呢。
说到这里,大家会得出一个结论了:“小波浪绕线好”。那有没有特殊情况呢?
在我们最新的一版测试板中,小陈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数据:
小波浪居然比大波浪差那么多,这可又将小陈的世界观给颠覆了。寻寻觅觅,之后发现原来是设计失误,将小波浪饶的太小了。
软件在量测线长的时候关注的是线的物理尺寸长度,以为信号是这样传输的:
但是实际上,由于高频的趋肤效应,越高频的信号越会走直线,变成了这样:
好吧,看来小波浪也不能太小。通常我们会让小波浪的每段都在2-3倍的线宽。

SaaS行业如何利用AI做出改变
开发者为何会以太坊智能合约区块链的替代技术方法非常感兴趣
第127位!利尔达入围2020世界物联网500强
Supermicro在COMPUTEX主题演讲中发布“全面加速”战略,推动产品创新、规模化制造和绿色技术发展
Jeep智能全境界腕表Pro版评测 跑步的体验和感觉爽到飞起
绕线与时序(二)
无人机市场规模扩张迅速 未来研究价值较大
三种磁传感器开关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分析
便携式设备充电电路的分立器件保护方案
美女工程师将Model 3钥匙卡片中的芯片植入到了手臂中!
阵列式麦克风在电视机上的应用
聚焦低碳发电,践行“双碳”之路
TDA2x平台的特点及应用介绍
昕诺飞:调整飞利浦品牌产品价格
工业智能网关BL110应用之十六: COM口属性配置
这款网络收藏夹可一键收藏网页图片、链接!
膜式燃气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分析:Iwatch问鼎
简单有效的可穿戴设备ESD静电防护原则
大模型背景下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