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加码智慧物流,能以“人工智能+物流”重拾资本信任吗

随着物流行业的短板凸显,加上数字化趋势的蔓延,物流行业正加速往智能化升级。
商业化较为成熟且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智慧物流,正成“ai兵家”的必争之地。
ai独角兽旷视科技重磅押注智慧物流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野心与忧愁?能以“人工智能+物流”重拾资本信任?能凭其进入“百姓家”?
旷视加码智慧物流
据报道,近期,旷视科技(简称“旷视”)在智慧物流战略暨ai+物流产业联盟发布会上,正式发布智慧物流业务的定位和战略布局。据悉,在发布会上旷视带来了旷视河图2.0版本及7款ai+智能物流硬件新品。
此外,在发布会上,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表示,“供应链物联网是旷视‘1+3’战略的重要支柱,是支撑旷视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引擎。旷视将坚定进行长期投入,深耕智慧物流领域。”
那么,作为ai独角兽的旷视,深耕的“智慧物流”究竟是什么呢?
据百科介绍,智慧物流是以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实现物流各环节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管理,提高物流系统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提升物流运作效率的现代化物流模式。
通俗来讲,就是物联网和大数据将为依托,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在物流行业中发挥出重要功效,重塑物流产业结构,转变产业未来发展方式,演变出一个新的物流生态。
梦想做最“硬”的智慧物流公司
早在2017年,旷视就开始进军的物流业,去年起开始大力挖掘物流行业人才,其中包括今年3月份新加入旷视的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产品部总经理王宏玉,去年加入旷视的高级副总裁、物流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庆才以及副总裁、物流业务事业部战略和规划发展中心负责人王银学。
而在智慧物流上的布局,旷视也不单光靠揽收人才,其在入局智慧物流领域后立马就全资收购了艾瑞思机器人,以通过ai技术推动自身在智慧物流领域的商业化进程发展。
此外,旷视高级副总裁、物流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庆才表示,“旷视已成为最懂物流的ai公司,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以ai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物流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但是,怎么说旷视进军智慧物流领域也刚四年,且对比于深耕物流机器人技术研发的极智嘉、快仓等竞品企业,旷视可能还不值一提。
那又是何种原因,吸引它加大智慧物流领域的筹码?是野心还是忧愁?
旷视加码智慧物流背后的逻辑
第一,旷视出发点是因为智慧物流前景大好与政策的大力扶持,加之智慧物流降本增效显著,在新基建“浪潮”下,ai独角兽岂能缺席?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人工智能+物流领域”(智慧物流)的市场规模为15.9亿元,而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以及行业理解的加深,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元水平。
且加之今年疫情所带来的冲击,物流行业道路不通、司机遇阻以及货源不足等一系列痛点问题暴露无遗,智慧物流因在“降本增效”显著,逐渐在物流行业发挥愈发重要的角色与地位。
此外,针对物流行业暴露出的痛点问题,多部委政策的暖风频吹,加速推动了新基建与智慧物流快速发展。例如:国家政策《新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十划的意见》、《关于确定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单位的通知》等等。
第二,曾经的“ai”概念被戏称为噱头,作为ai独角兽的旷视则更要加速战略方针的转变与智慧物流的商业化落地。
众所周知,在ai领域商业化落地一直是各企业的难点,而ai概念兴起至今的4年,这股热潮、追捧逐步降温,如今开始被业界戏称为“噱头”。
也正是ai商业化的进程受阻,众多ai企业们发展举步维艰。据《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ai产业链上90%的企业依旧处于亏损阶段,大部分企业年度营收都少于两亿,基本上都很难支撑其发展到自身造血阶段。
对于靠ai、科技为核心发展的旷视来说,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长期以来,ai商业化不成熟、应用场景有限及研发成本高昂等都是困扰这家ai独角兽公司的难题。正如旷视创始人印奇曾表示的,“ai产业走到下半场,就会越来越硬件化,技术的可落地性也会逐渐增加,这两项是ai公司前进路上不得不背负的‘两座大山’。”
因此,作为商业化较为成熟且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智慧物流领域,成为了ai企业的必争之地。固然,以ai技术见长的旷视,在新基建与智慧物流浪潮下,加速战略方针的转变与智慧物流的商业化落地。
第三,资本的离场,注定旷视为一波三折的ipo之路,打出“智慧物流”牌来吸引更多的融资。
正是上述所说的商业化进程难的缘由,资本不再看好ai企业,旷视的研发与投资成本高,无法讲述盈利好故事等原因,注定曾经看好它的投资方纷纷离场。
据企查查显示,2019年5月16日,多家投资方退出旷视科技,包括联想、创新工场、蚂蚁金服旗下公司北京纳远明志信息技术征询有限公司、天津遐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贝眉鸿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云鑫投资经管有限公司。
从目前来看,旷视在加大智慧物流领域筹码后,虽带来了多层面的利好,但亏损魔咒依旧难破且有加深迹象。
据旷视科技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旷视科技年度营收分别是0.68亿元、3.1亿元、14.3亿元,研发投入的费用分别是0.78亿元、2.05亿元、6.13亿元。而在加大技术研发后,旷视亏损状况加剧,2016年至2018年,亏损金额分别为3.428亿元,7.588亿元,33.516亿元。
也正因旷视有着庞大的研发资金需求,使得其急求ipo上的融资。但是关注这家公司的人也知道,旷视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因美国禁令清单以及公司技术隐患等问题一再搁浅,而其巨额的亏损也终成ipo路上的“绊脚石”。
归根结底,旷视加码智慧物流的意图就是获得资本市场对其实力的认可、消除外界的质疑,以为ipo蓄力,寻求融资来满足公司研发投入、市场开拓等需求。另一方面,旷视就是借助智慧物流推动其ai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智慧物流落地有多难?
对于一个ai公司而言,在ipo关键节点上除了拼自身算法精度外,更拼技术的场景落地。那么“人工智能+物流”真能走进“百姓家”?
首先,整个行业专业人才缺乏,且对于旷视来讲,不单单是专业人才的缺乏,更是资金的匮乏。上文赘述了旷视的资金匮乏的大难题,而在智慧物流领域,ai技术是该领域发展的基础其就得加大研发,资金又同样摆在旷视面前。
况且从整个智慧物流行业来讲,专业性人才是极度缺乏的。与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如今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人才培养尚未跟上该领域的发展节奏,因此旷视想要打好这手牌,优先得招兵买马更得看运气,看国家能否大力培养此类人才。
其次,物流运营系统管理软件缺乏标准,供应链体系不完善。智慧物流作为一种新消费时代下演变出来的新技术物流手段,整个行业是缺乏成熟的物流运营系统管理软件标准的,且企业们也难以在相同的管理平台上开展研发,大家的信息互联互通效率是不高的。
这对于仅仅进军物流行业四年的旷视来讲,这也是亟待面对的一大难点,也同样是整个行业维持有序发展的必经之地。
最后,整个行业落地都难,未来旷视的智慧物流这招商业化牌其实也是一个未知数。
目前而言,人工智能在物流各环节中的赋能分为四大类:智能仓储、智能运输、智能配送以及智能客服。拿智能配送来讲,其应用场景是较为单一的,核心应用集中于无人配送领域,实现形式是无人配送车与配送无人机。
对于这类新事物大众接受度先不谈,其商业化模式是不成熟、应用场景单一决定在高研发及投入市场成本后谋取利润是单薄或亏损的。未来能否普及大众,不再成为噱头是做这方面的ai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笔者看来,新基建浪潮下,第一批涌入的企业确实是走在前端的科技公司,例如旷视这家独角兽公司,他们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向前发展。
但是光有技术、产品并不够,更得深入产品落地的场景当中,群众如何接受这种新鲜科技产品?如何承担高昂的公司研发成本?或者是这种产品对比传统产品到底有何市场竞争力?都是这些公司需要在产品上市前思考解决的问题。


聚焦两会|全国两会保障 大道云行在行动
展会预告 | 芯动科技与您相约2023(春季)亚洲充电展
三星首款5G折叠屏手机已确定在MWC2019展会期间发布
微软宣布Hololens2将于9月发售 定价3500美元
中芯国际人事再起波澜,芯片工艺策略之辩求解
旷视加码智慧物流,能以“人工智能+物流”重拾资本信任吗
电机与DSP控制相结合是电机发展重要方向
LG电子新手机专利曝光采用了打孔式前置摄像头设计
关于系统漏洞,Win10安全性能还不如Win7吗
今年美科技业并购金额1430亿 不及去年一半
荣耀v9评测:速度与激情的诠释者,颜值与性能的创作者
合肥将打造首个量子计算创新创业平台,推广量子计算
浅析移动GPU厂商的发展史及其核心技术
PLC常见的传送指令介绍
高通将携手产业链助力5G在2019年成为现实
zookeeper的组件有哪些
安装永磁同步电机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15打假来势汹汹,区块链破解食品安全难题值得期待!
环保的PCB设计技巧:减少电子浪费
迈向更安全的5G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