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科普 | 有限空间安全生产作业须先测有毒有害可燃易爆气体

到底什么是有限空间?我们身边的有限空间作业有哪些?有限空间的危害因素是什么?如何避免发生事故?一起来跟工采网小编学习一下。
一、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分为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和密闭设备3类。
(一)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地下管沟、暗沟、隧道、涵洞、地坑、深基坑、废井、地窖、检查井室、沼气池、化粪池、污水处理池等。
(二)地上有限空间,如酒糟池、发酵池、腌渍池、纸浆池、粮仓、料仓等。
(三)密闭设备,如船舱、贮(槽)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窑炉、炉膛、 烟道、管道及锅炉等。
二、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
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主要有:
(一)清除、清理作业,如进入污水井进行疏通,进入发酵池进行清理等。
(二)设备设施的安装、更换、维修等作业,如进入地下管沟敷设线缆、进入污水调节池更换设备等。
(三)涂装、防腐、防水、焊接等作业,如在储罐内进行防腐作业、在船舱内进行焊接作业等。
(四)巡查、检修等作业,如进入检查井、热力管沟进行巡检等。
三、有限空间风险隐患
有限空间作业常见的事故类型有: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淹溺、高处坠落、触电。
四、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与施救
(一)有限空间作业
“审批、检测、通风、防护”,一个都不能少!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所需做的安全措施
1.作业审批
有限空间作业前,审批负责人应对作业方案、人员和设备等进行审批,并签字确认,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2.气体检测和通风
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外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针对性检测,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通风后,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方可作业。
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可燃易爆气体浓度的传感器,工采网推荐电化学氧气传感器o2-m2/长寿命电化学氧气传感器ke系列(ke-25f3/ke-25/ke-50),可燃气体传感器tgs2611,一氧化碳传感器tgs5042,硫化氢传感器 - h2s-b1:
氧气传感器(o2传感器)(o2-m2)是电化学氧气传感器,俗称氧电池,4系大小,2年使用寿命,主要用于测量环境中氧气气体浓度,应用广泛在煤矿,钢铁,石油化工,医疗,隧道等,典型应用于氧气报警器,氧气分析仪 。
氧气传感器ke系列(ke-12/ke-25/ke-50)是一种独特的原电池式氧气传感器。其显著特点是使用寿命长,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而且不易受co2的干扰与影响。 ke系列传感器是为了满足各种行业检测氧气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开发的,譬如可燃气体检测、生物技术运用、医疗器械运用、住宅用燃气器具等等。
可燃气体传感器tgs2611对甲烷气体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因而对于甲烷气体监测报警器来说是一种理想的传感器。由于敏感素子体积很小,可燃气体传感器tgs2611的加热器电流仅需56ma,传感器的检知部被收纳于标准的to-5金属封装中。
硫化氢传感器(固定式,小电流h2s传感器) - h2s-b1主要特点:无过滤网,两年寿命,h2s的量程:0~200ppm,可以抗nh3,co2,co,h2的干扰等。主要用于检测硫化氢气体的浓度‍。‍‍‍‍‍‍‍
一氧化碳传感器tgs5042,与现有的电化学式传感器相比,有以下优势:电解质是环保型的;没有电解液泄漏的危险;一氧化碳可检测浓度高达1%,操作使用温度范围广(-5˚c ~ 55˚c);对干扰气体灵敏度很低。这种传感器具有使用寿命长,长期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是数字显示方面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理想传感器。
3.安全作业
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等符合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许可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实时监测与持续通风
作业过程中,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面气体进行实时监测,并持续进行通风。
5.作业监护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监护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不得擅离职守。
6. 异常情况紧急撤离
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应保持高度警觉,一日出现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应立即中断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二)有限空间施救
事故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时,应及时拨打119和120,依靠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决不允许未经培训、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人员强行施救!
第一步:停止作业,立即上报。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作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
第二步:设立警戒,无关禁入。
作业现场负责人根据救援需要设置警戒区域,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第三步:防护到位,科学施救。
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必须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第四步:安全隔离,持续通风。
采取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直至救援行动结束。
第五步:保持联络,轮换救援。
救援过程中,按照事先明确的联络信号,与外部人员进行有效联络,并保持通信畅通。救援人员施救时间较长时,应实施轮换救援。
第六步:出现危险,及时撤离。
出现可能危及安全的情况时,救援人员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安全条件具备后再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
第七步:清理现场,调查评估。
救援行动结束后,及时清点核实现场人员、装备,清理事故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便于后续事故调查及救援评估。
空间有限,危险无限,一定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风险、正确施救。


三家LED企业传出投资消息
今日看点丨台积电最大封装测试厂正式启用!;余承东回应高通恢复向华为供应5G芯片:假消息
英特尔是否要将全部7nm产品进行外包?
若特朗普输了,以Twitter为首的科技公司将不再“优待”
解码器的使用方法步骤
应急科普 | 有限空间安全生产作业须先测有毒有害可燃易爆气体
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优势
MS31703NA:H桥栅极驱动控制器,可替DRV8703
芯片供需失衡的情况在汽车行业确有存在
机器人避障在算法原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PWM信号是什么信号,SG3525集成芯片构成PWM发生器电路详解
阿里巴巴联合五所高校发布“藏经阁”研究计划
多屏显示卡的分屏数
化工厂环境监测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奔驰包含轿车、SUV等众多车型安全气囊存隐患 4S店即将召回
中星微邓中翰两会建议:以自主芯片决胜AI时代
新任CEO如何带领英特尔赶超英伟达?
控制系统时域仿真和稳定性研究
AFG3251C函数发生器信号源没输出案例
怎样选择合适的PCB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