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合集(上)

一、操作系统概述1.1 操作系统的定义与目标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分配调度资源的系统软件。
目标:方便性,有效性(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可扩充性,开放性。
1.2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统一管理计算机资源:处理器资源,io设备资源,存储器资源,文件资源;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io设备管理软件提供读写接口,文件管理软件提供操作文件接;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gui(图形用户界面),命令形式,系统调用形式。1.3 操作系统的特征最基本的特征,互为存在条件:并发,共享;
(1)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可以在同一个时刻发生,多核cpu可以实现并行,一个cpu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程序在运行;
(2)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可以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发生,用户看起来是每个程序都在运行,实际上是每个程序都交替执行。
(3)共享性:操作系统的中资源可供多个并发的程序共同使用,这种形式称之为资源共享。
互斥共享:当资源被程序占用时,其它想使用的程序只能等待。同时访问:某种资源并发的被多个程序访问。虚拟和异步特性前提是具有并发性。
(4)虚拟性:表现为把一个物理实体转变为若干个逻辑实体。
时分复用技术:资源在时间上进行复用,不同程序并发使用,多道程序分时使用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空分复用技术:用来实现虚拟磁盘(物理磁盘虚拟为逻辑磁盘,电脑上的c盘、d盘等)、虚拟内存(在逻辑上扩大程序的存储容量)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编程效率。(5)异步性: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进程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使进程的执行以“停停走走”的方式运行,而且每个进程执行的情况(运行、暂停、速度、完成)也是未知的。
1.4 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中断机制的作用:为了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让用户进行交互;
中断产生:
发生中断时,cpu立马切换到管态,开展管理工作;(管态又叫特权态,系统态或核心态,是操作系统管理的程序执行时,机器所处的状态。)发生中断后,当前运行的进程回暂停运行,由操作系统内核对中断进行处理;对于不同的中断信号,会进行不同的处理。中断的分类:
内中断(也叫“异常”、“例外”、“陷入”)------- 信号来源:cpu内部,与当前执行指令有关;外中断(中断)----------信号来源:cpu外部,与当前执行指令无关。外中断的处理过程:
每执行完一个指令后,cpu都需要检查当前是否有外部中断 信号;如果检查到外部中断信号,则需要保护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如程序状态字psw,程序计数器pc、各种通用寄存器)把他们存储在pcb(进程控制块中);根据中断信号类型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恢复原进程的cpu环境并退出中断,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二、进程管理2.1 进程管理之进程实体为什么需要进程:
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进程作为程序独立运行的载体保障程序正常执行;进程的存在使得操作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进程控制块(pcb):用于描述和控制进程运行的通用数据结构,记录进程当前状态和控制进程运行的全部信息,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进程(process)与线程(thread):
线程:操作系统进行 运行调度的最小单位 。进程:系统进行 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区别与联系:
一个进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线程;线程包含在进程之中,是进程中实际运行工作的单位;进程的线程共享进程资源;一个进程可以并发多个线程,每个线程执行不同的任务。
2.2 进程管理之五状态模型就绪状态:其它资源(进程控制块、内存、栈空间、堆空间等)都准备好、只差cpu的状态。
执行状态:进程获得cpu,其程序正在执行。
阻塞状态:进程因某种原因放弃cpu的状态,阻塞进程以队列的形式放置。
创建状态:创建进程时拥有pcb但其它资源尚未就绪。
终止状态:进程结束由系统清理或者归还pcb的状态。
2.3 进程管理之进程同步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有一群生产者进程在生产产品,并将这些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进程进行消费,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进程可以并发执行,在两者之间设置了一个具有n个缓冲区的缓冲池,生产者进程需要将所生产的产品放到缓冲区中(+1操作),消费者进程可以从缓冲区取走产品消费(-1操作)。
产生问题:当两者并发执行时可能出差错,导致预期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不相符:当执行生产者+1和消费者-1操作之后,缓冲区的值从10变为了11。
哲学家进餐问题:有5个哲学家,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交替的思考和进餐,哲学家们共同使用一张圆桌,分别坐在5张椅子上,圆桌上有5只碗和5只筷子。平时哲学家们只进行思考,饥饿时则试图取靠近他们的左右两只筷子,只有两只筷子都被拿到的时候才能进餐,否则等待,进餐完毕后,放下左右筷子进行思考。
这会导致以下的问题,筷子就相当于临界资源:
临界资源指的是一些虽作为共享资源却又无法同时被多个线程共同访问的共享资源。当有进程在使用临界资源时,其他进程必须依据操作系统的同步机制等待占用进程释放该共享资源才可重新竞争使用共享资源。
进程同步的作用:对竞争资源在多进程间进行使用次序的协调,使得并发执行的多个进程之间可以有效使用资源和相互合作。
进程间同步的四原则:
空闲让进:资源无占用,允许使用;忙则等待:资源被占用,请求进程等待;有限等待:保证有限等待时间能够使用资源;让权等待:等待时,进程需要让出cpu。2.3.1进程同步的方法(重要)
1.使用fork系统调用创建进程:使用fork系统调用无参数,fork会返回两次,分别返回子进程id和0,返回子进程id的是父进程,返回0的是子进程。
fork系统调用是用于创建进程的;fork创建的进程初始化状态与父进程一样;系统会为fork的进程分配新的资源2.共享内存:在某种程度上,多进程是共同使用物理内存的,但是由于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进程间的内存空间是独立的,因此进程默认是不能访问进程空间之外的内存空间的。
共享存储允许不相关的进程访问同一片物理内存;共享内存是两个进程之间共享和传递数据最快的方式;共享内存未提供同步机制,需要借助其他机制管理访问;
3.unix域套接字
域套接字是一种高级的进程间通信的方法,可以用于同一机器进程间通信。
套接字(socket):为网络通信中使用的术语。
unix系统提供的域套接字提供了网络套接字类似的功能,如nfinx、uwsgi等。
服务端和客户端分别使用unix域套接字的过程:
2.3.2 线程同步的方法(重要)线程同步的方法:
1.互斥锁:互斥锁是最简单的线程同步的方法,也称为互斥量,处于两态之一的变量:解锁和加锁,两个状态可以保证资源访问的串行。原子性:指一系列操作不可被中断的特性,要么全部执行完成,要么全部没有执行。
2.自旋锁:自旋锁是一种多线程同步的变量,使用自旋锁的线程会反复检查锁变量是否可用,自旋锁不会让出cpu,是一种忙等待状态,即死循环等待锁被释放,自旋锁的效率远高于互斥锁。特点:避免了进程或者线程上下文切换的开销,但是不适合在单核cpu使用。
3.读写锁:是一种特殊的自旋锁,允许多个读操作同时访问资源以提高读性能,但是对写操作是互斥的,即对多读少写的操作效率提升很显著。
4.条件变量: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线程同步方法,条件变量允许线程睡眠,直到满足某种条件,当 满足条件时,可以给该线程信号通知唤醒 。
2.3.3 线程同步方法对比(重要)
2.4 linux的进程管理进程的类型:
前台进程:具有终端,可以和用户交互;后台进程:没有占用终端,基本不和用户交互,优先级比前台进程低(将需要执行的命令以“&”符号结束);守护进程:特殊的后台进程,在系统引导时启动,一直运行直到系统关闭(进程名字以“d”结尾的一般都是守护进程),如crond、sshd、httpd、mysqld…进程的标记:
进程id:非负整数,进程的唯一标记,每个进程拥有不同的id;进程的状态标记:r表示进程处于运行状态,s表示进程处于睡眠状态…
操作linux进程的相关命令:
ps命令:列出当前的进程,结合-aux可以打印进程的详细信息(ps -aux);top命令:查看所有进程的状态;kill命令:给进程发送信号。三、作业管理3.1 作业管理之进程调度定义:指计算机通过决策决定哪个就绪进程可以获得cpu使用权。
什么时候需要进程调度?
主动放弃:进程正常终止;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而终止;主动阻塞(如等待i/o);被动放弃:分给进程的时间片用完;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进入就绪队列;有更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如i/o中断);进程调度方式:
非抢占式调度:只能由当前运行的进程主动放弃cpu;
处理器一旦分配给某个进程,就让该进程一直使用下去;调度程序不以任何原因抢占正在被使用的处理器;调度程序不以任何原因抢占正在被使用的处理器;抢占式调度:可由操作系统剥夺当前进程的cpu使用权。
允许调度程序以一定的策略暂停当前运行的进程;保存好旧进程的上下文信息,分配处理器给新进程;
进程调度的三大机制:
就绪队列的排队机制:为了提高进程调度的效率,将就绪进程按照一定的方式排成队列,以便调度程序可以最快找到就绪进程。
选择运行进程的委派机制:调度程序以一定的策略,选择就绪进程,将cpu资源分配给它。
新老进程的上下文切换机制:保存当前进程的上下文信息,装入被委派执行进程的运行上下文。
进程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算法:按照在就绪队列中的先后顺序执行。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优先选择就绪队列中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不利于长作业进程的执行。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算法:进程附带优先权,优先选择权重高的进程,可以使得紧迫的任务优先处理。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按照fifo的原则排列就绪进程,每次从队列头部取出待执行进程,分配一个时间片执行,是相对公平的调度算法,但是不能保证就是响应用户。3.2 作业管理之死锁3.2.1 进程死锁、饥饿、死循环的区别:死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竞争资源或者由于彼此通信而造成的一种阻塞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永远在互相等待的进程称为死锁进程。
饥饿:由于长期得不到资源导致进程无法推进;
死循环:代码逻辑bug。
死锁的产生:竞争资源(共享资源数量不满足各进程需求)、进程调度顺序不当,当调度顺序为a->b->c->d时会产生死锁,但改为a->d->b->c则不会产生。
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互斥条件:必须互斥使用资源才会产生死锁;请求保持条件:进程至少保持一个资源,又提出新的资源请求,新资源被占用,请求被阻塞,被阻塞的进程不释放自己保持的资源;不可剥夺条件:进程获得的资源在未完成使用前不能被剥夺(包括os),只能由进程自身释放;环路等待条件:发生死锁时,必然存在进程-资源环形链,环路等待不一定造成死锁,但是死锁一定有循环等待。死锁的处理策略:
一.预防死锁的方法:破坏四个必要条件的中一个或多个。
破坏互斥条件:将临界资源改造成共享资源(spooling池化技术);(可行性不高,很多时候无法破坏互斥条件)破坏请求保持条件:系统规定进程运行之前,一次性申请所有需要的资源;(资源利用率低,可能导致别的线程饥饿)破坏不可剥夺条件:当一个进程请求新的资源得不到满足时,必须释放占有的资源;(实现复杂,剥夺资源可能导致部分工作失效,反复申请和释放造成额外的系统开销)破坏环路等待条件:可用资源线性排序,申请必须按照需要递增申请;(进程实际使用资源顺序和编号顺序不同,会导致资源浪费)二.银行家算法:检查当前资源剩余是否可以满足某个进程的最大需求;如果可以,就把该进程加入安全序列,等待进程允许完成,回收所有资源;重复1,2,直到当前没有线程等待资源;
三.死锁的检测和解除:死锁检测算法,资源剥夺法,撤销进程法(终止进程法),进程回退法;

国产PLC哪个品牌比较好用
国际电联2019世界电信展:5G+千兆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手持荧光检测仪的详细介绍
区块链具有哪些变革性的力量
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二极管是什么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合集(上)
使用SiC实现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功率转换
通过物联网网关打造智慧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国家非常重视、扶持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发展
DS1245W 3.3V 1024k非易失SRAM
中兴通讯在5G创新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电蜂优选分享HSL-USB连接器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掌静脉识别技术的七大优势
三星电子2019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业绩要远低于市场预期
Anpec推出增益可调的立体声喇叭放大器 - APA2051
东芝发布两款单色CCD线性图像传感器,有助于简化高速信号处理设计
中信银行正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变银行的信用证业务模式
UWB室内精准定位系统方案
450亿美金!沙特拟对软银愿景基金再投巨资
Nvidia在重塑芯片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