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多维度拓展5G应用边界,促进网络智能化升级

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国、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等战略和概念的提出,5g逐渐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并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部署。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建设开通了40万座5g基站,用户突破6000万,5g已经形成了基本竞争力。
从5g的建网策略上来看,当前,城市区域embb业务仍为网络建设的主要驱动力;但是长远来看,全覆盖的5g基础设施,ai赋能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运维机制,面向垂直行业的端到端支撑能力,才是提升5g核心价值的关键方向。
围绕着以上话题,日前,c114通信网与大唐移动联合举办了“多维度拓展 构建5g新坐标”在线研讨会暨大唐移动5g产业白皮书发布仪式。会议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段然,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部副主任李福昌,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部分室主任张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杜加懂,大唐移动5g产品线总工程师蔡月民等多位业内专家带来了精彩演讲并围绕主题展开了圆桌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研讨会上,大唐移动正式推出了三本5g产业白皮书——《生态场景5g网络部署白皮书》、《工业园区5g专网部署白皮书》以及《场景化5g智慧网络白皮书》。借此白皮书,大唐移动向业界分享了和合作伙伴如何在特殊场景下部署5g网络,如何在降低网络运行维护成本的同时,赋能5g网络在垂直行业的应用,进而推动全行业更快、更好的建设5g网络。
多维度拓展5g应用边界 释放发展新动能
作为新基建之首,5g进入了大规模部署期。2020年运营商核心网、承载网、无线网设备集采招标完成,拉开了5g网络快速建设的序幕;现阶段我国的5g基站每周以一万个以上的数量在增加,预计到2020年底,5g基站将达到60万站的规模;垂直行业的应用和探索随之跟进,5g行业应用蓄势待发。
和4g类似,部署5g的最终目标是构建新信息基础的支撑能力,这就要求5g和以往的信息通信技术一样要实现网络广度、深度和厚度的基础覆盖,最终形成全场景的网络覆盖。然而,目前5g的建设和应用推进基本上集中在仅占国土面积1%的城镇区域,山区、江河、森林等生态场景却鲜少涉及。
对此,蔡月民表示,5g部署场景趋势是从原来聚焦人口密集覆盖过渡到泛在物联,最终做到全域覆盖、多维协同、泛在连接以及绿色智能。5g在生态场景下的部署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分阶段、分场景地进行部署。
在我国,实现5g网络全覆盖的思路是建设两张物理5g基础大网。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成开通了16万座5g基站。段然称,中国移动的5g建设围绕着先城市、后农村,先室外,后室内的原则。为了合理分配资源和节省成本,中国移动在城区部署64tr的aau,在郊区或者人口稀少的地区部署32tr或8tr的aau。
强强联手的“电联”对于5g部署也有着自己的策略。据张涛介绍,在组网策略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采用了共建共享的组网方式,目的是集中两大运营商的力量,实现全国城市5g的快速覆盖。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电联将会更注重to b业务的发展,这些场景的部署优先级也会同步提升。为实现精准投资,电联会根据业务的需求,把控整个建网节奏。
众所周知,5g网络技术能力提升,业务形态和2/3/4g网络有着较大差异,在生态场景中如何进行5g网络建设,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建网标准,需要具备哪些基本业务能力需要业界进行分析和探讨。
为更清晰的呈现对于生态场景5g网络部署和运维的思考,大唐移动推出了业界第一本关注生态场景下5g部署的白皮书——《生态场景5g网络部署白皮书》,选取了山、水、林、田、湖、草为代表性场景,结合不同细分场景特点,分析典型需求和挑战,并给出最佳建设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实践路线建议,供业界借鉴和学习。
“一业带百业” 5g全方位赋能垂直行业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itu-r)定义了5g的三大典型应用场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海量物联网通信)和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其中embb是目前4g技术的升级版本,在流量和带宽方面具有更强性能,可支持更高、更快的内容传输处理。mmtc和urllc两大场景是5g更大的魅力体现,意味着5g更多瞄准产业应用。
工信部预测,未来,5g应用场景的80%将来自于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作为新基建七大战略方向之一的工业互联网,将成为5g商用主战场。然而,现实情况是,工厂中还有很多数据没有被连接,工业互联网的价值还没得到工业企业的普遍认同。
杜加懂认为,5g广覆盖、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为工业等行业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潜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的前提条件是要让企业“看得清、用得起、用得好”。“看得清” 就是要清楚5g到底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改变以及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让企业意识到5g带来的真真切切的好处。
“最重要的是能否‘用得起’和‘用得好’。5g网络部署费用高昂已经是业界公开的秘密,对于垂直行业来说,打造低成本、高可靠的5g网络是现阶段最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业界一直在探索5g赋能垂直行业的最佳方式,而专网无疑已经成为5g服务垂直行业用户的核心方式之一。在大唐移动刚刚发布的《工业园区5g专网部署白皮书》中,详细剖析了面向工业互联网园区的5g专网技术方案,其核心内容是基于sa架构进行5g专网建设且专网专用,满足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运营商都在积极拥抱行业专网。段然介绍说,中国移动在近期召开的5g专网起航计划发布会上,率先亮出了自己的5g专网方案,推出5g专网“优享、专享、尊享”三种服务模式。
张涛表示,中国联通对于to b业务也做了相应规划,整体思路和其他运营商相差不大。但中国联通对专网服务划分的更为详细,有七个等级,能匹配不同行业用户的需求,推动5g垂直行业更好的发展。
基于对电信网络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的电信业设备商从业经验,大唐移动在行业专网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蔡月民透露,《工业园区5g专网部署白皮书》除了系统地描述了工业互联网园区5g专网技术方案外,还针对轻量化核心网、定制化upf、upf与mec一体化设备等5g专网关键网络产品进行了分析。
从场景应用入手 促进网络智能化升级
事实上,无论是公网还是专网建设,5g网络的运营复杂度和灵活性要求都在显著提高,更复杂的多层网络、更丰富的业务类型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给5g网络的运营和维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人工的被动式服务模式无以为继,智能化的服务模式成为必然选择。
5g云化基础架构、全软件化应用系统、海量数据,正是培育人工智能的最佳土壤,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供的强大分析、判断、预测等能力,赋能网元、网络和运营多层系统,并将其与电信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优化和运营等工作内容结合起来,成为电信业关注的重要课题。
段然介绍:“通过对行业网需求分析,以及无线网解决方案分解,中国移动发现无线网自身的ai能力升级与业务侧引入ai同等重要。”鉴于此,中国移动提出“i无线”技术概念,面对dict融合趋势,构建以ai为驱动的智慧极简5g网络,不仅为优化5g网络性能提供了高效手段,也为扩展5g网络服务能力提供了新潜能。
李福昌表示,中国联通正通过打造统一的4g/5g社会化基站管控平台,逐步实现智能化。在社会化基站网管上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对社会化基站实行智能化的节能管理、流量管理和定位管理,通过网管为室分大数据分析和建模提供原始数据,实现智能化的运维,降低opex。
在蔡月民看来,5g未来的演进方向必然是从中级网络智能化过度到完全网络智能化。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充应用场景、改进算法、积累经验、探索部署模式,逐步将ai应用到运营商全网。
大唐移动在《场景化5g智慧网络白皮书》也提及,网络智能化是长期逐步实践的过程,要想实现网络智能化三大核心能力(大数据平台、ai服务、应用落地),需在网络规、建、维、优、营五大维度,开展基于场景聚类的网络智能功能的开发与探索,构建新智能网络。
过去几年,各运营商和部分设备商相继发布了网络智能化方面相关白皮书,而大唐移动此次发布的智能化白皮书主要聚焦场景化的网络智能应用。白皮书从精准规划、告警溯源、网络运维、网络优化和站点节能、智能切片等方面分别介绍了相关应用场景的方案,分享了大唐移动在网络智能化领域的研究方向与思考,对产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电风扇电机的工作原理及选购注意事项
如何实现基于FPGA Vivado的74系列IP封装呢?
中国电信的“破冰之举”,激励推出“划小承包”模式
如何通过CMAF提供海量并发的低延迟流媒体服务的
磐石测控:深圳便携式三轴插拔力测试仪PS-9305S-CW优势在哪里?
中国联通多维度拓展5G应用边界,促进网络智能化升级
浅谈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国移动正式公布2019年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工程无线主设备采购结果
瞭望者真人战场激光模拟对抗套装
我国首款水陆两栖无人快艇成功交付,海洋设备制造迈向新发展
软件中的硬件问题怎样解决比较好
2022年下半年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将得到缓解
一名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对生活的重新思考
OpenHarmony多媒体子系统的源码分析
IR2117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HDMI继续演进 泰克提供高效方案
火焰图系列之使用火焰图隐藏功能提高绘制精度
PCB的板级电磁兼容问题
称重仪表的维护及注意事项
FPGA入门之功能描述-组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