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器件特性 FLASH操作的电路原理详解

1.flash器件特性
flash 分为 nand flash和 nor flash。均是使用浮栅场效应管(floatinggate fet) 作为基本存储单元来存储数据的,浮栅场效应管共有4个端电极,分别是源(source)、漏(drain)、控制栅(controlgate)和浮栅(floatinggate)。 flash 器件与普通mos管的主要区别在于浮栅,flash 器件通过浮栅注入和释放电荷表征“0” 和 “1”。当向浮栅注入电荷后,读出 “0”;(program(注入电荷))。当浮栅中没有电荷时,读出 “1”;(erase(释放电荷) )
flash 器件栅极与硅衬底之间有二氧化硅绝缘层,用来保护浮置栅极中的电荷不会泄漏。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存储单元具有了电荷保持能力,就像是装进瓶子里的水,倒入水后水位就一直保持在那里,直到你再次倒入或倒出。通常用 dataretention :数据保持力,衡量flash存储单元保存电荷的能力。
2. flash操作的电路原理-读
以 nor flash 为例。通常 flash 会将 vread 读参考电压设置在, program (写)和 erase(擦除)两种操作,对应的阈值电压 vtp 和 vte 之间。(否则会影响浮栅内电荷的稳定性)。
nor flash 非门逻辑,floating gate 中有电荷时读出“0”,无电荷时读出“1”。一旦 fg 放置了电子,当在cg上施加正电压时,它部分取消了加在cg上电压带来的电场影响,这样晶体管导通需要在cg上放置更高的电压。即当浮栅门积累或存储的电子逐渐增多,门级阈值电压 vt 就会相应的升高,因为需要更高的电压克服浮栅内电子的影响才能使mos导通。
假如在fg上没有电子时,cg上放置电压 vt1 时导通,在fg上放置电子后,cg上需要放置电压vt2导通,满足vt2 >  vt1。为了读出cell的值,在cg上放置一个电压v(vread),要求vt1 < v 。
如果晶体管导通(代表数值1),即ds间能读到电流,那么fg上肯定没有电子,即逻辑“ 1 ”。
如果晶体管不导通(代表数值0) ,即ds间不能读到电流,那么fg上肯定放置有电子,即逻辑“ 0 ”。
3. flash操作的电路原理-写和擦
nand型:擦和写均是基于隧道效应,电流穿过浮置栅极与硅基层之间的绝缘层,对浮置栅极进行充电(写数据)或放电(擦除数据)。
nor型:擦除数据仍是基于隧道效应(电流从浮置栅极到硅基层),但在写入数据时则是采用热电子注入方式(电流从浮置栅极到源极,这种方法效率较低,因此 nor flash写速率较低)。
以 nor flash 为例。写操作时,通常在门极施加高压( ~如10v ) ,同时漏源之间施加偏置电压 vds,电子从源极向漏极流动。当vds逐渐升高,电子也逐渐加速,变成热电子,和漏端的晶格碰撞后,一小部分被散射,穿过氧化物绝缘层(sio2),最终被浮栅门吸收和保存。
当浮栅门积累的电子足够多,存储单元的状态就由 erased(data=1) 变成 programmed(data=0) 。外电场撤掉之后,电子被困在浮栅门,programmed状态因而得以保持 。
同样 以 nor flash 为例。擦操作时,要让flash的状态由 programmed 变成 erased, 需要执行写的逆操作,把浮栅门保存的电子排出来 。其中常用的做法是在门极施加较大的负压( ~ 如-8v )  ,同时在源极施加正电压( ~如5v ) ,这时在fn隧道效应 (fowlernordheimtunneling) 的作用下,浮栅门里的电子能翻越氧化物绝缘层的势垒,返回到n型的源端。 
4. flash 丢参的电学原理
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一些 flash 出现存储单元丢参的情况,从flash 器件的特性和电路原理上看。假设给flash一个干扰,存储单元的内容,由 “1” 变 “0” 容易,还是 “0”  变  “1” 容易呢?
很明显, “0”  变  “1” 更加容易。因为 0 变 1 是擦除,擦除放电,电荷自己是会出现越来越少的情况,但一般不会越来越多,除非给一个强能量克服氧化物绝缘层的作用。即电荷是可以在外部干扰的作用下减少,减少到一定程度,存储单元的内容就从“0”变成了“1”。
这也是为啥空片的 flash 不用担心干扰问题,其电学原理是一致的,没写的cell(存储单元)是 “1” 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全 ff ,写入的 cell 是program “0” 状态,干扰都是从 “0”  往 “1” 的方向干扰的,不可能把 “1” 干扰成program  “0” 状态(电荷不会自己越来越多),因此空片的flash基本不用担心外部干扰问题。
常见的外部干扰有:供电电压波动不稳、外部强磁场、强辐射等能够导致电荷释放的场景。常见的电荷泄漏就是存储单元的电荷由于某种原因逐渐流失,最终导致位反转。
(1)电荷自然流失:速度非常慢,一般是每周或者每月流失个位数的电子(如slcnand的数据保存时间一般是10年(25c,10kp/e cycles)(反复擦写会导致绝缘层晶格受损,也会导致电荷流失速度加快)。
(4)外界电场/磁场干扰:电场改变导致电子加速流失。
5. flash 丢参的相关案例1
案例1:产品 a 灰测时,发现 电量较低时 产品不播语音问题。经过进一步分析,确认为flash音频文件被改写了,导致播放音频时获取文件失败,不播放语音。对flash文件进行回读后,对比如下:
对比烧录文件 和 flash 问题片子,发现 问题 flash 片每个 cell 里面每个 bit 随机出现 “0” 变 “1” 的情况,并且有大片数据不稳定的表现。存储扇区部分字节由 “0” 异变到 “1” ,在很多情况下如电子的自然流失是有一定概率出现的,但是大片出现异变,很明显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最常见的为供电电压波动带来的电场干扰。
进一步排查供电电源不稳的原因,确认确实会出现该问题,我们使用一次性干电池(锂-亚硫酰氯)。其发生低电时,震动电池,会使得电池内部残余的电解液在外力作用下震荡到炭包内部,提供短时间的电化学反应可能,但是毕竟被吸附的很少,当这部分电解液也被消耗之后,电池马上恢复至无电状态。
即出现低电时电池的电压低于 flash 最低供电电压2.7v(2.7-3.6v),但系统(ble)还能正常工作,flash掉电不完全。震动电池时电压又瞬间恢复到3.0v以上,flash未掉电完全后上电。这样的供电环境下压测操作flash,容易复现问题。
6. flash 丢参的相关案例2
案例2:产品路测时发现核心参数区参数丢失,但自己写入的参数都正常的问题,确认参数丢失区都是 “1” 异变到 “0”。
为 “0”表示自己主动写过,且浮栅内有电子,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电子自己不会越来越多。flash写 “0” 时需要给 浮栅场效应管 提供较大能量,使电子加速穿过氧化物绝缘层(sio2),进入浮栅门,并被困住。因此此种情况基本排除是由于硬件的外部干扰导致发生 “1” 变 “0”。后期排查软件,确认是野指针导致参数存储区发生踩踏行为。
7. 结语
我们可以通过flash器件的特性来分析 flash cell 内容出现丢失问题的原因,同时确认外部工作环境的影响用于指导设计。


力士乐柱塞泵如何实现重要场所各种控制
基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裸跑与RTOS的选用时机分析
新址总控传输系统的应用优势及方案设计
OPPO Reno 3系列手机将于12月份发布支持5G网络厚度仅为7.7mm
莫伦科普夫表示:高通与苹果是死对头?但并非死敌
FLASH器件特性 FLASH操作的电路原理详解
LED液晶电视结构原理分析
gpu服务器是干什么的_gpu服务器和普通服务器有什么区别
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比亚迪迎高光时刻,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好消息!国内MEMS代工新星Si-Era实现TMR磁传感器量产
三星Galaxy Note10系列到9月初将打入130个市场进行开卖
针对电视应用的ECO待机模式
AI产品落地的速度为什么加快了
中国移动将启动2019 OSCAR战略合作计划
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功能测试方法及性能评估研究
24V继电器实物接线图接法怎么接?接线图详解
汽车灯光知识的大灯种类
幻响小吉蓝牙音箱评测 卡通化的形象和比较用心的材质
Anaqua 开辟专门的律师事务所业务部门,以扩展知识产权法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