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是由功率mosfet和双极晶体管(bjt)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它集两者的优点于一体,具有输入阻抗大、驱动功率小、控制电路简单、开关损耗小、速度快及工作频率高等特点,成为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智能电网、智能家电这些朝阳产业中,igbt作为自动控制和功率变换的核心部件,是必不可少的功率器件“核芯”。
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
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并不是一个新产品,日本东芝1985年就开始了抗闩锁效应的igbt商业化生产,美国ir公司在 1988年推出了系列化的igbt产品。由于它的开关速度快,且没有传输效率损失,立刻就引起了业界的青睐。
近30年的发展,igbt产品已经进入第六代、第七代,电压也从起初的上百伏做到了几千伏。可是这个既“简单”又“古老”的器件进入我们的眼球,还源于近些年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忽然间,我们发现可以造得了庞大的机车,却做不了这个小小的器件。特别是用于轨道交通的高压大功率igbt,我们必须忍受10个月或更长的订货周期,去向欧洲公司订货。
这是什么东西,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了30多年,集成度从微米级发展到了纳米级,晶圆尺寸从3英寸做到了12英寸,可还是不得不回头重新审视这个小小的分立器件。
其实,我们国家并不是不重视igbt的开发,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就明确提出,功率器件及模块技术、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是未来5-15年15个领域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也组织实施了众多的igbt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和28nm/16nm集成电路制造一样,igbt也被列为国家“02专项”的重点扶持项目。
一说起igbt,半导体制造的人都以为不就是一个分立器件嘛,很有些瞧不上眼。然而它是目前功率电子器件里技术最先进的产品,其应用非常广泛,小到电磁炉、大到飞机船舶、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战略性产业,被称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
长期以来,该产品一直被欧美及日本几家公司(idm)垄断,包括德国英飞凌、瑞士abb、美国飞兆以及日本三菱、东芝、富士等公司。这些公司不仅牢牢控制着市场,还在技术上拥有着大量的专利。与国外厂商相比,我国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器件设计,工艺和生产制造技术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海归创业:出师不利身先卒
构成本土igbt市场需求的主体主要为智能电网、高铁(轨道交通)、电机和家电这四大领域。中国在智能电网与高铁建设领域拥有国际领先技术,但在其“核芯”igbt的国产化方面却很落后。
中国家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家电节能的“核芯”部件igbt却要依赖进口。庞大的市场基础与需求方对 igbt国产化的迫切需求共同推动了中国本土igbt 的国产化进程。
借助政府支持的强大东风,我们曾经有过一轮对igbt的“冲击”,这一轮的特点是企业(主要是民企)出钱、国家资助、海归出技术。号称“小ir”的一大批在ir(国际整流器公司)工作过的博士和研发人员回国,在各地组建了众多以igbt为专攻的创业公司。
但几年下来这场“冲击”战可以用“悲壮”两个字来形容,除了个别一开始就兼做模块的公司仍在苦苦支撑外, 都陷入了一场发起人与投资人的不信任怪圈,最后这些海归都落了个不得不离开的尴尬局面。“凤凰”未展屏、“科达”被转行,高科技竟不如做镜框、造桥的赚钱。在当时被行业传为“佳话”。(注:无锡凤凰和山东科达是当时两家有代表性的民营海归igbt企业,投资的企业分别是镜框和路桥企业。)
高铁igbt的新龙头:南北车
南车北车现已合并为中国中车,但在igbt的研发方面却各有特色。北车在igbt模块封装上与abb技术合作,建设了一条世界一流的高功率模块生产线,成为国内第一个能够封装6500v大功率模块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为了研发自主“芯”收购了一家以海归为背景的公司,并在不长时间内取得突破,研发出3300v/50a的igbt芯片,推出了装有自主“芯”的igbt封装模块。
南车则在一开始就齐头并进,海外收购拥有50年功率器件研发历史的dynex公司建立自己的igbt芯片设计中心,总投资14亿元建设国内首条八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除芯片生产线外,还建设9条满足不同行业用的igbt模块生产线,这些产线开足马力可年产12万片8英寸igbt芯片和100万只igbt模块。
产品电压等级从600伏到6500伏,足以满足轨道交通以及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高压变频、工业传动等多个行业需求,成为了中国首个大功率igbt产业化基地。
这一波南北车的“声东击西”,可不可以看做是对igbt的第二波战役呢?这次战役与海归们的“创业”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是“集团式”作战,具有国家意志。因为就其南北车的实力,与那些海归创业公司不可同日而语。
打游击打不赢,集团作战能不能赢?两家车企采用了不同的作战策略,一家收购了英国设计企业dynex,自己建立芯片模块生产线,全产业链介入;一家收购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联合曾长期给英飞凌代工的asmc“借船出海”。
相同的是,两家都有巨大的应用市场牵引,都是国内机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这种潜在的对高压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是两家相继追逐竞相进入igbt领域的主要推动力。这种以市场应用带动芯片研发的模式,也许能够引领igbt芯片实现真正产业化。可以说,未来的igbt新龙头企业非南北车莫属。
新能源汽车igbt:比亚迪与上海先进结盟
比亚迪在2008年以1.71亿元资金收购宁波中纬六英寸生产线,拟在打造其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的产业链,在当时被看做是一场豪赌,现在看来这场豪赌更像是王传福专攻汽车电子交的入场费。
在这条线上先后流片600v、1200v igbt芯片成功后,比亚迪转手去和上海先进(asmc)建立战略联盟,联手去占领igbt的高端阵地。正如比亚迪微电子总经理陈刚表示,“与上海先进的携手不仅是企业发展需要,更是对推动igbt国产化的担当。”
随着比亚迪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其对igbt的需求日益增加。从整体市场来看,我国也已成为igbt最大的消费国,目前年需求量超过75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是,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和生产规模,广泛应用的大功率igbt器件一半以上依赖进口,在采购价格和交货周期上都受制于外国公司,这也许是比亚迪进军igbt市场的最大原因。
上海先进在和比亚迪合作后的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在1200v平台上开发成功了2个产品。这2个产品都已正式进入了比亚迪的供应链。经过二十多年来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磨练,上海先进在igbt、汽车电子、mems等特定半导体制造工艺领域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同时,上海先进是国内首家获得欧洲汽车电子vda6.3(a级)资质的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电子芯片制造商和生产igbt芯片最多的公司,至今已累计生产igbt芯片70多万片。
igbt产业化突破在即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yole的报告显示,全球igbt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时间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至2018年将达到60亿美元的数值。 在产品分布上,虽然600~900v的igbt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伴随着轨道交通、再生能源、工业控制等行业市场在近几年内的高速成长,对更高电压应用的igbt产品(1200v~6500v)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在市场驱动下,国内外公司纷纷加大对igbt产业的投入。国外研发igbt器件的公司其igbt技术成熟,有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经验,形成了完善的igbt产品系列。其中,西门康、仙童等企业在1700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消费级igbt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abb、英飞凌、三菱在1700v-6500v电压等级的工业级igbt领域占绝对优势,3300v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igbt技术更是被英飞凌、abb、三菱三家公司所垄断,它们代表着国际igbt技术的最高水平。
我国受高铁、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规模提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本土化的igbt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最近不时有igbt芯片(从600v到6500v)研发成功的好消息传来。
可以说,我们已经走过了igbt研发最困难的阶段, igbt产业化面临最后的突破。是成功还是功亏一篑,考验的是我们的耐心。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igbt芯片设计制造技术、igbt模块封装设计制造技术、igbt模块可靠性与失效分析技术、igbt测试技术等igbt产业核心技术仍掌握在那几家发达国家企业手中。我们必须迎头刚上,必须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去追赶而不是超越,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都是igbt产业化的大敌。
我们有理由相信,igbt的产业化到了一个关键发展期。经过这些年国家对功率器件研发持续的投入和市场的培育,我们在igbt研发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igbt的产业链越来越健全,已经朝igbt产业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igbt产业化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阿里“长子”的数字化再造
海信推出社交电视S7 可同时六路视频通话
分析关于FPGA的未来发展趋势
NS6312,输入4V-30V,输出5V2.4A同步降压IC
小家电受追捧,企业产品销量、净利、股价翻倍增长
2018年市场规模60亿美元 国产IGBT产业化突破在即
腾讯投资智慧医疗服务商
德国对台积电与英特尔设厂补贴不变,影响国家经济实力
思必驰为用户打造ALL IN ONE智能车联网赋能服务
身高测量仪红外传感测距模块应用方案 WTU201F2 B004 低功耗
MTK取代高通成为手机芯片市场一哥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原理及特点全解
好用的蓝牙耳机有哪些推荐?十大蓝牙耳机品牌!
iPhone 13系列或将拥有全新设计及更加强悍拍照功能
iphone 7去除耳机孔的真相及iphone的“野心”
5W开关电源芯片U9513E适应消费升级
最新的3G业务套餐介绍
小米首发!高通首款5G SoC 手机,2000元以内!
景旺电子获2021年度广东省电路板绿色制造与环保优秀企业
鹏博士企业云网推出“3+7+X”战略,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