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中,锂枝晶(dendrites)在生长过程中会刺破电池隔膜从而引发短路,甚至起火。而电极与电解液经常会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sei),也被认为是形成锂枝晶的前躯体。
冷冻电镜(cryo-em),是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技术。因为冷冻电镜可以将样品在超低温冷冻,特别适合生物大分子等电子束敏感材料的观察,因此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表征中大放异彩,将生命科学相关研究领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斯坦福大学的崔屹教授就在science报道了冷冻电镜获得首张原子级锂金属枝晶图像(science,2017,358,506-510,doi:10.1126/science.aam6014)。
室温tem图像(左),锂枝晶被电子束熔出孔洞。而低温电镜中,可稳定成像(右)。图来自science,2017,358,506.
锂电池中,锂枝晶(dendrites)在生长过程中会刺破电池隔膜从而引发短路,甚至起火。而电极与电解液经常会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sei),也被认为是形成锂枝晶的前躯体。因此理解这两种结构的性质,对改善锂电池的安全性以及性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锂的活泼性质以及固液界面的复杂性,常规的表征技术,对锂电池研究经常无从入手。
这两个关键结构的详细表征就是今天这篇nature文章想要回答的主要内容。
在锂-金属电池工作时,进行猝冷,使得电解质依然保持在电极表面,相当于得到真实电池工作时的原始状态下的样本。
将冷冻技术与其它技术集成,对该锂金属电池的枝晶结构(dendrite)以及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sei)涂层进行了详细表征,相关技术有冷冻聚焦离子束(cryo-focusedionbeam,cryo-fib),以及冷冻stem(cryo-scanning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cryo-stem)以及冷冻能量损失谱(cryo-eels)技术。
对电解质--锂电极附近枝晶与sei层的形貌,化学组成以及空间分布得到了完整的信息。
发现在锂负极共存有两种枝晶,type1和type2.其中一种具有很宽的sei层结构,为氧化的金属锂,另一种枝晶却由氢化锂组成。
图文快解
图1:利用冷冻聚焦离子束(cryo-focusedionbeam,cryo-fib)对枝晶形貌表征
图2:type1和type2枝晶的结构以及元素分析
图3:利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分析枝晶附近的碳环境与空间分布
图4:枝晶化学组成的确认与空间成像(mapping)
美国很多官员正在看好区块链应用于政府内外的潜力
飞思卡尔传感器在消费电子的应用
Zigbee无线技术的全方位介绍
高低温冲击试验介绍
京东方已拿下2018年出货量全球第一
探讨冷冻电镜技术在锂电研发领域的应用
以C8051F021单片机和RA8835液晶控制器为核心的液晶显示系统设计
大功率风机水泵调速节能运行的技术经济分析(3)
数字输出传感器中的数字量设计
禾多科技发布自动代客泊车解决方案
关于连接器的性能介绍
频率计的简介和如何选择合适的频率计及使用说明
模拟集成电路的应用
爱奇艺上市_百度股票或将突破千亿
TPT19新特性之参数集的混合执行
LCR表和万用表的区别
基于示波法设计的电子血压计系统
深圳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的优势分析
什么是芯片封测技术 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流程
英语口语发音不准?用阿尔法蛋大蛋2.0不请家教也能地道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