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任何技术几乎都可以虚拟化,按照这种逻辑的话,存储当然也不例外。这意味着要隐藏虚拟层之后发生的一切——包括分层。
在“更快-更便宜-更好”的等式中,只能任得其二,不可兼其三。要使存储速度更快,就必须付出更高成本,这已广为知晓。在企业存储成本以及近50%的数据增长率推动下,企业已经开始采用分层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其他两个方法分别是重复数据删除和自动精简配置。
分层概念在本质上很简单,即在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将数据储存于最合适的存储类型中。换言之,数据的价值越高,就越应该被保存在更快(往往更昂贵)的存储基础架构中。反之亦然。
因此,分层就是将需要快速访问的数据放在性能最高存储系统,同时将访问时间长的数据放在速度最慢、成本最便宜的存储层中,以代替将所有东西都保存在同一个存储介质的方式。实际举例来说,将关键任务数据库存放在转速为1.5万转高速sas磁盘甚至是固态硬盘之中,在sata硬盘上进行终端用户的windows共享。长期归档则借助于磁带(或大量闲置磁盘阵列),这对访问时间要求不高,可以用分钟甚至是小时来衡量。
另一方法是维持现状,让所有数据存放在同一存储系统,也可称为单层配置,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是一种理想选择。考虑到目前数据的增长率,只是每隔几年增加一点存储容量,然后不得不对其重组以适应新容量需求是一种成本高昂、混乱且费时的做法。
如何迁移数据也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手工迁移数据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因此一些厂商利用自动分层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理论上讲,可以设置进程执行的策略,当磁盘空间剩余不多时可利用软件来解决问题。但在实践中,并没这么简单,仍然需要根据业务相关标准(而不仅仅是访问时间)针对各种存储层分配适合的数据类型。
其他系统作用于文件或lun级。即使存储系统并不具备此功能,也可以通过添加一个虚拟底层存储的控制器来设置分层机制,以便为异构存储池分配层级。至于自动迁移,这种技术不能被描述为一个真正的分层机制,但是在满足一个紧迫需求时,它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dragon slayer咨询的存储顾问marc staimer将数据迁移描述为“一项很有压力、人工密集型的任务,所以当数据迁移是基于策略的时候,分层是唯一实用的。”
因此,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实现分层和迁移自动化,这能够涵盖很多前期工作,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分类。
在ZYNQ上完成linux系统移植
5G领衔新基建催化产业变革,大唐移动关注车联网产品和应用布局
饿了么宣布加入发售华为Mate40系列新品
3G协议的三大标准发展情况
德国法院驳回高通诉讼
虚拟化存储分层技术
华为不造车,在汽车行业该怎么干下去
晶圆代工掀价格割喉战 12英寸成熟制程最高降20%
简单可靠的锂电池充电器,Lithium-Ion Battery Charger
2018年互联网三大事件预测:摩拜、阿里腾讯、贾跃亭
搭载恩智浦芯片组的4D成像雷达传感器
一文读懂电感的能量绝大部分存在气隙中
体感很冷还是热血沸腾 OFweek探讨机器人新时代
高通抢夺低端手机市场 与联发科相对
二(2)输入端CMOS与非门电路 (由MOS管构成)
STA分析—延迟计算
接近裸奔的工控系统将面临诸多威胁
丽台9750GPS评测 一款注重实用功能的产品
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DG4000系列的特点
拥有对多项接入技术兼容的WDM-TDM PON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