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PRO6Plus评测 是为真正煤油准备的手机

在开始具体的产品评测之前,还是让我们先简单分析下魅族pro 6 plus的产品策略,只有在大概了策略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理解产品,明白pro 6 plus为何是现在的形态。魅族的产品思路在2016年发生了变化,产品从思路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魅蓝/魅蓝note,在保持一定颜值的同时,追求性价比,主要走线上渠道销售,薄利多销,是支撑魅族销量和市场份额的主力,这从前不久双十一的销售爆款就可以看出。第二类是类似pro 6/u10/u20,还有本次发行的魅蓝x这类,其主要是注重颜值,但在性能规格方面并非旗舰级别,售价也并不太高,但却可以维持相对的价格空间保持利润,这系列机型主要是处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继续反哺一直默默支持魅族的线下专卖店给予他们一定的利润空间,另外一方面魅族也在学习oppo vivo的商业策略和方法,通过线下销售攫取更多利润,以支持公司继续发展。而第三类则是魅族传统经典精神的回归,j.wong心目中的产品,无论是硬件配置,外观工艺,还是创新功能,每一处细节都精益求精, 是魅族真正的旗舰。当然,这样的任何细节都追求到位的旗舰,必然导致成本高,售价不菲,使得其目标受众并不会像前两类产品那样广泛。
李楠:pro 7最快明年 今年只有8890的pro 6 plus
旗舰的追求对于魅族第六世代的pro 6s而言是无法担负的,虽然其工艺颜值很高,但在性能功能方面依然没达到真正旗舰的级别,使得魅族在2016年的大部分时间旗舰都是缺位的,如果缺乏旗舰,魅族的技术实力就会被质疑,甚至让人觉得魅族只是卖mtk低价机,或者将mtk卖高价的二线厂商,魅族需要旗舰来证明自己的实力。pro 6 plus在发布之前几乎没什么预兆,仅仅是在发布前一天有篇geekbench的分数文章,而在官方和其他媒体都完全没什么预热。但pro 6 plus的发布虽然在预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魅族设计语言的传承
在之前的多个评测我就强调过,人类是颜值驱动的动物,手机更是如此,对于使用者而已,手机是个人形象的一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代表使用者的品位。因此颜值是对于手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核心要素,这个核心要素在很大程度上要大于性能和功能,在最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其他类似性能、续航、拍照,仅仅是次要问题。小米mix的高关注度也是这点的证明,相信大多考虑购买mix的人,在购买之前都不会过多在乎其屏幕和相机表现,还有坚固性。
而魅族的外观一直很容易让人产生购买冲动,从m8时代开始就是如此。魅族的工业设计在多年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十分标志性的风格,pro 6 plus也是如此,从第一眼看正面我们甚至很难区分出pro 5和pro 6 plus的差别,这是因为魅族一贯设计语言的持续性,保持主体设计的风格不变,如腰园的mback按键。pro 6 plus和pro 5同为5.7英寸,但其机身宽度又窄了一点(77.3mm vs 78 mm ),虽然在发布会的时候魅族并没继续吹捧其窄边框,但确确实实魅族在这个方面又将产品向前推进了一步。
pro 6 plus的后盖工艺处理也发生了轻微变化,磨砂阳极处理的程度有点差别,pro 6 plus表面处理并不像pro 5那样有金属质感,甚至有点塑料,但再换个角度说,pro 6 plus的质感更为温润,并不那么冷峻。另外需要提及的一点,就是pro 6 plus四角圆弧切线更短,显得比以往的魅族手机更方一点。
还是再强调一次尺寸和握感的问题,有人认为pro 6 plus的5.7英寸太大,但实际上pro 6 plus 的外形尺寸155.6 x 77.3 x 7.3 mm 是小于5.5的iphone 7 plus的158.2 x 77.9 x 7.3 mm,为什么大多数人可以接受5.5的iphone 7 plus,而不能接受实际物理尺寸更小的pro 6 plus呢?
在之前pro 6的评测,说其天线切割的设计风格将被iphone 7抄袭,当然,这仅仅是个玩笑话,上游配件供应商可以支持的新技术和设计,对于下游的手机厂商在一定程度都是透明或者共享的,apple可以用,其他厂商也都可以用,根本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
虽然pro 6 plus的厚度相比pro 5有所降低,镜头还加入了光学防抖,但其镜头的突出幅度相比pro 5更少,其下部led补光灯采用和之前pro 6相同的环形双色温闪光灯,中间为激光对焦部分。
pro 6 plus相比pro 5扬声器的开孔重新设计,这样可能使得外放效果能够有点改善。同时将耳机口也移到底部,这样的设计于pro 6相同。这样修改设计耳机的线缆会下垂,而不会像pro 5之前的上部设计,让线缆搭在手背上让人觉得不适。
pro 6 plus的厚度再次降低,仅为7.3mm,和iphone 7 plus一样纤薄。两侧的按键和卡槽工艺,依然维持pro 5的高水平,工艺几乎无可挑剔。
再将pro 6 plus同当红旗舰华为mate 9进行对比,虽然颜值这个东西颇为主观,不同人会有不同看法,但这两者对比还是高低立判,无论是工业设计,质感还是工艺,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华为如果想要魅族比颜值,只能让天价的曲面prosche版出场了。魅族在2016年产品线扩张以后,旗舰、高端和中端外观差异化的问题愈来愈明显,特别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3000元级别的pro 5和千元级别的魅蓝note 3外观几乎完全一致,难免让花费高价的用户觉得不爽。这虽然不能怪罪pro系列外观不给力,而只能说魅蓝note的颜值过高了。后面的魅蓝u10/u20,还有刚刚发布的魅蓝x终于和高端的pro和mx采用了不同的外观设计。特别是后置摄像头并没坚持放在后部水平中间位置,而是放在左上角。几年前我就问过魅族的staff,为什么要固执将摄像头放在后部水平中央较低位置,这样的设计其实手指较为容易误触,污染镜头外部保护盖,拍摄时候也手指比较容易遮挡镜头,因此我个人比较喜欢类似iphone 那样的左上角布置。但pro 6 plus依然坚持自己原有风格,做水平中央布置,而个人感觉u10/u20/x不是纯正meizu design血统,而更像是外包design house的作品。
魅蓝note 5过于漂亮使得pro 6 plus略微有点尴尬
pro 6 plus虽然观感将魅族手机的颜值推到新高度,但依然不能解决外观区隔的问题,虽然pro 6 plus/pro 6相比中低端在天线切割方面处理不同,但整体观感方面相比千元级的魅蓝note 5没太本质的差别。
并且外观同质化问题不仅仅限于魅族品牌内部,曾经标志性的腰圆home键并不再是魅族的独占,vivo、zuk,甚至小米也都“不约而同”的“借鉴”了这个经典设计。特别是zuk,借鉴的不仅是外观,甚至还有操作逻辑。
魅族当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在今年上半年也尝试类似三星edge的曲面屏策略。
但在12月5日j.wong微博表示暂时放弃了曲面屏。其放弃的主要原因是曲面屏现在并无使用价值,带来的仅仅是颜值的提升。现在无论是三星,vivo还是小米,其曲面屏功能都是聊胜于无,而这鸡肋的双曲面,并不是追求极致的j.wong能够接受,暂时放弃也是情理之中。
适时2k的再回归
三年前的mx4 pro就引入了2k屏,但在当年的评测,我对mx4 pro的2k屏给出了十分直白负面评价,主要指出了三点,开口率问题导致屏幕色彩,对比度和可视角度不佳,老旧的lcd由于高过激发率导致功耗过高,此外当时的exynos 5420处理器,在性能方面并不能满足2k分辨率的性能需求。
那么pro 6 plus现在采用2k是否就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来使用具体测试说明。
首先是主观测试部分,所有测试我们都采用比较接近目视感觉的设定进行拍摄。自左到右分别是mx4 pro,s7 edge,pro 5、pro 6 plus、iphone 7 plus和华为mate 9,所有机型都是标准色温和最高亮度。不同个体可能会存在差距,本测试只对测试样品负责。这个屏幕测试基本涵盖最顶尖显示效果的旗舰手机,而mx4 pro则是挖出来鞭尸的。
正面的色彩和亮度表现,中间四个表现都不错,但即使在正面mx4 pro和mate 9就可以看出色彩表现较差,而视觉的亮度差异是和这两者放在两边有额外的视角导致。
全黑测试,三个不发光的amoled的特性优势明显,而采用传统背光的lcd机型漏光明显。
可是角度方面pro 6 plus、 iphone 7 plus和edge优势明显,而pro 5次之,而mx4 pro和mate 9差距就很明显,无论是亮度方面还是色偏方面都是如此。 pro 6 plus、 iphone 7 plus和edge这3个对比,pro 6 plus相比另外两个还要稍好点。我们具体使用spyder 5 elite校色器对pro 6 plus屏幕进行客观测试,分别测试在最高亮度,默认设定下全白/全黑亮度,色温。
魅族pro plus首先亮度大幅提升,从上一代350cd/m2水平提升到了450cd/m2水平,这个亮度已经接近主流lcd的亮度水平。亮度的提高使得pro 6 plus户外强光环境的屏幕可读性大幅提升。iphone 7 plus亮度更高,达到536cm/m2,这是lcd的传统优势,但劣势是黑位控制不好,全黑亮度为0.44cd/m2。amoled黑色是完全不发光,黑位更好,这样对比度更高。
色域测试pro 6 plus可以覆盖100% srgb和99%的adobe rgb,这可以轻易杀lcd全家。
色准方面平均delta e为1.75,虽然不如iphone 7 1以下水平,相比三星也略差,但比其他国产,如华为,小米 普遍2-3的色准还是好得多。三星最新的amoled经过多年发展进步,一个一个问题逐步攻克,从烧屏‘残影 亮白色斑 再到亮度不足,现在pro 6 plus的amoled已经克服了亮度不足的最后软肋,再加上amoled的黑位 高对比度 快速响应时间的传统优势,现在几乎可以在全方面碾压传统lcd屏幕。当然这样的优势,仅限于三星的amoled,究竟经过多年的试错和改进,而一些采用其他厂商amoled的机型,而多多少少还是存在这些问题。当然魅族pro 6 plus采用2k屏,从显示效果上来说也没有任何副作用,带来的仅仅是更为细腻的画面而已。
benchmark
性能我们不只是需要关注cpu和gpu跑分,而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周边性能带来的整体体验,这些细节问题相比核心性能更能改变用户的体验。当然,我们还是不能完全回避soc性能,这部分还是需要提及。在之前魅族exynos和骁龙的对决之中,exynos一直都是占据性能优势,其在很大程度都是得益于三星半导体的工艺优势,但骁龙820,高通弃暗投明,抛弃台积电而转投三星,使得exynos在工艺方面优势不再。同时在架构方面骁龙820又再次回归传统的自定义架构,准备方面相比上一世代的骁龙810装备更为充足。因此这代是 exynos相比骁龙旗舰系列性能第一次不占优的一次。
有点需要特别提及,这在发布会上并没特别说明,64gb和128gb的pro 6plus不仅是闪存容量的差别,其在exynos 8890处理器的规格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128gb高配是2.3ghz m1+1.6ghz a53,gpu是完整的mali t880mp12,而64gb乞丐版cpu频率更低,仅为2.0ghz m1+1.5ghz a53,而且不仅如此,其gpu规模也被阉割,从mp12阉割到了mp10。我们本次测试使用的是64gb低规格版本,性能相比完整版稍差。
具体的3d理论性能测试我们使用gfx bench 4.0进行,gfx bench 4.0虽然添加了car chase测试场景,采用opengl es 3.1+aep,但这个测试项目负载过高,性能需求远超过现在手机配备的性能,因此我们还是依然采用曼哈顿和t-rex进行测试。这两个测试项目分别测试原生分辨率和1080p offscreen性能。原生分辨率能够更好表现设备实际性能,而1080p offscreen性能则将测试条件统一,合适横向比较。
64gb t880mp10魅族pro 6 plus的图形性能大概是骁龙820的75-85%性能,而128gb t880mp12的差距会更小。骁龙820的adreno 530,规模过大,太暴力。这样会在短时间性能强大,但无法持久,如果长时间运行3d游戏,gpu会由于温度过高而强制降频。
之前x25的pro 6,配备双核a72+8核a53,虽然在cpu理论性能上不弱,但我们只能说其不够格作为旗舰,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其gpu的规格和性能不够格。以桌面级gpu 做类比,如果说mali t880mp12是titan x,t880mp10是gtx 980ti,那么x25的t880mp4则只能说是gtx960级别。华为mate 9 麒麟950 gpu是mali g71 mp12,这个gpu是exynos 8890的t880mp12的下一代,用上面的方式类比,就是gtx1080 vs 980ti,但其在效能方面存在问题,性能甚至在有些场景还要低于pro 6 plus,这可能是频率策略的问题。
另外我们将offscreen 1080p性能同onscreen 1440p性能进行对比,魅族pro 6 plus的性能损失大概有30%。虽然性能有损失,但fps依然维持比较高的水平,这说明对于新世代的soc的gpu方案,基本可以满足2k分辨率的性能需求。
当然 这里说的不是风油精让你清凉和持久,而是指的手机的温度和性能稳定性。去年的pro 7420可以说是最为清凉的旗舰,相比一票同期的火炉骁龙810旗舰而言更是如此,其很大程度上的意义于三星14nm finfet工艺。而现在exynos 8890的工艺优势已经不再了,其主要竞争对手高通的骁龙820也改为三星代工,采用相同工艺。
我们使用热成像仪拍摄pro 6 plus和三星galaxy s7的正面和反面。而pro 6 plus则继续继承了pro 5的这一冻人优点,依然清凉。在一般工作情况,机身正面和反面外表温度仅为20多度,而在负载情况,温度控制也很好,和手接触部分外表温度还是会低于体温,不会给人发烫的感觉。
再来看看满载的三星galaxy s7,s7的满载外表温度相比pro 6 plus稍低,这说明骁龙820比exynos 8890凉快么?
我们使用stability test进行cpu负载5分钟,使用3c tools监控cpu实时频率和温度。左边pro 6 plus cpu温度持续上升,从35度上升到43度,但处理器频率从2ghz仅掉到1.7ghz。而右边骁龙820版的galaxy s7则从74度一路下降到62度,这是牺牲cpu频率为代价的,cpu频率从2.15ghz直落1.32ghz,降幅接近40%,可以说是降频降成狗。这说明骁龙820虽然峰值性能好,跑分高,但这个性能会秒泄,而不能坚持,在性能持久性上并不如exnyos 8890。
什么才是耐用的手机?
什么才是耐用的手机?仅仅是续航长么?如果仅仅关注续航,那未免太狭隘了。就如讨论一款战斗机,不仅需要考虑内油箱容量,还需要考虑气动设计和发动机效率影响的油耗,还有是硬管加油还是软管,加油泵的流速多少。也要考虑发动机的寿命,不能像坑爹的al31一样,而最好像普惠的发动机一样长寿耐用。手机也一样,不仅需要考虑电池容量,还需要关注soc构架和工艺,充电是否可以支持快充,也需要关注过于暴力的快充是否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首先我们还是用电池容量(mah)/机身近似体积(cm3)来衡量各个手机的电池容量/体积比。这个系数可以用来近似比较各个机器的电池容量/体积比,数值越大越好。
魅族pro 6 plus由于厚度降低,机身近似体积相比pro 5更小,但电池容量却从3050增加到3400mah,这是的单位体积的平均电池容量大幅提升,达到魅族旗舰机的最高水平。当然这个电池容量/体积比最高仅限于魅族自家旗舰,相比大尺寸的魅蓝note并不占优,相比小米、华为、vivo的那些旗舰也不占便宜,这是被exynos 8890低集成度拖累。
当然上面的比较,仅仅是对于电池机身占比的估算,实际续航能力还是需要靠严谨的续航测试来说明。我们依然使用pcmark for android的work battery life进行续航测试(这个测试虽然新版有利用新特性的work 2.0,但考虑到测试对比数据的延续性,还是采用1.0进行测试)。这个测试项目通过网页浏览、1080p视频回放、文本编辑和照片处理四种中度负载模拟用户的日常使用。我们测试将所有测试机型屏幕亮度设置在200cd/m2(允许-偏差5),开启通话,关闭wifi和数据浏览,在干净无后台应用的情况下进行。这个测试工作负载和用户平时手机使用情况类似,但要明显低于游戏,特别是3d游戏的负载,也低于开启3g/4g流量情况下网页/app的负载。但我们这样的测试方法可以做到精确重复,能够保证准确反应不同手机的相对续航水平。
魅族pro 6 plus相比之前的pro 5续航大幅提升,这样的提升幅度远远大于电池容量提升的幅度,甚至接近小核心魅蓝note的水平,但pcmark得分依然是正常水平,这个续航并不是牺牲性能而获得的,这说明pro 6 plus的电源管理大幅改进。其实用户淘汰手机,特别是对于mx4 pro、pro 5或者其他类似的旗舰手机,并不是由于性能不能满足需求(四核a57的exynos 5430或者骁龙800/801性能远好于现在的八核a53千元机),而是电池老化,续航大幅缩短。因此我们也重新测试了pro 5的续航,相比一年多前的首发新机,其续航从6.25小时缩短到了5.95小时。而pro 6 plus则注重了这个问题,采用更高充电循环寿命的电池,使得用户在长时间使用之后电池容量衰减更小。这样pro 6 plus的可用期更长,按照魅族宣传,三年左右时间问题都不大。即使后续你喜新厌旧升级了手机,其也可以在爸妈手上发挥余热。
pro 6 plus的快充依然维持pro 5/pro 6的24w,但从12v 2a改为8v 3a-12v/2a,充电电压有所降低,更低电压有二个好处,第一安全性更好(虽然之前12v也没出什么安全问题),第二是高压快充发热量要高于普通充电方式,而发热则会造成电器原件的更快老化。而pro 6 plus快充从12v电压降到8v,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
我们还是在关机和开机状态使用各个手机原配充电器进行测试,每隔10分钟记录充电数值。pro 6 plus从0充满100,曲线前面部分相比pro 5稍慢,但充满100%时间还是基本一致的。但我们实际需要考量pro 6 plus的电池容量更大,因此绝对充电速率还是略快于pro 5的。
颜值担当和旗舰的差别
之前pro 6我评价仅仅是颜值担当,而不够那样pro,很大程度就是由于外围性能和功能的缺失,其中最大一点就是不支持ufs存储。魅族不是不想给pro 6配备ufs,而是联发科的soc方案功能缺失无法支持。虽然魅族已经尽量为pro 6配备了最好的emmc,但与顶级规格的ufs依然存在代差。而pro 6 plus则延续了pro 5高nand性能,采用了ufs 2.0的储存系统。nand性能我们使用androbench 5.0进行测试,androbench 5.0相比之前版本支持更高的操作队列并发数,虽然这样的测试相比实际情况性能更高,但也能够更为充分的展现各个设备极限性能。需要注意提及的是, androbench 5.0的算法发生了改变,测试成绩和之前版本并无直接可比性。
魅族pro 6 plus顺序读写为445/158mb/s仅次于华为mate 9,iops性能方面,读较为优秀,仅次于华为mate 9,而写iops方面,一加3t异军突起,优势明显。整体nand性能方面,华为mate 9最为优秀,而魅族pro 6 plus和一加3t次之。
type-c+usb 3.1 才是次世代的接口
魅族pro 5有ufs高速和type-c 但没usb 3.1,而pro 6虽然有usb 3.1,但又没ufs(zuk z2 pro的情况也类似),使得接口速度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pro 6 plus,同时兼顾ufs内部高速和usb 3,1外部接口高速,让我们来试试pro 6 plus nand到usb 3,1,再到电脑的传输速度。
之前pro 6的usb性能测试,是采用copy文件的方式,需要手工计时,但由于计时误差和windows系统响应速度的问题,这样测试比较不严谨,因此本次使用sisoftware sandra的移动设备传输进行测试。
我之前pro 5的usb接口损坏,使得无法测试,在这里我对pro 6 plus usb 2.0和3.0性能进行对比。在usb 2.0状态,虽然已经将接口性能发挥到极致,但读写速度也就41/37 mb/s水平。而切换到usb 3.0接口,usb读写速度可以到231/216 mb/s速度。这个速度甚至是快于sandisk cz88这种顶级u盘的。需要注意的是usb接口性能是受到pc平台的性能影响,最好使用最新的英特尔平台的芯片组原生usb 3.0,如z170/b150,甚至更新的kabylake平台。另外我们还测试了mate 9,mate 9虽然nand性能无敌,但其配备的type-c依然还是usb 2.0速度,读写只能达到40mb/s水平。因此魅族pro 6plus是usb读写性能最快的手机,甚至你可以将她当成一个顶级性能的u盘来使用。
旗舰的差别
除开性能,更多的细节功能,是普通手机和旗舰之间的更大差别。虽然魅族已经使用amoled 多年,但一直没有充分利用amoled全黑几乎不耗电特性,而aod则可以在熄屏状态下显示时间 短信等信息。aod=always on display 其实也不算什么新东西,其实在nokia s60时代率先采用amoled的n86就有采用,后续lumia,moto,三星的amoled机型基本都有支持。但之前的机型由于电源管理方面的功能不够强大,耗电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而显得比较鸡肋。
但pro 6 plus的熄屏显示功能比较基本,并没三星的模板选择,内容定制方面的功能,因此对于魅族而已,aod功能现在仅仅是存在,而不完善。耗电方面我们也经过简单测试,在关闭wifi的情况下待机一晚上7个小时,关闭和开启aod、分别耗电4%-5%,基本属于误差范围,平时使用开启aod也不用担心耗电问题。
mumimo是什么?
发布会时候提及了mumimo,那mumimo是什么?mumimo是mu-mimo是“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缩写,字面翻译“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这样说你也许还是不明白,再用更为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一个设备,可以同时链接两路wifi型号,使得传输速率可以翻番。如上图,笔记本支持mumimo,就可以实现两路5ghz信号连接,一路433mbps,两路866mbps,理论速度已经接近千兆有线lan的水平。
当然,实现这个功能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支持,在这个功能上,三星是落后于高通的,骁龙810就可以支持,但7420的方案无法实现,这是pro5的一点遗憾。当然,更好性能也需要更好的路由器支持,也需要路由器也能支持mumimo,这需要华硕ac88u或者netgear r7800以上级别路由器,而不是那些百元link之流可以实现,需要千元以上级别了。我本来计划使用chariot进行吞吐性能测试,但我穷b手头没好路由,只能暂时作罢。
性能方面 8890虽然略微逊色于骁龙820/821,甚至还有麒麟960,但其的性能完全是旗舰级别,实际体验相比其他也会有太大差别,而在isp性能、ufs支持、传感器、网络性能这些周边特性方面也没任何软肋。
被点歪科技树的魅族拍照
mx4以来,魅族采用的20mp大底cmos为我记录了很多,这些照片出色的画质也获得了不少赞美。但在这背后,更多的艰辛只有我知道,在很多情况,魅族手机没有光学防抖,或者成像速度不够快,直接导致拍不下来,或者废片率太高,并不能随心所欲的记录我想记录的一切。
光学防抖在mx3时代起,就被期待出现在魅族下一代旗舰,但这个期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对于魅族手机直到pro 6s才首次实现,为什么魅族之前的手机一直都没光学防抖呢?这个问题经过好友archon点拨才明晰。这个是魅族摄像头的技术路线问题。
上面一张表是目前主流旗舰手机的cmos规格,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大底的机型都无一不支持光学防抖,因为大底的cmos光学组件体积会更大,如果再加上光学防抖的机械构件使得复杂度不能接受,根本不能塞进手机。因此大底和光学防抖,是手机拍照科技树上的不同分支,两者不可兼得。在mx4/mx4 pro时代,魅族就选择了大底高像素,而放弃了光学防抖,因此魅族手机很长时间都和ois光学防抖无缘。在mx4/mx4 pro评测时候,我一度认为底大就是正义,更大的低就会有更好的感光,就如全副的尼康d5/d810高感远远强于aps-c负面的d7200一样。但对于手机而已这个理论并非适用,1/2.3相比1/3虽然大上50%,但这个尺寸的变化,并不会像在单反一样足以产生质变,而收益是可以用低1到2档iso或者快门而已。因此我们可以说,mx4到pro 6,魅族在拍照方面走了歪路,点错了科技树,直到pro 6s才开始回归正途。
大底 vs 光学防抖
大底 vs 光学防抖实际表现有如何差别,我们还是要通过实际样张分析对比来说明。我们先来看看光亮环境下的样张对比,这种情况就是指的快门时间在1/100s以下,而无需光学防抖干预就可以清晰成像的情况。
pro 5 40 iso 1/172s
pro 6 plus 40 iso 1/215s
在全图尺寸观看,pro 6 plus的测光更为准确,宽容度更好,色彩还原也更为艳丽。全图在不放大的情况下,pro 6plus的样张观感更为接近目视实感。
我们再来看看100%细节对比,此时pro 5大底高像素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100%细节丰富很多,如广告牌的文字merry christmas和楚河汉街都清晰可见,但pro 6 plus就一团糊了。影响成像清晰度的最主要原因是传感器分辨率,2000万像素相比1200万还是能够有更多细节。因此之前mx4到pro 5的大底高像素最大收益是高亮环境拍照的无敌细节,但在光照条件不太好的场景,出片率就会大幅下降。但很少有人会去100%看手机拍照的100%细节。更多实际情况是拍照发微博、qq群和朋友圈。因此对于绝大数人而言,大多环境可以随手拍,拍了可以出片,远比光亮环境的100%细节表现更重要。
我们再来看看pro 6 plus和pro 5光照条件不好情况的对比,我们重点考察光学防抖的性能表现。首先pro 6 plus的f2.0光圈相比pro 5 f2.2更大,能够接收更多的光量,这对于光照条件不佳的情况收益很大。当然f2.0虽然相比以前f2.2有所进步,但现在旗舰普遍都是f1.8甚至f1.7水平,f2.0也不能算是太光圈。
其次光学防抖的加入,使得可以使用更慢的快门,到1/10s甚至1/5s水平可用,快门时间的变长,使得可以用更低的iso,如本样张的250,相比pro 5的1250的iso,自然噪点控制更好,画面更干净。pro 5的快门虽然更长,1/33s,并且我手臂还是支撑在窗台拍摄,但这个曝光时间依然超过了手持拍照的极限, 在没有光学防抖的情况下,依然由于抖动画面还是会模糊。而带有光学防抖的pro 6 plus在1/10s也不会有这个问题,因此在暗光情况下,pro 6 plus细节表现也是原好于pro 5。此外pro 6 plus防眩光效果明显好于pro 5,虽然pro 5经过一年多的使用,镜头表面镀膜有很大磨损,但在我记忆中的pro 5完整状态,其防炫光表现也是远不如pro 6 plus的。我们使用步行相同路径拍摄视频方式对比pro 6 plus和pro 5视频成像稳定性,这个对比带有光学防抖的pro 6plus的画面稳定性优势十分明显。
除了cmos性能,其次可能有影响的是镜头模组的光学分辨率和后期处理算法。pro 6 plus在后期处理算法方面如何呢? 后期处理是一个权衡的过程,一个是锐化,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细节,但也会增加噪点,另一个方向是涂抹,这样画面噪点控制更好,画面更干净,但画面细节也会丢失。之前的pro 5是比较偏向细节的风格。而pro 6 plus则是涂抹比较严重,这样虽然可以更好的控制噪点,但是也会是的细节丢失,如这张砖墙的纹理细节就被涂抹干净了。整体而言pro 6 plus的isp后期算法还是需要进一步的优化,现在的算法风格涂抹偏重,导致细节丢失。
虽然牺牲了高像素带来的更多细节 但更少像素 带来更大的像素面积 使得高感表现加强,而4轴的ois,pdaf 实际更为容易拍出满意的图像 更高宽容度 从而带来更高的出片率,这才更为重要。对于pro 5,基本1/30s秒快门是手持极限,而1/50s秒才是比较正常的实用快门,即使在1/30s快门的情况下还是容易发虚,这样的拍照并不任意。而不带光学防抖的pro 6,由于对iso略微放开,使得1/10s甚至更低快门开始有实用价值。
如这张 iso 250 1/9s,在没光学防抖情况下,是不可能清晰成像的,除非用闪光灯或者脚架。而对于pro 6 plus就可以随手拍出。这样各位就可以轻松的在微博朋友圈晒美食了。
夜景时候,pro 6 plus还有一点的改进也让人印象深刻,就是测光,之前夜拍,为了避免过曝,总是需要手动选取灯光最亮的部分作为测光点,但之前pro 5选取测光点不够精确,对于区域过小的高亮部分系统总不能正确识别。而pro 6 plus在测光精度方面也大大提升,即使很小的点光源都可以选中。自动测光也更好用,大多情况并不需要手动选择测光点。
魅族pro 6 plus具体成像我个人觉得亮度还是稍高,虽然这些图片在pro 6 plus的amoled上看没问题,但在电脑屏幕上看就有点发白,如果能够将默认的ev下调两档估计效果会更好。
姗姗来迟的flyme 6
虽然魅族pro 6 plus首发出货是搭载的flyme os 5,但毫无疑问其在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flyme os 6伴随。因此这篇review不提及flyme os 6就是不完整的。虽然笔者我并没有拿到flyme 6 for pro 6 plus,不过幸好我申请到了for pro 5的体验固件。 在这里我就先利用pro 5来初步测试flyme os 6。
先来说说核心版本的问题,遗憾的是flyme os 6的内核依然是android 6.0,而不是7.0,这个和研发周期过长存在关系。
android 7.0相比6.0,在核心层次的重要变化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新的interpreter+jit+aot编译器,该编译器减少了应用程序安装时间和存储空间,并在手机空闲的时候编译代码的热点部分,提高性能。这点对于手机性能和流畅度影响还是很大,flyme os 6缺席还是很遗憾。
第二点是vulkan,vulkan是取代open gl es的新图形接口,类似windows的directx。虽然其性能更好,可以更好的利用cpu的多线程特性,支持特性更多,大概是dx12级别。但对于现在保守的手游开发商而言,我们在很长时间内都看不见基于vulkan开发的游戏,特别是热门游戏。
第三点,就是daydream,google vr新规范,虽然这个功能重要,但对于墙内的我们而言应该觉得这个无所谓。其他多窗口、增强通知功能仅仅是ui交互相关,不少内容flyme已经实现,甚至做得还更好。因此flyme os 6依然采用android 6.0内核,虽然稍显遗憾,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因此我们更为看重flyme os 6在交互和功能方面的改进。
内容驱动的flyme 6
flyme os 5的外观风格和交互设计,我在之前pro 5评测就表示了比较否定的评价,相比eico design时代的flyme,并没那么优雅,变得庸俗了。而flyme os 6则采用了全新的色彩体系,更为大胆和活泼,整体相比5更为扁平化,更为符合当前业界的审美潮流。
flyme os 6在交互逻辑上依然延续5的设计,并没有重大改变,在交互创新和功能方面并未恢复到flyme os 3/4时代的水平,当年的下拉悬停和侧滑菜单直到现在还是颇为让人怀念。
以生活服务为例,flyme os 6(右侧)虽然设计逻辑没有发生变化,但相比更为简洁,强调内容驱动,同时字体图标重新设计,整体布局显得更为整齐划一。
自带的音乐app一直是flyme设计的风向标,每次最为重大的改进都会在其上重点体现。这里我用动态图来说明。这次重点体积的内容驱动,在音乐app提醒很充分,ui界面并没有过多的利用线条或者色块对区域进行划分,而是直接用banner/icon和cover配合带有层次感的字体字号就完成了内容的区隔,高效而又逻辑清晰。这个gif是10fps,有明显的延迟,但实际使用并没这个问题要流畅的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头图,头图上滑进入的时候,文字和人物图层进入是有错落有致的动画,使得整个ui交互更富动感。当然,这动态效果仅仅是在音乐里面可以看见,其他如生活/商店的banner并没这样的效果,后继内容维护是不是可以坚持每张banner都额外添加动态效果也让人怀疑。
另外flyme os 6还提供了两套男神版女神版主题,这主题不仅包括默认图标和壁纸,还包含重要的第三方应用图标重绘(如qq),也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虽然这功能,小米和华为其他第三方定制os早已有之,但晚来总比没来好。
杨颜在介绍flyme os 6时候,重点介绍了one mind智能思维引擎,虽然他说了很多,但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听着云里雾里,不知索然。依据我个人分析,one mind核心就是基于app的profile,可能依据用户使用app的大数据(如使用时长,启动时间,cpu/gpu负载,耗电情况,权限需求等)进行数据分析和调整,再针对这些大数据制定合适的应用方案。如大多用户会在上午11点使用百度外卖,one mind就会提前加载到后台,这样可以加速启动速度。然后这个程序对于gpu负载没没需求,可以设定较低的gpu频率用来加速gui,节约电能以提升续航。
之前的flyme 5由于系统推送推广过多( 左图是pro 6 plus发布当天的系统推送,我都不知道怎么吐槽),被煤油戏称为pushme,而在flyme 6,魅族自己的系统推送收敛不少,此外在下拉菜单魅族还增加了不重要的通知的收纳盒子,用来处理一些低优先级别的推送通知。
在一些细节功能的处理上,flyme ps 6到有不小的进步。如改进的多任务管理,从竖直方向的任务预览改为水平方向,同时增加了各个进程的内存占用说明,更为直观。
发布会上没提及的新增功能还有支付保护,如在使用支付宝的时候,可以限制其他第三方app的权限来保证支付安全。不过这个功能目前支持的app比较少,初步测试除了支付宝,只有京东钱包,中国银行等少量app支持,如招行,微众银行这样金融app都暂时没覆盖到。flyme os 6 虽然姗姗来迟 但其在体验方面 依然是最佳的 没有之一特别是相对oppo和vivo蓝绿两厂,甚至还有华为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而这次flyme os 6的发布,又再次将这个差距再次拉大
pro 6 plus是为真正煤油准备的手机
pro 6 plus最大的问题在于上市时机,16年年底上市有些偏晚,要知道这个时间节点同级别的骁龙820已经卖了大半年,而官方超频版的骁龙821也陆陆续续开始上市。pro 6 plus如果能在今年q3发布就更为理想。当然这个仅仅是理想,我们需要考虑更多因素,首先这很大程度还是和三星半导体产能有关系,exynos 8890发售首先要保证自己电子s7的soc供应,而且还有花费更多产能代工骁龙820,而这个需求量在note 7爆炸停产才有所缓解。但对于pro 6 plus也有好消息,就是下一代的处理器会晚于预期。去年骁龙820的节奏是年底提供开发基板,次年1月ces paper launch, 2月mwc新机发布,而3月首个骁龙820手机/exynos 8890手机galaxy s7旗舰上市大批量出货。今年由于10nm ff工艺问题,这个过程是晚于预期的,直到现在高通和三星依然没能提供开发基板,因此留给魅族pro 6 plus的时间可能会比想象的长。
再来说说网络支持的问题,现在高通,联发科所有soc都可以支持全网通,但魅族pro 6 plus由于基带限制,依然不能支持cdma2000, 无法支持电信网络。虽然电信用户比例并不大,但这在一定程度还是限制了目标用户的覆盖范围。现在有传言三星下代基带也可以支持cdma,那pro 6 plus就可能是所有手机里最后不支持全网通的了。pro 6 plus在各个方面都试图追求极致的产品,而不是首先考量成本和销量,对于魅族而已pro 6 plus是旗舰,是象征,是对自己技术实力的证明,同时也是表明魅族还是原来的魅族,自创立以来一直都是追求极致,初心未变。虽然按照这个产品思路,从市场份额和利润方面上不会如魅蓝那样成功,也会有很多消费者不会理解,但如果你一直从m8时代就开始支持魅族,你会发现pro 6 plus其是魅族对传统核心粉丝的回礼,才是可以满足那些真正魅族死忠的原教旨主义的再现。

为什么要应用智慧畜牧养殖系统,它的优势是什么
便民车务讲青岛汽车违章可以在网上查询处理吗?
PWM占空比趋势测量可快速分析电机运行异常
光电控制过压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通信过程分为哪几个环节?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哪几部分
魅族PRO6Plus评测 是为真正煤油准备的手机
苹果已经和Adobe达成了协议,2019年为iPad发布完整版Photoshop
OTN和PTN联合组网模式技术分析及注意事项
海南智能电网2019-2021年建设方案出炉
PIN针3D视觉检测技术:精确、快速、智能的品质守护者
MLCC电容为什么会啸叫?电容啸叫解决方案一招解决啸叫
TrellisNet在CNN和RNN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nxp恩智浦ic芯片与固态的涉及与功率要求
利用基于线性判别分析的多变量分析模型对豇豆种子进行分类
封装推拉力测试机解决设计使测试变困难的问题
专家视角:深圳多功能智能杆信息安全潜在的风险点
风力发电机原理
运营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运维现状分析
大数据:智能化作战的“源头活水”
阳光电源Q1季度预计净利润1.45亿-1.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