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无法启动

linux在启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本文列举了几个应用单用户模式、grub命令操作、linux救援模式的典型故障修复案例帮助读者了解此类问题的解决。
u-boot内核移植出现问题 ## booting kernel from legacy image at 30000000 。。。
image name: linux-3.4.2
created: 2014-10-15 3:14:05 utc
image type: arm linux kernel image (uncompressed)
data size: 2486120 bytes = 2.4 mib
load address: 30108000
entry point: 30108000
verifying checksum 。。。 bad data crc
error: can‘t get kernel image!
原因: 分区设置不对,实际内核大小为2.4m,但是我的分区设为2m。
mtdparts=mtdparts=rookie_wei-nand:256k(bootloader),128k(params),2m(kernel),-(rootfs)
解决办法; 办法一:(不推荐,每次启动都得设置)
set mtdparts “mtdparts=rookie_wei-nand:256k(bootloader),128k(params),4m(kernel),-(rootfs)”
办法二:
在u-boot源码是设置,使内核分区为4m
一、单用户模式 linux提供了单用户模式(类似windows安全模式),可以在最小环境中进行系统维护。在单用户模式(运行级别1)中,linux引导进入根shell,网络被禁用,只有少数进程运行。单用户模式可以用来修改文件系统损坏、还原配置文件、移动用户数据等。
以下列举了几个单用户模式修复系统故障的典型案例:
案例:硬盘扇区错乱 在启动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硬盘可能有坏道或扇区错乱(数据损坏)的情况,这种情况多由于异常断电、不正常关机导致。
此种问题发生,在系统启动的时候,屏幕会显示:
press root password or ctrl+d:
此时输入root密码系统自动进入单用户模式,输入“fsck -y /dev/hda6”(fsck为文件系统检测修复命令,“-y”设定检测到错误自动修复,/dev/hda6为发生错误的硬盘分区,请依据具体情况更改此参数),系统修复完成后,用命令“reboot”重新启动即可。
二、grub引导故障排除 有时linux启动后会直接进入grub命令行界面(只有“grub》”提示符),此时很多用户就选择了重新安装grub 甚至重新安装系统。其实一般而言此故障的原因最常见的有两个:一是grub配置文件中选项设置错误;二是grub配置文件丢失(还有少数原因,如内核文件或镜像文件损坏、丢失,/boot目录误删除等),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可以首先通过grub命令引导系统后修复;若是第二种情况,则要使用linux救援模式修复了(本文后续有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grub启动系统的引导过程,grub.conf文件中主要的配置选项如下(注意,grub配置文件为/boot/grub/grub.conf,/etc/grub.conf只是此文件的软链接):
title fedora core (2.6.18-1.2798.fc6)
root (hd0,0)
kernel /boot/vmlinuz-2.6.18-1.2798.fc6 ro root=label=/ rhgb quiet
initrd /boot/initrd-2.6.18-1.2798.fc6.img
其中“title”段指定了grub引导的系统;“root”段指定了/boot分区所在的位置;“kernel”段指定了内核文件所在位置,内核加载时权限属性为只读(“ro”)以及指定根分区所在位置(root=label=/);initrd指定了镜像文件所在位置。所以grub在引导时顺序为首先加载/boot分区,然后依次载入内核与镜像文件。
案例:“title fedora core (2.6.18-1.2798.fc6)”段被误删除 此时,系统启动后会自动进入“grub》”命令行,为排除故障我们可以依次做如下操作:
1、查找/boot/grub/grub.conf文件所在分区
grub》 find /boot/grub/grub.conf
(hd0,0)
2、查看grub.conf文件错误
grub》cat (hd0,0)/boot/grub/grub.conf
建议系统安装设置好后,要将grub.conf文件备份,如果有备份文件如grub.conf.bak,则此时可以查看备份文件,与当前文件比较,发现错误:
grub》cat (hd0,0)/boot/grub/grub.conf.bak
3、确认错误后,先通过命令行方式完成grub引导,进入系统后再行修复grub.conf文件错误:
1)指定/boot分区
root (hd0,0)
2)指定内核加载
kernel /boot/vmlinuz-2.6.18-1.2798.fc6 ro root=label=/ rhgb quiet
3)指定镜像文件所在位置
initrd /boot/initrd-2.6.18-1.2798.fc6.img
提示:grub支持tab键命令补全功能
4、从/boot分区启动
boot (hd0,0)
命令行模式可以在grub菜单模式中通过按“c”键调用,也可以用于测试新编译的内核(设置kernel、initrd引导新内核及镜像文件)。增加对grub引导以及linux系统引导知识的了解将对此类故障排除大有帮助。
三、linux救援模式应用 当系统连单用户模式都无法进入时或出现grub命令行也不能解决的引导问题,我们就需要使用linux救援模式来进行故障排除了。步骤如下:
1、将linux安装光盘(如果使用cd光盘,则放入第一张引导光盘)放入光驱,设置固件 cmos/bios为光盘引导,当linux安装画面出现后,在“boot:”提示符后输入“linux rescue”回车进入救援模式。(想了解救援模式详细信息,还可以按f5键查看)
2、系统会检测硬件,引导光盘上的linux环境,依次提示你选择救援模式下使用 的语言(建议选择默认的英文即可,根据笔者测试,部分linux系统选择中文会出现乱码);键盘设置用默认的“us”就好;网络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大部分 故障修复不需要网络连接,可不进行此项设置,选择“no”。
3、接下来系统将试图查找根分区,出现以下提示:
默认在救援模式,硬盘的根分区将挂载到光盘linux环境的/mnt /sysimage目录下,默认选项“continue”表示挂载权限为读写;“read-only”为只读,如果出现检测失败可以选择“skip”跳 过。此处,因为要对系统进行修复,所以需要有读写权限,一般选择默认选项“continue”。
进入下一步后,系统提示执行“chroot /mnt/sysimage”命令,可以将根目录挂载到我们硬盘系统的根目录中去。
案例:双系统启动修复 当我们安装双系统环境,先安装linux再安装windows;或者已经安装好双系统环境的windows 损坏,在重新安装windows后,保存grub的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会被windows系统的自举程序ntldr所覆盖,造成linux系统无法引导。
1、如果要恢复双系统引导,首先用上述方法进入救援模式,执行chroot命令如下:
sh-3.1# chroot /mnt/sysimage
2、将根目录切换到硬盘系统的根目录中,然后执行grub-install命令重新安装grub:
sh-3.1#grub-install /dev/hda
“/dev/hda”为硬盘名称,如使用scsi硬盘或linux安装在第二块ide硬盘,此项设置要做相应调整。
3、然后依次执行exit命令,退出chroot模式及救援模式(执行两次exit命令):
sh-3.1# exit
sh-3.1# exit
系统重启后,将恢复grub引导的双系统启动。
uboot无法启动linux内核 1、u-boot中的命令行参数中console设定有问题,对2.6的内核应该使用ttysac0,而不是ttys0。更改为“console=ttysac0”就可以解决问题。
2、u-boot中fclk与kernel时钟频率不一致。kernel的fclk为200mhz,但是uboot的默认值是202.8mhz。(vivi默认的也是200mhz,所以vivi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这样修改uboot的时钟频率设定就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这两个方案并不适合我这种情况。经过分析和读bootm的源代码,现在提出两点额外考虑的地方:
1、如果你在配置文件中不定义tag list的成员,那么默认情况下bootm是不会传递命令行参数的。也就是说,如果你uboot环境变量中设定了正确的bootargs,但是配置文件中没有设置,这时就会出现问题。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你至少应该在头文件中定义:
/* tag list choosing */
#define config_cmdline_tag
//#define config_setup_memory_tags
这样就可以保证你在命令行状态下修改环境变量bootargs后,可以传递进内核。同时也就避免了重新编译uboot。
2、我在使用中发现,如果在bootargs中没有指定mem的大小,那么config_setup_memory_tags也是需要设定的。我就是因为bootargs没有设定mem,所以导致出现上述的情况。现在我的bootargs为:
bootargs=noinitrd root=/dev/mtdblock3 console=ttysac0,115200 mem=64m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go和bootm都可以正常引导内核。
综上可知,在tag list的设定上,一定要考虑config_cmdline_tag和内存两个部分,否则的话,可能出现上述无法引导内核的问题。

智慧景区已成为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新商机
人工智能推动其数字化转型,软件开发将发生巨大变化
不同操作系统下的编译器安装方式
恩智浦与峰力联合研发出新型超低功耗无线通讯技术
Xilinx Vivado创建MicroBlaze工程运行Hello World C语言程序
linux内核无法启动
达成和解,苹果和Corellium法律纠纷宣告落幕
三星健康监测应用程序通过韩国医疗器械认证
索尼大法好 《水果忍者VR》即将登陆PSVR
详细介绍三种常用接地方法
西班牙5G频谱拍卖,是5G 2018-2020国家计划
GSM占用频段
苏宁牵手海外大牌打造全球优质供应链携手共建架设全球化贸易桥梁
基于RFID技术的游乐场馆室内人员定位系统
屏幕指纹触控技术将成为智能手机发展的大趋势
笔记本噪音烦躁 看我如何收拾它!
人机协同战略深度诠释,4大业务领域全新亮相
中兴手机演示第二代量产屏下相机技术
爱立信、英特尔和AT&T合作 将进行5G技术的首次测试
果园管理中为什么要使用土壤养分快速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