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的技术范式所能开拓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新出现的、富有吸引力的事物会很快成为新的风口。
2021年元宇宙概念的爆发,就是如此。
从年初roblox将元宇宙概念写入招股书,成为“元宇宙第一股”,到年末facebook宣布改名“meta”,元宇宙爆发的强度和市场的响应速度,远远高过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出现时的景象,一时之间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开始入局,市场上一片“万物皆可元宇宙”的风声。
吊诡的是,至今业界还没有一套通用的定义来准确表述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确定性的改变。
但到了2022年,当人们发现,元宇宙这座大厦可能没那么简单落成时,行业又正在经历一轮降温。
roblox的股价一度较最高时跌去了47%;meta2021年在元宇宙上烧了100亿美元,但公司的市值跌去了近一半,扎克伯格晒的虚拟自拍也引发众嘲;一众标榜元宇宙的社交产品昙花一现。
不过,降温并不意味着大家不看好元宇宙了,而是从最初的“好奇与雄心”,进入到“理智与探索”阶段,先将眼光放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难度较低的地带,再从易到难、自浅入深。
也因此,xr,正成为元宇宙产业中,最成为值得挖掘的一块宝地。
01 为什么是xr? 过去一段时间里,多款元宇宙社交app经历过火爆后又迅速降温,为元宇宙概念在社交上的应用泼了一盆冷水。
原因很简单,如果说提供几套虚拟形象、提供一些3d的场景元素、让人们借助虚拟身份社交就是元宇宙,那元宇宙也太「廉价」了。
更深一层的原因则是,脱离了基础设施建设谈应用,本身就是一件不太符合发展逻辑的事情,尤其是在元宇宙这一宏大构想上。
如上图所示,根据jon radoff提出的元宇宙七层构成要素,元宇宙的实现,从底层技术到生态应用需要7个层面的发展才能实现落地。
其中,现阶段比较关键的,是搭建好人们通往元宇宙的入口,不仅要保证沉浸感,还要提供给人们在虚拟世界里的真实体验感。
从这一层面来看,扩展现实设备(xr)相关技术的进展,尤为重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xr是当前虚拟和现实结合最可行的路径。
在某种程度上,元宇宙甚至代表着未来的生活方式——人们同时处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中,并且在现实世界中的几乎任何生活体验,都能在虚拟世界实现。
虚实相生是关键特征,体现在六个核心要素上,包括沉浸感、虚拟身份、数字资产、真实体验、虚实互联及完整的社会系统。
德勤在一份研报中提到,未来,元宇宙的发展一方面由实向虚,实现真实体验的数字化,另一方面则是由虚向实,实现数字体验的真实化。
而xr,正是当前我们所能实现的、将虚拟和现实结合起来的可见路径。
我们看到,无论是vr还是ar又或者vr,都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实际应用。比如,你可以在apple store通过ar,来360度观看一款产品,你可以在自如app上,通过vr沉浸式地完整地看到一间房子是怎样的。
第二,xr硬件被普遍认为是元宇宙时代的硬件入口。
关于未来的设想里,vr将能够将现实世界导入虚拟世界。比如头显设备可以配备能够实时重建现实世界模型的传感器,并对其进行装饰、修改、增强和共享。
举个例子,现在的vr看房只是“看”,但在未来,当你戴上vr头显或者眼镜等设备,那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不仅能看,还能进入那个虚拟空间对房间陈设做调整,甚至还有可能躺在床上进行体验。
而ar则能将虚拟世界融合到现实世界,现在需要的一些现实场景,可能不再需要了。
比如通过ar眼镜或者其他,学校在虚拟空间里可能就能完成教学,现实中办公室的物理概念可能也不再需要。
正如《发明未来》一书的作者、oculus首席科学家迈克尔·亚伯拉什所言,“只有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虚拟和真实交织在一起的世界时,以人为本的计算才能真正发挥出完全的潜力,而不是说通过平面端口与虚拟世界交互,这就是ar和vr的全部意义所在。”
第三,xr很可能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扎克伯格认为x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并将xr作为脸书未来10年战略的关键,将长期持续地进行投入;今年6月罗永浩再创业进入ar领域时也说,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
对于这种判断,德勤指出,xr之所以被称为下一代计算平台,不仅仅在于xr能带来全新的世界,它同时也是计算时代关键技术的集大成者。
它不仅需要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当前的关键技术能力,对算力、算法、数据的黄金三角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光学、芯片、传感、感知交互技术、操作系统等软硬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精细度、更高体验标准的要求。
而xr设备作为需要融入消费级日常生活的硬件载体,对每一项技术能力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稳定性、精确性、实时性、用户友好度、更低成本等更高更广泛的要求。
一面是高技术门槛、一面是公认的移动互联网后下一代革命性浪潮,xr自然而然,变成了巨头通往元宇宙的一场关键游戏。
02 巨头的xr争夺战 2021年,就在roblox和扎克伯格带动元宇宙概念火爆时,国内的一些大公司,也在加速元宇宙布局,挺进xr领域,是动作之一。
比如6月份,腾讯旗下的投资公司拟投资3500万英镑,购买xr触觉模拟技术的英国厂商ultraleap的部分版权;比如8月份字节跳动花了50亿元收购了vr创业公司pico,后者专注vr硬件制造,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占比一度达到第三。
这并不是xr领域第一次迎来春天,而是沉寂之后的一次复苏——早在元宇宙概念大火之前的2017年,xr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过一次产业热潮。
2014年,facebook花了30亿美元收购了vr头显设备公司oculus,引发产业界关注,随后谷歌、索尼、htc、三星等大企业纷纷加码xr。
idc的一则数据显示,到2016年,全球xr设备出货量同比攀升了383%至904万部,中国vr市场设备也环比增长了367.9%,卖出了20.4万部。
同时大规模进场的还有资本。2015年全球xr领域融资事件达到152起,中国关于xr融资的事件也有64起。
在中国,热潮在2016年达到顶峰,当年有超过3000支创业团队进入,vr的相关应用数量增长了十倍。
不过顶峰之后,受制于硬件、软件及网络环境等因素,已有的终端设备无法满足用户体验,市场快速遇冷。
直到2019年以后,叠加5g的普及、上游产业链芯片等核心配件的技术进步、疫情对线上化的催化作用,再加上去年元宇宙的概念推动等多重因素,xr行业快速复苏,并且多了很多巨头的身影。
但是这些科技巨头布局xr时,野心当然不是只做一个硬件厂商,毕竟硬件只是入口,而是要打造xr生态,卡位“下一代计算平台”。
简单来说,构建一个完整的xr生态,既需要有硬件作为支撑,也需要软件技术,还需要丰富的内容,以及足够多的应用,跟智能手机生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这一基础上,我们看到,过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在切入xr领域以及元宇宙时,有着更加现成的优势,包括技术沉淀、资金壁垒、用户运营、行业经验等等。
比如苹果,虽然它的ar眼镜像是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但过去多年,凭借着自研和投资并购,其已经建立起了在硬件、软件、应用、内容上的基础生态。
比如华为,2016年发布了首款vr眼镜“huawei vr”、2017年上市了vr2头显、海思还发布了xr专用芯片、ar眼镜rokid vision、再到2018年,发布了通用ar引擎“华为ar engine”,并推出了ar内容开发工具reality studio等。
比如腾讯,2020年其提出“全真互联网”概念,意在发力面向开发者的底层平台,打通硬件、软件、内容等关键环节。
同年2月,腾讯参与了roblox1.5亿元的g轮融资,获得了后者中国区产品发行的独家代理权;去年4月,腾讯旗下占股48.4%的游戏公司epic获得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称将主要用来开发元宇宙。
再比如中国移动,2021年其旗下的咪咕发布了元宇宙的migu演进路线图——从算力网络能源,到具备游戏互动特点的全新引擎,再到沉浸式社交媒介,最终到实现虚实融合的、多重混合现实的元宇宙。
其中,其在xr领域也已开始布局。2020年,中国移动发布了自主知识产权的gsxr软件系统,简化ar/vr软件开发,使应用程序能够到达更广泛的硬件平台,让ar/vr开发人员可以创建真正的跨平台xr体验,推动元宇宙软硬件的互通。目前,电信、联通、华为、htc等企业,均已成为gsxr的联盟成员。
在大肆布局的当然不只它们,阿里、百度、小米、ov等等,都在xr领域有相关布局。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xr领域的竞争将绝不是硬件之争,而是生态之争,也极有可能会比智能手机的竞争更加激烈。
03 xr不是唯一的钥匙 上文中我们曾提到,基于元宇宙的宏大世界,脱离基础设施建设谈应用,其实不太符合发展逻辑。
那紧接着我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xr设备是否是唯一的打开元宇宙大门的钥匙?
答案是否定的——马斯克近几年一直鼓吹的脑机接口,可能是另一把钥匙;在眼镜、头显设备之外的独立app、web ar,也是一把钥匙,我们重点讨论后者。
先来看终端的app应用,这其实限定在ar领域,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应用来实现,而且大部分的智能手机都支持,并且已经被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创新性的教育、零售、导航和运动健康。
再来看web ar,这同样限定在ar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前还在路上的、基于专用头显/眼镜设备的ar解决方案的另一种补充。
简单来说,web ar与独立app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实现方式不一样,web ar是更加轻量级的、普世化的、可以跨平台移动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在apple store中通过ar了解产品,其实就是web ar最直接的一种应用。
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只能通过智能终端来体验ar,那人类便无法解放双手,这实际上与元宇宙所强调的强沉浸感和体验感,是相悖的。
前段时间,谷歌创意与内容策略、沉浸式合作关系全球负责人matthieu lorrain在一次交流中就曾这样说道:
“我认为一段时间内,移动端ar和ar眼镜都具有价值。现阶段,移动端ar可应用于社交、与周围环境互动、视觉搜索等场景,其优势在于方便易用、触摸屏交互效果稳定且准确。而可能在十年后,ar眼镜会更加普及,同时将削弱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作用。”
而就在昨天,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在社交媒体公开表示,只有ar/vr/mr的硬件做好了,才有可能迎来元宇宙的春天。
也就是说,从现阶段来看,xr设备虽然不是唯一的打开元宇宙大门的钥匙,但考虑到更长远的未来,它会是更有想象力的一把钥匙。
第二,基础设施之外,抵达元宇宙的世界,还需要什么?
答案是极其复杂的,roblo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戴维·巴舒基曾提出元宇宙所需具备的八要素: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
这必然不可能在几年之内完成,我们仅讨论相对容易实现的、也更加现实的两点:一是内容,二是应用场景。
华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c端文娱内容或成为第一阶段最重要的落地方向,游戏则是文娱行业内最主要的消费应用场景之一。
我们也看到,过去一段时间里,涌入元宇宙的玩家也无非聚焦三个切入点:xr、社交、游戏。
但与此同时,内容的成熟、硬件的成熟、应用场景的拓展,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ar/vr/mr等相关硬件设备大规模普及之前,内容侧的丰富度、应用场景的拓宽,预计很难迎来大规模爆发。
三星HDMI2.1接口QLED电视,给你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NVIDIA虚拟世界领域已实现重大飞跃
如何评价电影《流浪地球》中的Moss?
时尚产业要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
紫光展锐以全场景5G行业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
XR才是通往元宇宙终极钥匙
Redmi Note 9T:奥利奥四摄 支持NFC
CMSIS-NN内核的神经网络提升微控制器的性能
LG 2020款LG gram 17上手体验,PCIe SSD与散热性能升级
宽禁带生态系统的碳化硅功率MOSFET模型
3分钟轻松实现网关网口远程监控安川PLC
持续引领产业发展,华为云桌面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占率第一!
利用“范式转移”看世界! 2019是5G时代,哪些产业将迎来更好的机会?
爆联想开发安卓平板电脑,可做便携式显示屏
光电学院携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成功举办2022“工程光学暑期线上项目”
佳能推出10x16 KAS S便携式广播级变焦镜头
医疗用途的流体测量、阻抗测量应用及多功能性
使用碳化硅MOSFET提升工业驱动器的能源效率
深圳中科院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一种多功能微型软体机器人
特斯拉下一步将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将产品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