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虹宏力徐伟: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历程及无锡华虹项目开工意义

无锡召开“东方硅谷”集成电路人才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希希主持高端访谈,对话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副总裁徐伟。
陈希希:徐总,您好!您曾在无锡华晶工作,后来因为国家项目的需要去了上海,是华晶这个中国集成电路“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杰出代表之一,也一路参与和见证了我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请您谈一谈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历程,分享下您这些年的从业感想。
徐伟:作为一个集成电路行业的老兵,参与见证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倍感荣幸。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1990年,机电部提出了发展集成电路“908工程”项目的方案,1992年国务院决定实施“908工程”,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基地设在无锡。1995年底,国家实施“909工程”,基地设在上海,华虹是主要的承担者。现在国家实施“910工程”,华虹集团作为重要承担者,又回到无锡建设自主可控技术的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
可以看出,无锡被认为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摇篮当之无愧,当时的华晶项目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从上世纪80年代起,无锡逐渐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镇。80年代末期,无锡的集成电路产量几乎占到全国的40%左右。近年来,产业发展迅速,特别在芯片设计、封测等领域,像长电科技这样优秀的企业已经具备国际影响力,华润微电子、sk海力士等在芯片制造行业内也非常有代表性。
这次我随着华虹无锡项目的落地,回到无锡工作充满信心。华虹无锡项目将力争做到“无锡速度、无锡质量、无锡标杆”,为无锡未来的经济、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陈希希:对无锡来说,华虹项目的开工建设意义重大,不仅是项目的规模体量大,更为重要的是对无锡集成电路相关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和吸引更多项目集聚。请您预测下这个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
徐伟:华虹无锡项目酝酿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去年8月2日,华虹集团与无锡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同协议。今年3月,项目启动建设。我们的定位是打造一个“超摩尔”定律的特色工艺平台。这个特色工艺平台瞄准的终端应用就是5g通信、物联网、包括功率管理ic等领域,这和无锡本身的产业发展定位和走向非常契合。
一个芯片制造企业的落地,一定会吸引和聚集更多的设计企业,无锡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一些基础。同时,芯片制造企业对全产业链有带动作用,芯片制造企业落地后,设计企业、封测企业以及设备、材料等企业也都会集聚过来。因此,我们的芯片制造企业落户无锡,一定会起到“添砖加瓦、火上浇油”的作用,推动无锡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发展。
陈希希:上海和无锡都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龙头城市,请对标分析一下这两个城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各自有哪些优势、特点?下一步,两地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徐伟:两个城市都具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上海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在国际视野、产品推广上,有着独特的基础和优势,而无锡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基础完备,配套产业齐全,我觉得两地的互补性很强。
两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去就互相支持,有很多合作。未来的发展,既应各有侧重,也要加强协同。打个比方,上世纪80年代,有很多上海的周末工程师成就了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在乡镇企业发展的时代,我们经常说“前店后厂”,前边是销售,后边是制造。对于无锡和上海,我认为放大来看,上海就应该是店,无锡就是这个厂,它们之间的配合和协同应该体现在未来的包括ai、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应用领域。
上海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向全国扩散、向全球推广,无锡可以成为实体体验店。比如,我在无锡的物联网小镇就看到很多的以应用驱动为导向的设计初创公司,他们的产品通过上海这个大平台迈向全国、迈向全球。
因此,我觉得在集成电路这个领域,两个城市的互补性应更加凸显。上海的成本比较高,而无锡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对于一些初创公司和靠着创新思路来做的应用型公司,我觉得更会选择无锡。集成电路的产业链很长,包括上游的设计、最前端的应用,还有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支撑芯片设计的材料设备等。要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两个城市的分工合作非常重要,各自的定位也要更加明晰。我认为沪锡应该是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在守望相助中实现共赢。

如何进行电源设计
立体声D类音频功放TPA310xD2的性能特性及应用范围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其他科技大趋势有哪些不同呢?
电动车电池正确的使用方法
华为智慧屏加入75英寸型号,新增AI健身手势操作功能
华虹宏力徐伟:中国集成电路发展历程及无锡华虹项目开工意义
盖革计数器原理_盖格计数器的作用
RFID固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使用FPGA学数电不再需要安装软件了
Marvell荣膺《电子系统设计》“最佳平板电脑参考设计奖”
箱式变压器的内部设备和零线的接法
华为平板MatePad Pro评测 展现出了华为对于平板电脑体验的全新思考
自动驾驶系统的基础
智能三相相位伏安表使用说明
如何当一个以一当百的工程师
华为Mate40系列全新智慧交互,打造更懂你的智能眼镜
30GWh锂电池项目正式投产!
生物识别的应用已经成门禁系统的主流设计
华晨宝马,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计划和战略简析
海洋光学推出分辨率更高的新型近红外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