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机聚焦快充,高能耗的5G终端该如何“续命”呢

工信部官网近日发布的《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提到,自2022年1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的移动和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额定传输功率要求小于50w。这是否意味着方便、便捷,且备受厂商和用户推崇的5g手机快充“黑科技”要凉了?
工信部征求意见
使用5g手机,耗电量问题一直很困扰用户,手机厂商不得不在绞尽脑汁往机身里塞更大容量的电池,随之而来的是充电速度缓慢。因此,以“华米ov”为首的手机厂商陆续打造出“快充黑科技”,开展起比拼快充速度的“装备竞赛”。
然而工信部发布的意见稿指出,为了避免对各类依法开展的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促进无线充电产业健康发展,无线充电设备功率不得超过50w。此消息一出来就引发关注,连续数日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搜榜。
因为与此联系极为相紧密的当属2020年以来最热销的5g手机,如果无线快充被限制功率,那么高能耗的5g终端该如何“续命”呢?
5g手机聚焦快充
随机走访各大手机卖场或者线上浏览各类电商平台,不难看到5g手机的宣传海报上几乎都提到了快充的功率,这似乎已经是“华米ov”四大国产手机巨头的营销标配。
各大手机品牌甚至已经陷入“快充”技术的“装备竞赛”。目前,无线充电功率超过50w的品牌是vivo和oppo,两家曾先后发布了60w和65w的无线充技术。vivo甚至已经推出了功率高达55w的无线充电器。另外,华为和小米等品牌向市场投放的无线充电技术产品的功率也达到了50w,小米还在2020年为消费者展示了80w的无线充电技术,另有传闻称,小米11pro和11pro+将支持67w无线充电。
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已面世的无线快充产品相比2019年还只有30w无线功率输出,在技术上可谓有了长足进步,并且这类技术迭代还在不断进行,脚步尚未停歇。
快充技术不会“凉”
对于工信部将限制无线快充的功率一事,记者采访了通信行业资深观察专家王征南。王征南指出,目前的情况是,投放国内市场的移动终端很多已经实现了50w无线充电。王征南从厂商、运营商以及行业标准角度做了重点分析,他认为:其一,随着征求意见稿的下发,在终端厂商方面,接下来会针对标准之外的终端进行适用化配置,一些厂商高功率设备需调整出厂设计,以符合要求;其二,电信运营商方面,鉴于相关自有品牌本身也依托于制造厂商,所以也将同步改进;其三,国家标准的提出是件好事,这意味着监管细化,无线充电标准将步入规范管理的流程。
那么,“快充黑科技”要凉了吗?答案是:非也!“快充黑科技”最少包括两个产品线:有线快充设备和无线快充设备。有线快充在技术成熟度上本身就远高于无线快充,而多数用户在使用5g手机时,使用较多的也是有线快充。所以,有线快充做大做强,一样是备受用户青睐的“黑科技”。


采用DSP的声音采集系统硬件原理及设计
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如何模拟声学应用中的多普勒效应
金立手机官网已重新恢复上线但全部产品都处于下架状态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燃料电池 可让电动汽车的续航增长10倍
乐视经济风波不断:被爆曾挪用版权费发工资 乐视体育又被起诉
5G手机聚焦快充,高能耗的5G终端该如何“续命”呢
不同功率的D类数字音频放大器应用前景探测
机器视觉公司扩博智能Clobotics宣布完成1100万美金A++轮融资
雷达测量技术与超声波测量技术相比那个测量结果会更精确?
vivo进军国产高端市场 vivoX9打头,Xplay6成战略核心
无线充电的关键技术在于无线充电线圈电感的研发
联想Z6 Pro已在京东和联想官网已启预约该机将于4月23日发布
用于三极管的过压保护-压敏电阻及其应用
人工智能时代码垛机器人如何改变人类劳动生产方式
基于STM32+SHT30设计的环境温度与湿度检测系统(IIC模拟时序)
激光干涉仪角度测量保证机床加工精度
SASE和SD-WAN有什么关系?SASE和SD-WAN的区别
隆基“绿电+绿氢”解决方案助力沙特加速实现“2030愿景”
华为消费者终端业务取得重大突破
轻松入门48V轻混系统